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為楷書正名,讓國展裡的楷書退出書法界

為楷書正名,讓國展裡的楷書退出書法界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为楷书正名,让国展里的楷书退出书法界

為楷書正名

近十多年以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數屆全國楷書展覽評獎以及各個省市書法專業團體或知名企業、組織冠名主辦的數屆楷書展覽評獎公示的作品,經過本人不完全統計,經過網上資料及印刷資料統計,有的一半以上甚至有的一多半以上,按照楷書的定義,不具備楷書的特徵與要求,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楷書,但是卻奇葩地都被專家評委評為入展及獲獎作品。僅以中書協2010年10月10日主辦的《第二屆當代中國楷書名家作品邀請展》及2013年6月16日主辦的《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兩大全國楷書展統計結果來看,楷書展展出的規範的楷書作品所佔的比例相當的低,前者只有5%,後者只有10.17%,即使放寬標準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的作品所佔的比例也非常低,前者只有19%,後者只有19.66%,低到令人吃驚的地步,絕大多數竟然都不是真正的楷書。

为楷书正名,让国展里的楷书退出书法界

2017年3月3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舉行。從網上已經發布的部分入展作品來看,真正符合規範楷書的作品仍然很低,絕大多數“楷書”作品依然走著前述楷書展草率、粗放、不規範的路子。

那麼,什麼是楷書?楷書的典型特徵是什麼?不是楷書的作品入了楷書展、獲了楷書獎這一亂象是不是應當及時糾正?

一、什麼是楷書

“楷書”這個名稱,歷史上主要有三個意思。

第一個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一時代的規範字而言,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篆書、隸書乃至草書都可以稱之為楷書,有其具有法度,可作為楷式、模範的書法的意思。衛恆《四體書勢》說:“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這裡是指八分(隸書)為楷。又說:“伯英下筆必為楷”,則是指草書為楷。清代劉熙載《藝概》中說:“楷無定名,不獨正書當之。漢北海敬王睦善史書,世以為楷,是大篆可謂楷也。”這是稱大篆為楷。

第二個是指隸書。東漢末年蔡瑁《勸學篇》:“上谷次仲,初變古形”。《晉書·衛恆傳》:“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古今文字志目》:“王次仲始以古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張懷瓘《書斷·八分》:“八分已減小篆之半,隸又減八分之半,然可雲子似父,不可雲父似子,故知隸不能生八分矣。本謂之楷書,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清劉熙載《藝概》:“‘衛恆言王次仲始作楷法’,指八分也。”這裡將隸書專指楷書。

第三個則是指正楷字,即指我們現在意義上的楷書。“楷書”一詞作為漢字的重要字體名稱,較早見於王獻之的外甥羊欣的《採古來能書人名》: “(韋)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漢魏宮館寶器,皆是誕手寫。”韋誕是三國魏時著名書法家。啟功也說: “楷這一形容詞當作獨立書體的專名,則是晉代以後的事。”這種說法和羊欣提出楷書概念的時間基本相符。

楷書在歷史上開始稱為“真書”、“正書”。 宋以後,“楷書”就成為我們所說的楷書的專稱了,並一直沿用至今。從楷書初始被稱做“真書”、“正書”就可以看出,這種書體方正端齊,有別於長縱形的小篆和橫扁形的隸書(八分),是為正體,可做楷式,且多用於題勒、刻石、碑銘諸類,是極為正式的,又都是給人看的,所以楷書更注重供人欣賞,孫過庭高度概括為“隸欲精而密”,給人點畫精緻、結構嚴密,體式雍和的享受。從上述名稱可以看出,楷書是一種規範的、端正的、成熟的書體。

