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熬中藥的門道,還真是非常多!

中藥的劑型很豐富,丸散膏丹之類的不少,但是比較能打主力的還是湯藥。湯藥需要經過煎煮過程,此過程與最後藥力的發揮息息相關。今天,請陳文強醫師來講講中藥煎煮的門道吧——


對於湯藥而言,由於藥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所以喝下去容易被吸收。另外,藥物一同煎煮的過程中神不知鬼不覺地相互之間發生影響,也會產生一些獨特的作用。而且,湯藥一人一方,每一份都是量身打造,私人定製,針對性比較好。因此,從古至今的診療活動中多用湯劑治療。

熬中藥的門道,還真是非常多!

喝湯藥自然繞不過煎藥的任務。煎藥並不是很複雜,但是和療效關係還是挺密切的。因此,門診的時候會經常有人問到這個問題。

1.用什麼鍋煎藥?

理論上講,當然是專用的砂鍋瓦罐比較好。不過有的時候條件不具備,比如我之前把家裡的砂鍋燒炸了啥的,這時候用不鏽鋼的器具煎藥也成。如果用不鏽鋼鍋煎藥的話,應該在使用之前用開水好好燒燒,以免裡面有什麼油膩。至於砂鍋麼,最好就是煎藥專用。如果平時經常用砂鍋做黃燜雞的話,那還是算了吧,這種砂鍋用開水燒也很難燒乾淨,因為砂鍋裡面孔隙存的油膩沒法弄乾淨。不過,煎藥千萬別用家裡的鑄鐵炒勺,主要是擔心有的藥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質,容易和鐵起反應,使藥液變質而影響藥效。

2.放多少水?

煎藥放水時,很多人會說三碗水煮成大半碗,或者兩碗煮成一碗之類的。不過碗有大小,藥有多少,以三碗而論有些過於簡單。通常入煎之前,先用冷水把藥浸泡半小時到一小時,讓乾巴巴的藥物中的有效成分便於溶出。浸泡時以水沒藥一指為度。第一煎時,用浸泡藥的水直接煎藥就可以;第二煎時,用水量比第一煎稍微少一些,第二煎藥最好用熱水煎。

熬中藥的門道,還真是非常多!

3.煎多長時間?

煎藥的火候與時間,是發揮湯藥療效的關鍵,這裡面道道很多。一般地說,根據藥物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一般藥、滋補藥和解表藥等三類。煎一般藥,開始用急火煎,待煮沸後改用文火;第一煎於煮沸後續煎20-30分鐘,第二煎於煮沸後續煎15-20分鐘。煎解表藥,需用急火,使藥物保持宣散的作用;第一煎於煮沸後續煎15-25分鐘,第二煎於煮沸後續煎10-15分鐘。煎滋補藥,要用文火;第一煎於煮沸後續煎30-40分鐘,第二煎於煮沸後續煎20-30分鐘。煎藥的時候,打起精神,或者上個鬧錶啥的,別把鍋燒乾了。萬一真燒焦了的話,千萬別往鍋里加水續煎,只能倒掉了。

4.先煎後下

另外一個很讓人撓頭的事情就是有些藥包上寫著“先煎”抑或“後下”之類的文字。由於藥物是通過不同的偏性而治療疾病的,所以醫生為了發揮或抑制藥物的偏性,除了通過藥物配伍的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進行一些特殊的煎煮過程。因此,醫生的處方中往往會標明先煎後下的要求,藥房配劑時也相應地在小包上要標明字樣,按次入煎。有些藥物還要另煎、沖服、烊服等等。《醫學源流論》言“煎藥之法各殊,有先煎主藥一味,後入餘藥者;有先煎眾味,後煎一味者;有用一味煎湯以煎藥者”就是這種情況。譬如,薄荷、砂仁、木香等芳香而氣味輕清宜後下;磁石、珍珠母等礦物介殼類藥物,應先煎半小時左右後,再納其他藥同煎;川烏、天南星等藥先煎半小時,則是因為它們有毒性,先煎半小時可以緩其毒性;青黛、車前子、蒲黃、馬勃等藥,入鍋加熱易變成糊狀或漂浮在上面,不便於煎煮和服用,因此用紗布包起來煎煮;人參、鹿茸等貴重藥,為了更好地煎出其有效成分,一般是單獨另燉;麝香、珍珠之類的貴重藥,用量較輕,為防止散失,常研成細末,用煎好的藥沖服;阿膠這些比較滋膩的藥容易粘鍋底,一般烊化了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實際上,煎藥的講究還是挺多的,比如煎藥用什麼水啊之類的問題非常繁雜,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討論。如果對自己煎藥沒信心的話,現在藥房都有代煎的,也挺方便。代煎的藥雖然未必就可丁可卯,但是也八九不離十,至少不會像我把鍋燒炸了好幾個。

好 · 書 · 推 · 薦

熬中藥的門道,還真是非常多!

《診餘閒聊》

陳文強博士作為宣武醫院的主任醫師、教授,在近20年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對多種疑難雜病的診治頗有心得。診病之餘,作者對涉及健康養生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定期在其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好評。作者精選發表的部分文章,進行適當刪改,並和兩位小朋友配圖後,結集出版,以饗讀者。《診餘閒聊》用輕鬆科普的風格,言簡意賅地闡述了一些臨床、生活中的常見問題,使讀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解決健康問題,進行健康養生。(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