03.13 1000天存5萬,四線城市工薪小白的理財總結

1000天存5萬,四線城市工薪小白的理財總結

先介紹自身生存狀況,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在一個剛算四線城市的國企工作,不算五險一金,第一年能拿到2萬左右,現在每年能拿到4萬左右,除了沒有租房費用,沒有負債,沒有兼職收入,其他所有費用都是個人支付,並且還為家人貼補一小部分費用。我的理財小成績,初略計算年化率6%左右,比股神巴菲特近5年複合收益率9%差點,形象的說:今年的理財收益買個iPhone7不成問題。知道不是最好,但自己比較滿意,還需再接再厲。

1000天存5萬,四線城市工薪小白的理財總結

2013年7月大學畢業時候,銀行卡里躺著1000多元,支付寶裡有660元。2014年2月自己手上有11111.11元(因為數字很自嘲,所以截了個圖保存),並開始使用APP記賬,中間沒有截圖,直到最近APP顯示我記賬已經1000天,突然感覺該需要個總結了,在理財路上半路出家,從小白到現在的一知半解,多少也瞭解一些道理和個人省錢小妙招,很想對感興趣的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乾貨,並更希望聽取志同道合者的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一、理財投資個人感悟

1、是什麼原因學習理財

本人是工科生,對金融有些興趣,卻沒有機會系統學習相關知識。2011年11月才註冊的某寶賬號學會網購,那時也只知道買東西時把錢轉到某寶就行。轉折點在2013年6月,我偶然開通了餘額寶,正直畢業之際,有些東西需要在網上買,索性直接把銀行卡中的零頭660元存進餘額寶,剩下2000元放銀行卡當做生活費,那時年化收益率在6-7%,每天看著餘額寶那點錢還能生錢,心裡美滋滋的。畢業工作,單位規定第一年實習期每月工資800元,直接讓我們這群剛畢業的學生懵逼了,生活的開支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花錢如流水,賺錢不容易”。至此銀行卡還剩1000多塊錢,餘額寶裡的錢卻超過了660元,為了不想一畢業就啃老,給家人約法三章,自己賺的錢自己支配,並且開始有意識地學習理財知識,踏上理財的征途。

2、為什麼開始個人理財

在我開始想存錢時,最先想知道餘額寶是什麼?當我開始網上尋找,資料收集時,第一本啟蒙書悄然來到我的面前,那就是《富爸爸窮爸爸》,淺顯通俗的指引,比如:工作(job)就是比破產強點(just over broke)。很多原來固化的想法,現在讓我三觀盡毀,突然感覺自己這幾十年都白活了,大徹大悟的發現:原來理財是這麼重要的事情!雖然我總會想起一個嘲諷的笑話:一個男孩對眾人自豪的說出自己第一個10萬是他辛辛苦苦用1年時間攢了2萬,然後老爸獎勵他8萬才得來的。但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財務自由成為一個追求目標,讓自己不會只是為錢發愁或者圍著錢轉,人生美好的時光是自身所經歷事物的過程和享受。

3、怎麼辦才能學好理財

理財之前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資金的流向,收入與支出是怎樣的,這就需要朋友們進行記賬習慣的培養,現在手機APP都有很強大的記賬功能,讓你輕鬆掌握自己的資金流。有段時間我還沒弄明白記賬是幹什麼的,於是每天堅持記賬,事無鉅細,無論花了多少錢,即使是一毛錢都要記下來,搞得每天打開APP無數次,調整支出分類無數次,但當我堅持記完一個月的收入與支出時,我彷彿像發現一個未知的寶藏般高興。下圖是我2015年全年大類支出餅狀圖,這讓我知道這一年我錢都花在哪,值不值得花費,那些需要控制支出,那些需要加大支出。省錢不是越摳越好,要把錢花在刀刃上,這才是正確的理性消費。

1000天存5萬,四線城市工薪小白的理財總結

理財其實就是身邊生活的縮影,關於錢的事永遠是說不盡的,只要自己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計劃買手機,買包包都行,或者像王健林說的:“你先掙一個億”。所以,先要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涉獵關於理財的書籍資料,大多理財工具書都會把所有能投資的項目羅列一遍,投資方法因人而異。我買書的是《二十幾歲,學會用錢生錢》、《富爸爸窮爸爸》基本涵蓋投資基礎理論學習。理論知識儲備好後,開始實際操作,可以先小資金試水在逐步增加,或者先看周圍人的效果再通過自己判斷後買入,而我的建議是前者,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

二、理財計劃的重要性

我會和大多理財達人一樣在介紹理財時,最重點強調的三句話:1、“你不理財,財不理你”;2、“不要等有錢時才考慮理財”;3、“收益越大,風險就越大”。現實中很多例子都能佐證不遵守這三句話的後果。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說對錢不感興趣,自己開心,愛怎麼花就怎麼花,我會對你的生活方式感到羨慕,但我希望你的清高是建立在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帶給你的無憂無慮,而不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或者坑蒙拐騙的“龐氏騙局”下的小驕傲。