二、楷書的特徵

從我們現在佔有的歷史資料來看,楷書濫觴發軔於兩漢,發展形成於魏晉,定型全盛於隋唐。此後,楷書作為中國文字最後的定型書體一直延續至今,不再變化。這充分說明楷書作為一種實用的交流工具和書法藝術書體,有著不可替代的優越性,體現了中國文字和書法發展的必然趨勢,達到了書法藝術形式和內容、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那麼,楷書在唐朝到達高峰完全定型之後,其作為成熟的楷書,或定型的楷書,或者作為書體之一的標準的楷書,或者說現代意義上的楷書概念,都有哪些明確具體的書體點畫特徵呢?正是這一特徵才使楷書自成一體,有別於其它書體而獨立存在。

为楷书正名,让国展里的楷书退出书法界

古代最早系統論述楷書書寫規範的是《永字八法》,它對漢字楷書書寫的八個筆畫提出了具體詳細的書寫要求。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提出“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唐歐陽詢在《三十六法》提出“疏密停勻,長短、大小勻停”。唐張懷瓘《評書藥石論》:“蓋欲方而有規,圓不失矩”。

從上面古代楷書書論可以看出,楷書書寫的要求是極其規範的,有規,不失矩,疏密停勻。也是非常具體、詳盡的。它從形體上要求勻停,宜均,平穩,從點畫上要求更是具體明確,一點一畫皆有所本,都有規範。正是在永字八法等楷書書寫規則的引導、要求、總結、規範下,才使得楷書這一最美、最正式、最規範、最終定型的漢字書體得以確立。一經確立之後使用至今不再變化。

下面,再看現代詞典對於楷書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辭海·真書》:中國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又稱正書、楷書。字形方正,筆劃平直工整,是在漢末八分書(見隸書)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新書體。這種書體三國時已通行全國,世傳魏初鍾繇為真書之祖。隋唐以後真書在書法風格上有了新的發展,代表作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真書和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2、《漢語大詞典》:漢字書體之一種。又稱正書、真書、正楷。由隸書演變而成。以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3、《漢語辭海》:也叫“正書”、“真書”。為糾正草書的漫無標準和減省漢隸的波磔而形成。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歸納上面的定義,楷書的要點為:楷書是一種漢字書體,筆畫橫平豎直,字體方正,端正工整,可作楷模,始於東漢通行至今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所謂手寫可理解為與版刻、鑄造、電腦合成等非手寫字如仿宋體等相區別,按照手寫楷書製版、勒石的不在其列。

三、什麼不是真正的楷書

本來,定型之後的楷書,或真正的楷書,或現代的楷書,或規範的楷書概念可謂清楚明瞭。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卻由於近年來具有相當權威的書法專業組織、專業媒體、書法專家等的“新觀點”,“新認識”,“新視野”反而把民眾對於正常的,常識性的楷書概念弄得面目全非,不知所云,廣大群眾及書法愛好者對楷書展上展出的大量“楷書”大呼“什麼鬼”、“看不懂”,斥其為“非楷書”。

楷有楷模。楷書的結構用筆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可以說是最規範的一種字體。

反過來說,具有以下特徵的肯定不是真正的、定型的、規範的、現代的楷書——

为楷书正名,让国展里的楷书退出书法界

1、 帶有隸書筆畫的字(屬於隸書,或非隸非楷)

2、 筆畫歪斜,結構不夠平正、方正,大小不夠勻停的字(不是正體);

3、 八法不具備的字(點畫不精,遑論楷模);

4、 筆畫連筆的字(具有行書特徵,非楷非行。或屬行楷,超出楷書範疇);

5、 筆畫暴露筋骨,輒成稜角的字(屬於敗筆或稱病筆,最為低級)。

为楷书正名,让国展里的楷书退出书法界

拿以上標準去衡量大量的非楷書字,就非常容易判斷了。這或許為中書協、各省市書協及其楷書專業委員會的專家評委在以後品評、評判楷書字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參照。

四、非楷書入展亂象應當得到糾正

近年來楷書展覽出現了一種輕視定型楷書、排斥定型楷書甚至否定定型楷書,轉而取法魏楷、寫經、甚至漢簡的趨勢。相當大比例的入展、獲獎楷書作品,都是捨棄規範楷書,試圖突破“法”,在“法”外尋求發展的路徑,表現在追求隸意,模仿魏楷,變形結構,誇張筆畫,而一味追求“初楷”、“草楷”。那麼這一傾向是不是楷書創新和發展的方向呢?本人認為這恰恰是楷書創新和發展的誤區。

