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非洲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近日,中非合作論壇的官網援引外媒消息稱,因為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力日益增長,津巴布韋央行建議非洲南部和東部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非洲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事情是這樣的。

5月29日至30日,東部和南部非洲宏觀經濟與金融管理研究所(MEFMI)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舉辦了一場“國家外匯儲備管理”研討會。會上來自14個非洲國家的央行和財政部官員,討論了使用人民幣作為該地區儲備貨幣的可行性。

那麼,這件事到底能說明什麼?非洲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對於中國來講,是件好事嗎?對美元又意味著什麼?

14國包括未建交的斯威士蘭

先說說這14個國家。

這次研討會的舉辦方MEFMI,成員國有14個國家,分別是安哥拉、博茨瓦納、布隆迪、肯尼亞、萊索托、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盧旺達、斯威士蘭、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是不是有個國家看著有點眼熟?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斯威士蘭,那個非洲大陸上唯一沒有跟中國建交、前幾天剛剛被外交部長王毅喊過話、下週國王還要去“訪問”臺灣的國家,也參與了討論。

非洲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斯威士蘭國王姆斯瓦蒂三世

這個國家的故事咱們有機會再說。

回到MEFMI,東部和南部非洲宏觀經濟與金融管理研究所,除了斯威士蘭,它的成員中也不乏同中國合作密切、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如坦桑尼亞、贊比亞、肯尼亞、津巴布韋等。

MEFMI發言人格拉迪絲·西韋拉—賈達谷介紹說,MEFMI的多數國家都有來自中國的貸款或捐贈,所以對他們來說,用人民幣來償還債務具有經濟意義。

而且,格拉迪絲·西韋拉—賈達谷還說,中國的人民幣在與非洲的貿易中已成為了“共同貨幣”。

從“共同貨幣”到“儲備貨幣”

什麼是共同貨幣?

直觀的說,歐元就是典型的共同貨幣,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19個國家共同使用的貨幣。

比如,在2016年,南非的人民幣支付使用量增加了65%。在津巴布韋和安哥拉,他們還承認人民幣為法定貨幣。

那麼,這些非洲國家為何要將人民幣作為國家的“儲備貨幣”?

儲備貨幣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專業,政知君先來解釋一下它的定義。

儲備貨幣是各國用作外匯儲備的貨幣,它必須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並在國際間被廣泛用於計價和支付結算。比如美元、英鎊。你也可以把儲備貨幣理解為“硬通貨”。

至於儲備貨幣的作用,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專門請教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熊愛宗。

他說,儲備貨幣作用之一是進行外匯市場干預,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儲備貨幣還可彌補國際收支逆差,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另外,儲備貨幣可以支付本國對外債務,是一國對外借債和償還的基礎和保證。

剛才提到的MEFMI發言人格拉迪絲·西韋拉—賈達谷說過,14個成員國中,大多數國家的外匯儲備貨幣都是以美元為主,但是這樣的外匯儲備構成無法跟得上現在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非洲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她說,中國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現在,非洲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從新的國際貿易格局中獲益。

人民幣在非洲有何作用?

其實,對這14個國家來說,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考慮將人民幣作為自己的儲備貨幣。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聯合國雜誌《Africa renewal》2014年就報道過“人民幣”進入非洲這一現象。該文章指出,中國與非洲日益增長的貿易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和需求。即使人民幣在非洲的使用範圍仍然有限,但人民幣確實正在逐漸進入非洲市場。

而關於人民幣進入非洲的具體表現,經濟日報也曾做過相關報道。

報道顯示,南非儲備銀行早在2013年就開始投資人民幣債券。包括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等主要經濟體在內的8個非洲國家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比如在坦桑尼亞,人民幣佔其外匯儲備中比例的5%。

而在近兩年的非洲央行峰會上,各國央行也紛紛表現出了對使用人民幣投融資的濃厚興趣。

非洲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2016年7月13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標準銀行肯尼亞分行總部,當時的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劉顯法(左)和標準銀行肯尼亞分行行長菲利普·奧德拉(右)出席人民幣現鈔自由兌換業務發起儀式。

還有剛才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反覆提及的津巴布韋。

2009年,津巴布韋通貨膨脹嚴重,津央行發行了100萬億元面值的新津元,至今這都是世界上發行過的最大面值的紙幣。當年4月,津巴布韋的貨幣體系崩潰,政府宣佈不再流通本國貨幣,以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幣取而代之。到2015年,人民幣也成為了當地流通貨幣。

說回這次的事情,非洲14國共同商討考慮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這對非洲和中國意味著什麼?

MEFMI研究所執行主席凱萊布·豐丹加幾天前受訪時表示,未來更多非洲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將為非洲國家與中國的商業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牛津分析公司的分析師瓦妮薩·羅西則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普及度上升的原因是傳統貨幣疲軟和不確定性增強,以及中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佔主導。

羅西認為,非洲“垂青”人民幣是在追隨全世界的趨勢,增加人民幣在他們外匯儲備中的權重。但這並不代表中國人在“佔領”非洲,人民幣也不會完全取代美元,成為非洲國家的關鍵儲備貨幣。

還是舉例津巴布韋,雖然人民幣也是流通貨幣,且美元在當地的供應已經減少,但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元仍然是津巴布韋流通最廣的外幣。

人民幣的國際化

說完了非洲,再回頭看看我們自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東民告訴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非洲14國的這一舉動對於中國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為什麼?

這就不得不提到“人民幣國際化”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雖然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始於上世紀90年代,但是提到官方層面是從2008年開始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系列經驗與教訓,使得中國政府意識到自身在對外經濟活動中高度依賴美元所帶來的經濟風險與政治困境。自此中國政府開始正式啟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項安波在一篇論文中寫道。

  • 200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便利人民幣跨境和國際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礎設施,人民幣國際使用穩步擴大。
  •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貨幣籃子,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重要的里程碑。
  • 2018年以來,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進一步優化,相關基礎設施繼續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取得新進展。

重點談一下2016年的那件事。

非洲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去年6月,歐洲央行已經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了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此前,德國央行也表示,計劃以人民幣資產的形式持有一部分外匯儲備。今年年初,法國還表示過已經持有了一些人民幣外匯儲備。這次,非洲也在討論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這一系列的變化是否與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有關?

熊愛宗表示,人民幣“入籃”和被相關國家作為儲備貨幣並沒有因果關係,不過,其他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可以說是人民幣入籃的一個連鎖反應。除了將作為儲備資產外,未來人民幣還將在計價單位、交易媒介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超60個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來看看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央行上月中旬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截至2018年1月末,人民幣位列全球第5大支付貨幣,市場佔有率為1.66%。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60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儲備。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人民幣會不會取代美元的地位?

熊愛宗表示,人民幣並不是要替代美元,而是希望藉此推動國際貨幣多元化,進一步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當前,人民幣與美元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人民幣國際化為世界特別是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額外的選擇。

不過,人民幣以及其他貨幣地位的上升,也確實為美元帶來一定的壓力,可以督促美元實施更加負責的國際貨幣政策,從而提高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