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从汉中向北十多公里,来到褒斜道南端的褒谷口,这里两山对峙、立壁千仞、水流湍急,成为褒斜栈道的一处障碍。在褒河谷口的左岸,1900年前的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书,用“火焚水激”之法开凿了一段长15米,高宽各约4米的隧道,这是世界交通史上最早的通车隧道。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褒河石门的开通使褒斜道全线贯通无阻,古人经此常感发于怀,或为文题记,或题诗留名,相继镌于石门内外的崖壁间,遂形成了石门石刻百余方。其中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最受推崇,世称“石门十三品”。《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推崇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石门颂》局部

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修建石门水库,从石门的碑刻挑选出“十三品”将之切割下来,移至汉中博物馆的保存。石门里其他百块历代碑刻,从此淹没水底,无人再识真面目。

这些珍贵的摩崖石刻能保存下来,得益于当时一个年仅24岁的青年工程师的远见卓识,他就是张佐周。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工程师张佐周

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科学家钱学森之岳父)提醒蒋介石:中日必有一战,要建立以陕西、四川、贵州三省为根据地的策略,拖住日寇,打持久战,等候英美参战,共同对敌,方能最后胜利。史如明镜,高悬可鉴。故修筑西汉公路实为建设后方抗战核心的根本之举且迫在眉睫。于是,由中央直接拨款修建,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张佐周的墓碑

西汉公路,由于西安至宝鸡原有大车道可资利用,所以实际兴建的是宝鸡至汉中的公路。全程254公里,除宝鸡至益门镇5公里与褒谷口至汉中15公里为平路外,其余234公里皆在秦岭崇山峻岭之中,工程之艰巨可以想见。

时年24岁的工程师张佐周承担了从留坝至汉中80公里的测量、设计、施工任务。这一段线路一直沿着褒水西岸,而石门就在西岸。而且石门以及古栈道 所在位置与修筑的宝汉公路恰在同一水平线。若开山辟路,石门古迹注定被破坏殆尽。而且,不可能让公路低于石门,那样易被洪水冲毁;也不可能高于石门,此处全为笔立的悬崖,且不说无法使路面骤然升高,即便升高,开山炸石也必然危及石门!

他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石门绝不能去碰!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张佐周勘探时的石门北口栈道遗址

那些天,年轻的工程师心里像坠了块石头,烦躁沉闷,坐立不安,他反复查看谷口地形,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闪过:要保护石门古迹,只有在上游改道,把公路由河西移至河东。他立即向总工程师孙发端与主持兴筑宝汉公路的赵祖康汇报,引起两人高度重视,同时来到现场考查,使张佐周提出的方案得到许多完善和补充,最后一致同意架桥改线,保护石门。经过鸡头关下“石门”峡谷而达汉中。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于是,公路测设由河西移至河东,完全避开了石门古迹。而且,赵祖康、孙发端也完全采纳了张佐周的建议,在石虎、翠云屏等石峰开凿通车连环三洞,总长度六十六米,约四倍于古石门。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石门得以保存,实为幸事。1960年,全国进行文物普查,核实石门摩崖石刻有百余方之多,“石门十三品”最受推崇,故将之命名为“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成为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六九年,距张佐周保护石门改道修桥,正好三十五年。此时,因在褒水山谷修建石门水库,千年石门从此沉入八十米深的水底。

千年石门沉水底,褒谷有幸念佐周

站在石门水库大坝上俯瞰当年西汉公路遗址上的“新石门”

1988年,时间过了51年,张佐周重返石门,站在山谷之间的水库大坝上,俯瞰下方,可以看到东岸废弃的西汉公路,三个串联的新石门,依稀可见。睹物怀旧,张佐周感慨万千。如果当初修建大坝能向上游移若干距离,则既兴修了水利,又保护了宝贵的文物,岂不两全其美。

亦或有朝一日,这些沉没于八十米水下的石门和石刻能重见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