為了與初期粗放、低級、草創、不成熟的、尚未定型的楷書相區別,這裡把成熟的、定型的、標準的楷書稱為“定型楷書”、“規範楷書”、“真正楷書”。把前者稱為“初期楷書”或“粗放楷書”。“初楷”包括秦、漢楷書的萌芽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切尚未成熟的初始楷書,典型的有現在稱之為魏碑的魏楷書體。初唐以歐、虞、褚為代表,尤其是中晚唐以顏、柳為代表的楷書便是定型楷書的傑出代表。“草楷”一詞是我對於近年來書界寫不規範楷書現象的統稱。此處的草之意為原始,粗放,低級、潦草,不規範,不具法度,無有楷則之謂。

那麼被清包世臣、康有為大力讚譽為“大美”的魏楷是不是就真的那麼大美,美得超過了唐楷呢?許多創新楷書者捨棄唐楷而追求魏楷是不是一條正路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果魏楷真的如此“大美”,則千百年來各朝先哲,書法巨匠,社會大眾都罔顧明珠,似乎只到出現包、康二氏才慧眼識珠,發現了“新大陸”。其實這根本就不是“新”大陸,而是人皆盡知的“舊”大陸。定型楷書與初楷相比,無論從技法難度還是從藝術審美高度上來看都遠遠超過後者,這是書法發展史做出的選擇,是千百年來大浪淘沙的結果,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試想如果魏楷真的那麼大美,美的超過了定型楷書,那麼歷史選擇的就是魏楷而不是“晉楷”更不是定型楷書了。這當然不符合發展觀、進化論。因此,真正的大美不是魏楷,而恰恰是唐楷,魏楷在唐楷面前只能稱之為小美而不是相反。儘管楷書自宋代起就步入了衰途,但我們不能歸因於“圄於法”所致,盲目的捨棄“法”,盲從去復古,想要另闢蹊徑,是方向性的錯誤。

楷書的最高境界自然是正而不板,“寓奇險於平正,寓疏秀與嚴密” (清楊守敬語)乃佳,能夠做到這一點便是楷書大家,可惜幾千年來也沒有幾個;如果做不到,實屬正常,可求其次,即做到平正工整,端正莊重,出規入矩,勻稱精到,也十分不易,可堪稱名家,至少是行家;最糟糕的便是,舍正求奇,棄平追險,無視法度,粗放潦草,東倒西歪,大膽變形,極力誇張,詭異譎怪,貌似很有個性,彷彿推陳出新,其實荒誕不經,超出楷書範疇,路子一歪,愈騖愈遠,別說成家,簡直是敗家。

說到這裡,如果有人依然非要認為我所說的草楷,即初創、粗放、初級或低級特徵的楷書本身仍然就是楷書的話,那我要說你也可以固執地用草楷去參加楷書展賽,但你絕對不應當入展,更不應當拿大獎。道理太簡單不過,這如同器樂比賽,如果你非要把初級練習曲搬上臺去表演,自然比不過演奏高級複雜技法曲目者。也好比聲樂比賽,如果你非要用簡單的一首兒童歌曲去與高難度的作品比賽,結果可想而知。又好比你參加國際標準舞比賽,你非要把簡單初級動作組合起來參賽,你不可能因此而獲得大獎,取得名次。最好比選美大賽,別說評委選出的前三甲、前十名是歪鼻斜嘴、細臂粗腿、便腹壯腰、身材失調的而不是五官端正、四體勻稱、三圍協調、體型端莊者,就是這樣的選手進入初賽都是天大的笑話?

然而,這種笑話,卻真的就在我們全國楷書展及其它各種楷書展上出現了,而且一演就是十幾年,一發而不可收拾,真的令人忍俊不禁,啞然失笑,十分滑稽,而又無可奈何,令人扼腕,乃至痛心!

