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足協認真的?奇妙新政一一解讀,中國足球經不起拔苗助長

揠(拔)苗助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故事裡的人等不及禾苗慢慢長大,就用手把它們拔高,最後苗都枯萎了。這一次,苗變成了中國足球,而拔苗的,則是中國足協。

11月25日,在中國足協在上海舉行的聯賽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拋出了一系列新政動議,有不少新政堪稱奇葩,引起了各方俱樂部的唇槍舌劍,那麼,具體是哪些新政動議呢?

足協認真的?奇妙新政一一解讀,中國足球經不起拔苗助長

每隊一名超級外援不限薪

關於新的中超外援政策,足協的方案是每場比賽每隊可以報名4外援,同時登場3個,每傢俱樂部允許引進1名超級外援。

什麼叫超級外援呢?就是該外援不限薪,但身價不得超過2500萬歐元。按照有關動議,未來每傢俱樂部外援總薪資不得超過1.5億人民幣,超級外援不計算在內。

筆者對這條方案實在不敢恭維。一旦方案實施,就會外援之間身價、薪酬標準就會出現天壤之別,每個外援都希望自己成為那個超級外援,容易造成球隊內鬥。

而如果超級外援不盡力或表現不佳,也會使球隊其他球員產生不滿情緒。

足協認真的?奇妙新政一一解讀,中國足球經不起拔苗助長

非華裔歸化球員注2上1

這一條新政則與歸化球員有關。為了防止本土球員無球可踢,未來中超俱樂部每家至多同時註冊2名非華裔血統入籍球員,每場比賽只能上場1名非華裔血統入籍球員,而華裔血統入籍球員則視為本土普通球員。所有入籍球員薪資限定標準等同於本土球員。

簡單的說,華裔球員歸化後,與本土球員沒有任何區別;而非華裔歸化球員,則會受到限制。

這條政策將會限制俱樂部的歸化,以後俱樂部挑選歸化球員會更加慎重,本意是好的,但是限薪那條很難實施。外援們大可以先簽合同再入籍,這樣他們的薪資既不算在外援總薪資裡,也不會被本土球員1000萬封頂的限制所卡住。

足協認真的?奇妙新政一一解讀,中國足球經不起拔苗助長

U23球員留洋,俱樂部減免執行U23政策

如果俱樂部有本土U23球員經中國足協推薦獲得赴海外留洋機會的,可以適當減免在聯賽中執行U23政策。

簡單的說,用政策鼓勵俱樂部送新人留洋,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用意當然是好的,但是用留洋令倒逼球員留洋真的有用嗎?

要知道,我們的球員只有武磊一人在五大聯賽踢球,其他人不是不想去,而是沒能力。如果水平不夠強行留洋,反而會造成出國後無球可踢的局面,為了留洋而留洋並不可取,希望足協三思。

足協認真的?奇妙新政一一解讀,中國足球經不起拔苗助長

總的來說,足協面對中國足球當前的困局,拋出了一系列新政方案供大家討論,雖然還只是草案,但最終公佈的方案不會跟現在的方案差太遠。

在拔苗助長的故事裡,宋人違背事物客觀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反倒壞了事。如今足協的種種新政,究竟是輸給敘利亞後著急的拔苗助長,還是深入研究後的對症下藥?耐心看下去,我們就會得到答案,然而中國足球這些年,最缺的就是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