理財最主要也是最先準備的就是資產配置,這是我是用了2年才發現理財投資怎樣展開的重點所在,也是個人或家庭理財投資的核心價值。

1000天存5萬,四線城市工薪小白的理財總結

理財達人說過:“投資,一個資產配置的遊戲。按照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和風險大小的比例,把資產配置在預期收益最大,風險最小的資產上,就是投資的價值之所在。”當然理財配置也是因人而異,那些73法則、3331法則、4321法則、4433法則等,也是需要自己摸索和平衡的,在這就簡略如圖。我所遵循的是4321法則,但在這基礎上重新進行比例分配,讓其更符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習慣。

三、理財規劃個人總結

1、保本投資:(用於備用資金池建立,一般是半年的支出總和,用於失去收入來源之後正常的生活開支)

1)、5萬元以內:銀行定存(6單存法,12單存法,視個人情況而定);貨幣基金(主要看每日淨值);餘額寶(很任性,類似平臺很多我只投餘額寶),年化收益率在2%左右。

2)、5萬元以上:銀行理財(六大行投資比較放心,但收益率太低,一般放在市屬銀行),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

2、

目標投資:(用於抵禦貨幣貶值影響,進行長遠規劃子女,父母和自身保障性資金)

1)、場外前端基金:通過某基金網,投資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曾經在2014年投資工銀雙利債券B申購200元,到2016年初贖回264元,收益率是32%,這是比較得意的投資,後悔投少了。相反在2015年6月投資景順長城上證180聯接申購1000,到現在淨值是701.24,虧損298.76,收益率為-29.88%,至今沒割,當做盲目投資的警示!

2)、場外後端基金:後端基金的好處是購買時間越長,贖回費用越少,基本2年以上贖回費率為0。也是通過某基金網,投資指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主要用於基金定投,這是作為未來兒女教育經費,換車換房經費等開支,也因本人主要工作是職業生涯的提升,所以這是我能想到最省事的投資方式,一般在週四或五自動定投,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

3、風險投資:(用於資產增值,使用複利效應,讓閒置資金進行資金週轉流動以及理財投資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1)、場內基金:我用了很長時間才明白什麼是場外,什麼是場內。簡單的說就是:有沒有能買股票的證券賬戶。場外可以不通過證券賬戶買基金,申購費用比較高;場內通過證券賬戶買基金,沒有申購費,不能自動定投。我主要買了ETF基金和LOF基金做為不固定投資,年化收益率為9%左右。

2)、P2P:投資門檻低,收益可觀,當然風險大。2014年左右是P2P爆發之時,各種平臺各種優惠,簡單方面的操作,讓人會不知不覺把錢投進去,比如2015年初e租寶,自從在央視打出廣告,發展迅猛,就連本人家鄉小鎮上都見到過門店,當時很想投某e寶,但在我投資之前對比了幾家P2P平臺的收益率,發現某e寶給予的收益率誘惑太大,遠遠超過很多主流平臺的收益率,銘記“收益有多大,風險就有多大”的信條,我放棄某e寶的投資,慶幸的是2015年底,某e寶被查,真相浮出水面,自己捏了一把冷汗,深刻體會到“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從2014年初就涉水P2P投資,事到如今仍有新的平臺APP出現,但通過多年的嘗試之後,目前我只投積木盒子和銅板街,只因懶得再換平臺進行新的嘗試,這2個平臺符合個人投資習慣,所以專心投它,年化收益率10%左右。

4、其他投資

1)、房產:我依然看好投資一、二線城市,朋友2014在上海迪士尼附近買房,付費150多萬,2016年迪士尼開園,他的房產估值250多萬,想必沒有什麼投資有這樣的高回報,除了去搶銀行!但在三線以外的城市,現狀確實是房多人少,要不是剛需丈母孃要求有房才能結婚,要不是政府不停發佈優惠刺激政策,在四線城市投資房產,個人感覺得不償失。

2)、汽車:其實嚴格來說是負資產,有者方便出行,方便泡妞,但在我周圍人群中也不乏每月發放的工資還不夠養車的錢,所以看個人喜好和生活習慣。本人是提倡暫緩買車,也因本人對電動環保汽車寄予樂觀的發展趨勢,暫時只擁有一輛山地車,綠色出行,從我做起。

5、重要投資

1)、自己:外在的投資都是小打小鬧,投資自己才是真正的王道,要捨得花錢。自身就是最大的槓桿,對於自身方面的提高,一定要捨得花錢,花出去一塊錢,帶回來的有可能是十塊甚至更多的收益。讀讀理財達人發的帖子或者書籍,很多都是靠提升自身實力,在工作、生活、學習中獲得較高的投入產出比,完成人生華麗的出彩。多學一些安身立命的技能,多會一些捨身處事的道理,多要一些健康正常的習慣,讓自己感覺自己活得有意思,就用俞敏洪老師自己畢業時說的一句話:“如果未來生活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80歲以後,把你們送走後,我再走”。