總而言之,一切不符合楷書概念定義的非楷書字、草楷在楷書展這個舞臺上的表演、鬧劇應當休矣!

真心希望在以後的楷書展上面,不要再出現草楷,楷書展徵稿應當明確要求投稿作品為規範楷書,還楷書本來面目,評選出的楷書作品是真正的“楷”書,優秀楷書作品能夠成為大眾學習欣賞的楷模。

事實上,符合楷書定義的特徵,在楷書框架內去書寫,可以一直創造下去,比如結體適當的可長可扁,中宮或緊或松,運筆可舒展可含蓄,可順入露鋒也可逆入藏鋒,筆畫可粗可細,橫畫或仰或俯,豎畫或相或背,等等,加之書寫時的場景環境,心情情緒,加以揮發,自然會有一種獨特的不同於別人乃至不同於以往自己的體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假以時日,出現可與唐楷、宋楷、元楷相比肩的楷書也未可知,怎麼就說寫規範楷書到了淺薄、技窮,無法變通甚至無法創新的地步了呢?

為楷書正名,不是個人好惡問題,也不是小題大做,這是大是大非問題,不容含糊。它關係到對楷書概念的理解,關係到對楷書審美的評判,關係到對楷書創新的引導,關係到對楷書發展的認識。故此成文,以資引起書法界、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視,想必對於中國書法的發展不無益處。尤其是對於正在熱心於草楷,“大膽”、“無畏”創新草楷的一大批青年書法新秀從岔道中出來走向正軌,具有現實意義;對大眾,特別是成長中的青少年楷書審美不要誤導歧途,捨本求末,具有引導意義;對中國中小學生書法學習教育從一開始就走正路,法上而棄下,更加具有長遠意義;對不要拉低漢字楷書在國際上的形象定位,也不無重要意義。

對楷書展入展作品不是規範楷書的統計說明:

2005年8月第二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書法電視大獎賽決賽楷書組入圍10名,由於未能查到出版的入圍作品集,僅從電視錄像視頻資料來看,真正符合規範的楷書作品竟然沒有一幅, 放寬標準也只有沈一丹、單凌軍2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其餘8幅根本不屬於楷書範疇,其中趙廣付1幅作品屬於小行書。

为楷书正名,让国展里的楷书退出书法界

2010年10月10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主辦,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和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屆當代中國楷書名家作品邀請展》在重慶市三峽博物館開展。該展覽匯聚了來自全國百名楷書名家的100幅作品。經過本人按照楷書定義進行篩選,竟然令人驚奇的發現僅僅只有張宇、楊明臣、餘中元、吳茂禮、繆經倫5幅屬於楷書,放寬標準之後另有19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另外76幅均明顯不屬於楷書範疇,甚至有四五幅幾乎連行楷都算不上,竟然也都作為名家楷書參展了。

2013年6月16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和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在重慶南坪會展中心舉行。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獲得優秀獎的有10名,共入展295名。經過本人按照楷書定義進行篩選,優秀獎的10幅中,僅僅只有陳龍、徐朝江、覃兆平3幅屬於楷書,放寬標準另有4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其餘三幅根本不屬於楷書範疇。其它285幅入展作品中有郭志清、李建設、徐安林、葉核成、張勝奇、暴學偉、李健華、白時峙、陳光健、陳奕松、洪倫勝、許嘉衍、韓兆虎、張世楨、李昌也、張志剛、羅遠致、宋億勇、鮑佩紅、衛文明、劉志延、孫良、李延慶、楊華、牟延軍、孫加俊、周召華27幅屬於楷書,放寬標準有54幅勉強具有部分楷書規範要求,其它204幅均不屬於楷書。

2017年3月3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舉行。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215件,包括評委、監委作品18件,入展作品197件。由於尚未見到出版的入展作品集,僅從網上已經發布的部分入展作品來看,真正符合規範的楷書作品仍然很低,絕大多數“楷書”作品依然走著以往楷書展草率、粗放、不規範、沒有楷則的路子。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