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海市蜃楼怎么来的?

qzuser194939312


核心:光的折射。由于高度不同,导致空气冷热不均,而光线会在通过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当然了,海市蜃楼多出现于海洋、沙漠等地区。


下面就简单讲一下原理:

我们初中学过,当光线穿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以海面为例,如果海水温度较冷,而上方空气较热时,由于冷空气的折射率比热空气高,所以海面的物体发出的光线就会被“拉”向海面。(见下图)

上图,主要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也就是地球是圆的),在海平面以下的物体就会被折射到人眼中,如果距离恰当,就好像这个物体就在眼前的海面上一样。

当然了,情况也可以反过来,地面空气比上方热(比如夏天的柏油路),这样天空的景象就在地面看到,当然了因为天空相比地面比较空旷,一般人也不会注意到这点。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我有幸看过一次海市蜃楼,不是沿海,而是安徽的某个小城市(忘了具体地址),一条河边,一片大雾,雾里有景。场景是一个不知道哪里的城市,一个堤坝上有一排五六层的房子,堤坝上有石头护栏,护栏边有人在走路,还有汽车在开,很奇妙。唯一的遗憾就是那时手机不行,没有视频。我真想知道我看到的是哪里


三子海


海市蜃楼我没见过,但是我见过自己的影子是立体的,当时是晚上厂区里周围灯光很多,走着走着前面一个影子站着,以为是个人,可是我走它也走我站它也站,就是自己的影子,就是立体的。怎么形成的不知道,可能和周围的灯光有关。


浪漫人生161870463


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因为大气密度反常分布、光线发生偏折,而产生的虚像。

2009年6月24日下午3点,在青海湖北岸沙柳河入湖口西南方位的湖面上,出现“海市蜃楼”奇观。(何雨摄影)

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88年)和海洋科学名词(1989年)中,正式的名称是“蜃景”,mirage,不过民间还是习惯于称为海市蜃楼。

“蜃”是一种巨大的蛤蜊,古人认为“海市”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又叫蜃楼、蜃影、蜃景。


成因

大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如果光从一种介质中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就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海市蜃楼就是光在空气密度反常分布的大气中发生了折射的现象。

海市蜃楼常发生在夏季的海面、湖面或者沙漠上。根据发生地点,可以分为海蜃、湖蜃、沙漠蜃等。

而根据蜃景出现的方位,则可分为上蜃景、下蜃景、复杂蜃景等。

上蜃景

夏季,海水相对较凉,海面附近的空气温度比其上层的空气温度低,由于热胀冷缩,下层空气的密度比上层空气大,折射率也比上层大。

此时,在海面上空,可以视为有很多层密度不同的水平空气层,越往下密度越大,折射率越高。而海面远处的景物发出的光线,在海面上空不断被折射,逐渐弯向海面,进入到人眼后,人认为自己看到的景物是在入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上,就像这些景物悬在半空中。

这种情况叫“上蜃景”,一般发生在夏季的海面或湖面上。

上蜃景示意图(刘岩绘制)


当然,地球近地面大气的密度本身就不均匀,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平均下降1℃;但是如果要发生海市蜃楼,那么温度梯度必须比这个大许多,据M. Minnaert在《The Nature of Light and Colour in the Open Air》一书中指出,至少达到每米2℃甚至4-5℃,才会出现海市蜃楼。

开头青海湖的海市蜃楼照片就是上蜃景。

下蜃景

海市蜃楼中还有一种叫“下蜃景”。

比如在夏季阳光暴晒下的柏油马路上,会看到马路上好像有水或者油,汽车和树木似乎形成了水(油)面上的倒影。但等你走到跟前会发现马路上非常干燥,并没有水和油,而是蓝天的镜像,由光线反射而成。

这种景象如果在沙漠中,很像远处出现了绿洲水面,也被称为“沙漠蜃景”。

莫哈维沙漠出现的下蜃景(Brocken Inaglory摄影)

它通常是因为阳光直射使得路面或沙面迅速加热,地面1m上方的空气增温可达10℃,造成非常大的温度梯度,使光线出现偏折,但它的方向跟上蜃景相反,是向天空弯曲。

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上蜃景是正立的虚像,而下蜃景是倒影。

下蜃景示意图(Nico绘制)




逛且吃且


先说一下海市蜃楼在科学上的成因,正像大多数人理解的那样,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远方景物被光折射而成的虚像。海市蜃楼常出现在海上或沙漠中,因为海上和沙漠中大气更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温度差,当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经过折射就可能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海市蜃楼根据出现的高度及方位不同可以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海上的多为上现,而沙漠中多为下现。


至于为什么总是在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的景物,先放下什么多重宇宙或平行空间的说法,网上很多让人惊讶的海市蜃楼照片多是PS的,并非真实拍摄的,比如下面几张。