2)、保險:相信很多人都是擁有五險一金之後就不再關心保險,一想到保險就想到路邊穿著正裝推銷保險的人們。但是商業保險確實也是必要有的,我不建議買理財保險,當你稍加研究一下就知道里面的貓膩太多。要買就買針對性強的保險,不同階段需要不同險種配合,時間方面:20-25歲主要是意外,25-30歲可以意外+重疾,30-55歲意外+重疾+養老。投保原則:1、保額是家庭年收入的5-10倍;2、保費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20%。個人的意外險額度需求可根據“個人年收入×5 +個人部分的負債金額 + 家庭緊急備用金 + 喪葬費用 - 個人部分的流動性資產”來確認。

對於正直青年階段的自己,在有五險一金的情況下,先考慮意外險。保費控制在年收入的15%-20%最佳,保障額度是您年收入的5-10倍,就能減輕家庭不可抗力的發生。古人云:“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撐起一個家的責任,你我必須保證身邊所愛的的人能好好活著。

1000天存5萬,四線城市工薪小白的理財總結

3)、創業:這是最具挑戰性的賺錢方式,也是本人的終極目標,雖然在網上開過店,未成;打算投資實體店,未成;但多少學到了一些經驗,希望為以後能創業成功做好階段性的準備。

四、個人省錢小妙招:

1、申購日期有學問

在基金申購中,並不是即時性的,有個申購時間段,如果想減少申購時間,儘快擁有收益,基本最適合的時間段是週一至三的15:30之前,否則你的基金投資收益會被各大基金公司或網站吞噬本該擁有的那些紅利,如下圖所示:

1000天存5萬,四線城市工薪小白的理財總結

2、網購省錢就兩招

我多少也算是網購老手,想著怎麼省錢也有自己喜歡使用的方法:

1)、先貨比三家,3個月之內需要用到的東西必須立刻馬上買下,絕不手軟。3個月之內用不到的則加入購物車等著,如果要是有優惠券,優惠活動時可以集中購買。2)、每次網上購物都得用上集分寶,因為集分寶在阿里巴巴購物平臺都能使用。很多軟件支持每天簽到領取集分寶,淘寶手機助手下APP送集分寶(以前下個QQ就給50個集分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用一淘網購物返集分寶,還有其他與阿里相關聯產品也贈送集分寶,然後把這些集分寶集中到支付寶裡,積少成多,用於每次購物時抵現。具體數據沒有統計,基本每年都能抵消400元左右的購物費用。

3、學會使用信用卡

現在人人都用信用卡,額度幾萬到十幾萬都有。本人對使用信用卡的朋友們強烈建議是:1、不要取現;2、不要只還最低還款額;3、不要逾期還款期;4、不要把卡刷爆;5、也儘量不要分期付款(除了免息期)。相信很多朋友會大笑著說:這還叫信用卡嗎?我想說的是,你的信用卡是怎麼用的?是為了方面在發工資後集中還款,做個“月光族”;還是把錢先拿去投資,再等還款期還掉生活消費,做個“規劃者”。而我是後者,我辦信用卡的初衷就是,為了先消費享受產品,期間的免息期是我最需要的投資回報期,然後在規定時間一起付費,減少記賬次數。

我有一陣逛遍各大用卡論壇,看過這種達人推薦,以及自身生活環境條件限制,最終申請交通銀行信用卡,最高免息期56天,額度不高只有4000元,這正是我希望的額度,足以解決我每月的現金流問題。現在又擁有了第二張信用卡(京東小白卡),使我在兩張信用卡中找到最佳的免息期,更是遊刃有餘的管理自己的資金流。如果你怕記不住信用卡消費記錄和賬單,現在手機APP中信用卡管理等都能很好的幫助記錄,並與相關記賬軟件關聯,還能減少自己手動記賬的繁瑣。

當然很多使用信用卡的牛人還會介紹怎樣用以卡養卡,怎樣提高額度等用卡技巧,對於目前的我,還不需要這樣折騰,所以我也不再說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問問度娘。

4、不碰不懂的投資

我先說的就是股票,我不是金融科班出身,看不懂各大公司的財報;我也不是投資取巧者,沒有大把的人民幣讓我揮霍;我更不是有充足的時間看著大盤走勢,追漲殺跌。畢竟一直認為:一個人是幹不過一個專業團隊,還是“遠離大盤,一身輕鬆”。當然還有黃金,期貨,古玩,外匯,私募等,都有了解但涉足不深,結合現在自身情況,能不碰的還是不碰,等到時機成熟時在入市弄潮。

綜上所述,我還是一個在理財的道路上繼續前行者,很多的理財技巧和方式還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角色變換,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和投資方式,但總的來說投資方式和收益率都要理性對待,堅持認定各種理財產品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只要自己沒有多少貪念,按照投資理財合理的收益率和風險等級,選擇合適自己的理財方式,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有好的心態,否者就是變相的賭博。

當然也要鄭重聲明一下,錢其實就是用來達到目的的工具。通過錢我們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旅遊、買房、買車、求醫......所以不能過分地看重,更不能為了理財就不花錢了。對於年輕人來說,理財,不是第一要務,但應該是自身掌握的一種實用技能,一種行為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