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清朝第一大盜:偷走國庫白銀,價值上千萬,氣壞嘉慶帝

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嘉慶帝在批閱奏章時,看到了刑部的一封奏摺後,龍顏大怒,原來皇帝的“錢包”被人偷了。根據刑部的奏報,有人居然在三年的時間內,從戶部銀庫、內務府銀庫中偷走69000兩白銀!更令嘉慶帝憤怒的是,三年間負責的官員竟然毫無察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白銀是清朝的流通貨幣,有學者認為一兩白銀的購買力,大致相當於今天300-4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6.9萬兩白銀放到現在,相當於兩千多萬元。這位從清朝的國庫中偷走6.9萬兩白銀的人,絕對是清朝的第一大盜!此人名叫蔡永受,他既不是朝廷命官,也無任何背景,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清朝第一大盜:偷走國庫白銀,價值上千萬,氣壞嘉慶帝

事情還得從嘉慶十一年說起,在工部擔任貼寫職務的宋允吉,以及工部鋪戶張清泰、商曾琪等人來到同樣是工部鋪戶的蔡永受家。幾個人在閒聊的時候,都說到了自家的生活比較拮据,日子過的有些清苦。這時候蔡永受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何不從國庫中弄些錢!

這幾個人雖然不是官員,但都辦過官差,對各個衙門的辦事程序非常瞭解。比如某個衙門要領取物品,文書往往是由貼寫操作完成,然後蓋上各種印章,就可以領取了。於是幾個人合夥,由工部貼寫宋允吉偽造文書,以工部的名義發給虞衡司,然後勾結虞衡司的官員,偽造工部大印,最後由蔡永受出面領取。

清朝第一大盜:偷走國庫白銀,價值上千萬,氣壞嘉慶帝

最初的時候,他們還不敢直接領取銀兩,只是領些緞匹、顏料之類的,然後到市場上變賣。到嘉慶十三年,蔡永受等人覺得領取物品,還要變換銀兩,過程實在太麻煩了,於是直接冒領內務府的苦銀。從嘉慶十三年到嘉慶十四年,蔡永受等人先後在廣儲司冒領7次,在顏料庫、緞匹庫冒領兩次。

三年間,蔡永受等人總共冒領14次,冒領白銀50000多兩,冒領緞匹、顏料價值19000餘兩,總計達69000多兩,摺合人民幣達兩千多萬元。在此期間,各部官員不僅沒有發現,不少官員還和蔡永受串通一氣,共同作案。到嘉慶十四年十二月,這些人再次到廣儲司冒領銀兩,被官員發現印章存在問題,才揭開這場盜案!

清朝第一大盜:偷走國庫白銀,價值上千萬,氣壞嘉慶帝

嘉慶帝得到刑部的奏報後,十分生氣,下詔嚴厲斥責戶部、工部、內務府的各級官員。到嘉慶十五年,案情徹底審清時,嘉慶帝做出了最後裁決,蔡永受等人被判處斬立決。行刑那天,嘉慶帝下令六部內務府的所有書吏全部前往菜市口,現場觀看死刑的執行情況,為的就是殺雞儆猴。

事後嘉慶帝作出了一些補救措施,但是沒有根本解決國庫裡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到他的兒子道光帝在位時才爆發出來。原來清朝的國庫實際存銀與賬面嚴重不符,虧空竟然高達900多萬兩!

參考資料:1.《清仁宗實錄》;2.《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