而海市蜃楼中出现的景色,很可能不是固定的,甚至有可能是重叠的。就是把不同地方的不同物体投射到海面上,所以要找到原型,就比较困难了。同时因为距离远,边框较为模糊,只能看到个大概景象,根本看不清具体细节,靠近了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因为现在出现的海市蜃楼的景象中都没有出现过什么标志性建筑物。蓬莱的海市蜃楼已经算是很清晰的了,其他地方的则更加模糊。


而且,古代的海市蜃楼记载中,出现的都是些木船、宫阙、车马等。而现代的海市蜃楼,出现的都是什么游轮、高楼等,至于大山这种景物但古今都有。所以说,就算有平行时空,那平行时空科技的发展速度也是平行的? 虽然科学上目前还无法给出完美的解释,但随着文明的进步,总有一天会解开这个现象的成因的。


清明的星空


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全反射而产生的。海市蜃楼也叫蜃景。它常常在江面、湖面、沙漠、戈壁等地方,偶尔在空中或者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廓、树木的幻景。海市蜃楼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海市蜃楼是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过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相对于幻觉,它则是真实的光学现象,由于观测到的位置由实际光线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它可以用照像机来捕捉影像。它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还有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沙漠中烈日当头时,沙石受太阳炙烤,表层温度迅速升高,空气传热性差,无风时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下热上冷,上层空气密度高,下层空气密度低,当太阳光从密度高的空气层进入空气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速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光的折射,远处的绿洲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这就是海市蜃楼的形成。

它就是一种光学幻景,是一种大气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物理学原理。它可分为上蜃景与下蜃景。来自远方特定距离物体的光线全都穿越几乎相同的空气层,并且全部都有相同的偏折量。因此来自物体顶端的光将比那些来自底部的光线更低,所以这些蜃景经常是倒立的,天空增强了影像的错觉,使得远方物体的影像,很像经过扰动的水或者油坑表面作用的镜像。它不是另一种空间,只是一种大气折射的虚像之景。


a梦美儿


大气中最奇异的现象,可以说是海市蜃楼了。

海市蜃楼,简称海市,也称蜃景。咱们中国人很早就在海边观察到了这种奇异的幻景。“海市”两字表示大多在海上出现;“蜃”即大蛤,是一种生活在近海泥沙中的软体动物;也有说是一种蛟龙, 当时古人认为这种仙界美景是蜃吐气所形成。

我国最著名的观“海市蜃楼”美景的地方在山东省的蓬莱县(古称登州)。这里所观看到的“蓬莱仙境”实际是庙岛列岛(离蓬莱的距离在20一100里之间)的幻影。除海边外,在沙漠地区也能观看到海市蜃楼。

古人因为不知其形成的原因,就把它归于神仙显灵,一旦海边出现这种现象,会集体跪拜祷告,祈祷平安。更可悲的是,沙漠中的骆驼队在沙漠里看到蜃景时候,往往会以为前方有水池绿洲,一意驱使骆驼前行,结果因迷失方向,而葬身杀害,有人因此将其归结为沙漠中魔鬼的幻术,是魔鬼施法要杀死旅人。

其实,海市蜃楼不过是一种大气的光学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层中空气的密度不同,当光线经过时会发生折射,甚至全反射,于是,远处的景物就显示在空中或地面,从而造成奇异幻景。这种现象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带。

若发生在海边或海上的,为上现蜃景,即在空中形成正立的幻景。

用物理光学示意图描述上述场景的话,如下图所示:

若发生在沙漠地带,为下现蜃景,即在地面形成倒立的幻景。因为是倒影,人们往往以为远处有水故又称其为“水影”。

用物理光学示意图描述上述场景的话,如下图所示:

那么,海市蜃楼为何会让人以为是神仙显灵,除了以上原因,还在于其变幻莫测,飘忽不定。因为高空气流往往改变大气层的疏密程度,大气疏密程度一旦改变,折射路径也随之变化,蜃景就可能立即消失,微风气流,又造成蜃景漂浮不定、变幻莫测。故而引发了古人的一系列神奇的想象。


小冲说


不知道大家在炎热的夏天,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一个现象:在不远的前方,路面上好像有一滩水,还映出了前车的倒影。但我们走过去一看,路面上其实根本就没有水。

你并没有出现幻觉,这是一种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通常称作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

为了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光的折射。


我们初中就学过:光在不同界面间传播的时候,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比如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向下偏折。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

人们发现:当光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中进行折射时,空气中的入射角总是比较大,水中的折射角总是比较小。


后来人们发现:出现折射现象的原因是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如果光在某种介质A中传播速度比其他介质B快,那么介质A对介质B就叫光疏介质,介质B对介质A就叫光密介质。比如,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中的速度,比水中光速要快,因此空气相对于水就是光疏介质,水相对于空气就是光密介质。折射时,光疏介质中的入射角大,光密介质中的折射角小。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研究了光发生折射的原因。他借用机械波的观点解释了光折射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