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美國可能出現集中債務違約嗎?美國企業債的規模與風險同步增長

為了應對次貸危機,美聯儲釋放出了史無前例的龐大流動性,這也推高了美國企業債券規模重新回到了2008年前的高位,如此大規模的企業債券是美國經濟的巨大風險,存在未來可能引發債務危機的可能,然而短期內暫時還不會爆發

一、企業債的規模與原因

(一)龐大的企業債規模

2008年的次貸危機無論對於個人債務和企業債務都是重創,其後兩者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但在2012年開始,企業債又得到了明顯的加速擴張,不但迅速恢復了規模,並且已經上升到了2008年危機前的水準,這樣的規模對經濟的風險隱患相當明顯。而今年,企業債務對比gdp的比例達到了接近75%的水平,同時企業債務佔企業總資產比例也創造了歷史新高。

美國可能出現集中債務違約嗎?美國企業債的規模與風險同步增長

(二)企業槓桿高企的原因

2008年之後,美聯儲為了對經濟進行支撐,開啟了史無前例的三次量化寬鬆,這樣釋放的龐大流動性在2013-2014年達到了頂峰,此時借貸成本幾乎為零,並且借貸極為方便。這時對於公司企業來說,顯然是一個明顯的機會,因為可以幾乎無成本的獲得巨大的資金用於投資。

美國可能出現集中債務違約嗎?美國企業債的規模與風險同步增長

但是這樣巨大的資金並不是完全進入了企業的投資當中,因此貨幣供應和企業借貸對於gdp的貢獻相當少。這樣的資金轉而進入到了金融市場,美股中推升市值的企業回購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也就是說,企業借貸並沒有真實支持企業擴大經營,提升盈利,而是進入了虛擬經濟當中,債務問題的根源從此種下。

二、企業債的風險和爆發可能

(一)債務集中到期的風險

企業借貸發債活動在2013-2014年間達到頂峰,這意味著大部分的企業的借貸行為集中在短暫的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這樣在債務到期時,密集的債務壓力將引發一定的連鎖反應。其中第一波債務的密集到期就在2020年開始,而隨著主要上市公司的債券和大企業債券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集中到期,對於美國經濟的衝擊將逐漸增加。

這在經濟增長週期完全不是問題,但在經濟下行週期,這樣的衝擊可能就會非常大:一方面,企業債集中到期會擠佔原本就緊張的現金流,抑制繼續的投資;另一方面,股市在下行週期的市值下跌,會拉昇企業債利差,讓衝擊效果增加。

美國可能出現集中債務違約嗎?美國企業債的規模與風險同步增長

(二)資金撤離的衝擊

本輪經濟復甦中,美國由於有頁岩氣革命的拉動,在全球經濟中優先實現了增長,因此全球央行寬鬆週期帶來的流動性都向美國移動,因此可以看到美國的國債收益率都被拉低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企業發債融資的資金中,有很多來自於全球市場,並不是只有美國國內資金。因此在美國經濟下行開始後,這樣的資金會迅速出逃,導致對企業再次融資的壓力,放大企業債衝擊。

美國可能出現集中債務違約嗎?美國企業債的規模與風險同步增長


(三)流動性過度釋放的風險

美國經濟下行風險以及貿易問題,可能帶給美聯儲更大的壓力來迅速降息,如果降息速度過快,甚至開啟負利率週期,對債務問題反而可能加劇。因為一方面流動性會迅速推高資產價格,壓低實體回報率,讓企業現金流承壓;另一方面,繼續推高的流動性會讓企業能夠繼續發債回購,讓債務和股市泡沫更加明顯,從而在危機到來時,產生更強的衝擊力。

美國可能出現集中債務違約嗎?美國企業債的規模與風險同步增長


三、債務問題短期內爆發的概率不大

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債問題非常可能成為本輪經濟危機中的有力誘因,但是現在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企業債務的集中到期還需要時間,另一方面,短期內爆發的可能性並不大。

第一,寬鬆週期帶來融資成本下降

目前美聯儲已經進行了一輪降息,並且很可能在9月開啟下一次降息,甚至開啟降息週期。利率的降低將帶給美企融資的便利和成本下降,這樣稀釋了債務壓力。在降息重新推高債務之前,債務違約爆發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第二,美國經濟尚未衰退,資金流出風險小

雖然很多指數都在預示著美國經濟未來的衰退,但是至少從現在來看,美國經濟數據尚好。現在美國經濟正從經濟增長週期向下行週期過渡,但並未正式走向下行,因此國際資本暫時不會迅速流出(全球環境比美國情況還要差),企業債務壓力自然比較小。

美國可能出現集中債務違約嗎?美國企業債的規模與風險同步增長

第三,企業盈利尚足以維持債務成本

雖然債務問題對於美企的現金壓力非常大,但在2017年以前積累的高速經濟增長當中,美企盈利尚足以應對債務到期壓力。

可以看到,在短期內,經濟背景是對債務問題總體有利的,可以說,如果債務問題現在開始集中到期,對美國衝擊相對可控。但隨著經濟下行趨勢的逐漸明顯,上述的問題都會出現變化,債務風險將逐漸增加。

綜上,美國企業債務的迅速擴大和積累是美國經濟遠期非常嚴重的風險隱患,雖然在短期內不會面臨集中爆發的風險,然而隨著經濟下行趨勢的逐漸擴大,債務問題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積累和放大,未來很可能會成為本輪危機爆發的風險誘因。

i 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