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李零:國學是個混亂概念,季羨林都成了國學大師

前一陣兒,國學網選國學大師。尹小林問我,哪些人算國學大師。我跟他說,舉國若狂談國學,大師不大師,暫且擱一邊兒,咱們先得問一下,什麼叫國學?

國學是個混亂概念。

什麼叫國學?研究中國的學問就叫國學嗎?不是。第一,沒有西學,無所謂國學,國學是對西學而言,鄭玄不是國學家,戴震也不是。第二,人家外國有漢學,同樣研究中國。


李零:國學是個混亂概念,季羨林都成了國學大師


比如20世紀上半葉,法國漢學很牛。漢學不能叫國學。他們從周邊國家講中國邊疆,從中國邊疆講中國內陸,比世界眼光誰大,比精通語言誰多,我們的大師(如陳寅恪),毫無優勢可言。

當時,五大發現,全和外國人有染,真讓國人氣短。陳寅恪、傅斯年,他們到外國幹什麼?就是出去偷藝。他們心裡,全都憋著口氣:人家看不起,暫時不說話,三十年後,再與他們爭勝。

我的看法,國學雖刻意區別於西學,但實質上是“國將不國之學”。它跟西學爭勝,越爭氣越短。新學,就連國學家也學,即使最最保守者也學——明著不學偷著學。

大家要找原汁原味,幾乎沒有,其實都是不中不西之學,不新不舊之學。所謂大師也很簡單,全是推倒重來,白手起家,創建各門新學術的人。

李零:國學是個混亂概念,季羨林都成了國學大師

現在,一般人的印象,讀古書就是國學。比如章太炎、黃侃,楊樹達、餘嘉錫,還有錢穆,這樣的人才算國學大師。如果這才叫國學大師,很多人都不能算,國學的陣容很可憐。

我的意見,近代學術,有些太新,不算國學,最好歸入西學;有些太舊,也不算,最好歸入清代學術。比如考古學(archaeology),就是地地道道的外國學問,絕不是宋人講的考古學;還有歷史比較語言學(philology),也是地地道道的外國學問,絕不是清代的小學和考據學。李濟、夏鼐,不算國學家;李方桂、趙元任,也不算國學家。

大家說的國學,很多都是不新不舊之學,什麼算,什麼不算?標準很難定。如所謂羅(振玉)、王(國維)之學,材料是五大發現,全是新材料,他們和法國、日本的學者有不少交流,眼界也很新,這種學問,大家叫國學。

李零:國學是個混亂概念,季羨林都成了國學大師

但中國邊疆史地的研究算不算,好像不算(地理系,現在歸理科)。中國哲學史的研究算不算,讓哲學系一講,當然算,特別是近代尊孔的名人,更是絕對沒跑,肯定都是國學大師,就連釋道二藏也算是國學。

大家都知道,史語所的“史”,是用考古學改造傳統的經史之學;“語”是用歷史比較語言學改造傳統的小學和考據學。這樣的學問,都是不新不舊。還有清華國學研究院,所謂國學也是不新不舊,有些還是嚴格意義上的新學。

現在,最奇怪的是,連季羨林都成了國學大師。人家自己都說不是,好事之徒,還要把這頂帽子扣在他的頭上。這也反映了國學概念的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