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中國最早的原子彈夢:蔣介石渴望一年造出原子彈,因經費不足流產

日本廣島、長崎遭受美國原子彈攻擊後,原子彈成為二戰結束後舉世矚目的“新科技”。日本投降尚不滿兩個月,國民黨重慶政府駐瑞典大使何鳳山給蔣介石打了一通密電,電報內文是這樣寫的: “據瑞典新聞社稱:莫斯科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自一九三四年,在卡普甲教授督導之下,已完成分離原子之試驗。據蘇聯發言人稱,用蘇聯製造爆炸性原子之方法,製造原子彈,其成本較美國所制者為廉。”十天後,另外一封也是有關外國發展原子彈的文件,也由侍從秘書以工筆楷書謄寫呈給蔣先生。

中國最早的原子彈夢:蔣介石渴望一年造出原子彈,因經費不足流產

這兩通電報敘述內容,畢竟和中國無直接關聯,並未觸動蔣介石的神經,而蔣先生真正起心動念,開始積極計劃著手研製原子彈,還是受到他的黨內對手、桂系大將李宗仁提議的刺激,李宗仁一度為蔣介石最初嘗試研製原子彈的幕後推手。

1946年1月間,北平行營上將主任李宗仁,得到了一項極為可靠的情報,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期間秘密派遣了一支技術人員隊伍,到張家口採掘原子放射性原料。日本投降後,這個研發原子彈的小組中,有三十餘人被中國共產黨逮捕,其餘未遭逮捕的人員埋名藏匿在北平。李宗仁有意尋覓躲藏在北平的日本原子彈專家的下落,希望這些日本專家協助國民政府當局研發原子彈。

中國最早的原子彈夢:蔣介石渴望一年造出原子彈,因經費不足流產

李宗仁彙集了所有的情報訊息,於1946年2月1日,打了一份報告,以密電形式拍發給在重慶的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由於蔣介石不放心李宗仁,故而私下交付給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代局長戴笠一項任務:查明抗戰時期日本在中國境內研製原子彈的詳細經過。

兩三天後,戴笠接連呈報給蔣介石几份密電,證實了李宗仁密電的內容。戴笠的第二份密電到達後,由國民政府軍務局上校參謀陳廷縝,轉呈給蔣介石。 戴笠的調查,進一步證實日本有一名叫西野的原子物理學家,日本當局並在東京設置了“理化研究院”,並且有西野專用的研究室。並從美國進口了一部離心機,專供西野研製原子彈之用。

蔣介石立即派人想把他爭取過來,以免西野落入其它國家手中。據戴笠查證,西野的實驗室已提煉鈾元素22磅,如果能把西野爭取到手,不但22磅的精煉鈾掌握在中國人手上,要進入原子能研究的堂奧,顯然要事半功倍得多了。

1946年7月24日,軍政部長陳誠整合各種訊息之後,給蔣介石上了一份堪稱完整的報告,針對從抗戰勝利以來,那些自稱能研製原子彈的情報來源,過濾其可行性和真確性之後,向蔣先生提出簡要報告。陳誠的報告,說明自抗戰勝利以後,各種有關日本科研人員在中國研製原子彈的訊息,經國民黨當局逐一查證過濾,其結果似乎都是“確有此事,但是查無實據”。

中國最早的原子彈夢:蔣介石渴望一年造出原子彈,因經費不足流產

其實,早在李宗仁向蔣介石彙報北平遺留有日本核彈專家的情報之前,蔣介石已經悄悄計議著中國人自行研製核彈的可能性,負責執行此一計劃的,是兵工署副署長俞大維。並下令撥付經費十萬元法幣,激活這項秘密計劃,建議吳大猷組建原子彈研發小組用一年時間造出原子彈,聽完蔣介石一席談話,吳大猷向蔣先生建言,發展核彈最重要的是人才。蔣介石清楚了問題癥結所在,當即向吳大猷命令選拔人才赴美國深造,在吳大猷帶領下,包括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這批研習物理學的年輕學子,踏上了留學美國的旅途。

中國最早的原子彈夢:蔣介石渴望一年造出原子彈,因經費不足流產

1946年6月,一個以研製原子彈為核心任務的單位正式組成,按照計劃,“原子能研究委員會”和早先成立的“國防科學委員會”密切配合,展開原子彈研發作業。吳大猷等人選定的年輕學者,已經陸續赴美深造,中國的原子彈研究計劃正式激活。

然而,隨著國內局勢的日益緊張以及內戰的開打,國民黨當局的軍費漸呈捉襟見肘之勢,為了研製原子彈而派遣的年輕學者,仍在美國繼續深造之中,當局仍然持續供給經費,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但是,“原子能研究委員會”徒然維持著虛有其表的空殼子,研製原子彈的組織單位不僅不再擴大,還有逐步縮減的打算。

中國最早的原子彈夢:蔣介石渴望一年造出原子彈,因經費不足流產

白崇禧於1947年4月21日,呈送了一份《要件演示文稿》給蔣介石,開宗明義建議蔣介石“請設立原子物理研究所”。蔣介石看後在這份公文上批示:“目前國庫支應浩繁,外匯亦須節用,所請設立原子物理研究所一案,似應緩辦。”

本來計劃大張旗鼓的“原子物理研究所”,最後終因內戰軍費支出過於龐大,蔣介石被迫忍痛割愛,國民黨當局在大陸時期的原子彈研製工作,即如曇花一現。計劃擱置後不到三年,蔣已敗退臺灣,他二度準備研製原子彈,已是四五年後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