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個“準研究生”的雙線戰“疫”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很榮幸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可以作為一名戰‘疫’志願者,奔走在家鄉的大街小巷,收穫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實戰經驗。”3月4日,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在校大學彭傑完成了自己的首篇社會實踐調研文章《關於疫情防控基層治理之我見》。“總結家鄉在本次戰‘疫’中的得失,是為了今後更加高效、快捷地阻止疫情,更好地維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彭傑說。

親身參與 感受到“平民英雄真偉大”

彭傑是西昌大學中文系大四學生,報考西華師範大學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研究生,已高分通過筆試。其父親是利州區一名機關幹部,疫情發生後,主要從事後勤保障工作。村、社區防疫力量吃緊,彭傑就主動請纓到一線支援。

“第一站是上西街道吳家浩村。每天做的事很瑣碎,無非就是對車輛人員進出登記、量體溫,深入物業小區、開放式小區、獨立樓棟摸排來廣的湖北籍人員或返鄉人員,督促其在家進行自我隔離或集中隔離管理,並且向群眾宣傳佩戴口罩的重要性等。”彭傑說,親身體驗後,才知道了基層幹部的艱難,感到了平民英雄真偉大。

上西街道、村、社區幹部總共116人,轄區內有廣元唯一的火車站和長途汽車站,每天流動人口3萬人左右,還承擔6個社區、3個村64個開放式小區、20個物業小區的管理,防疫難度很大。

“每天行程十萬步左右,腿腳都像灌了鉛一樣,可沒有一個人喊苦,沒有一個人臨陣逃脫。”彭傑說,在上西街道抗擊疫情的戰役中,“伉儷陣”“兄弟檔”“兄妹連”“父子兵”“母女將”很多。橄欖園社區就連70歲的老黨員劉萬英也主動請纓參加值守和防疫宣傳。

疫情期間正是廣元最冷的時節,凌晨氣溫大多都在零度以下,白天忙了一整天,打個盹後,凌晨又接著上,這幾乎是街道幹部的日常。這期間,利州區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優秀兒女,如大石鎮紅巖村村醫何宗志走村串戶,拄著柺杖查疫情;馳援武漢,利州區中醫院共收到105封“請戰書”,黨員全部參加,同時還收到13封入黨申請書……這些平民英雄的事蹟深深烙印在彭傑心上。“從這些平民英雄身上,我看到了愛與堅強。他們用滿腔熱血,詮釋了一個公民在災難面前的責任和擔當,而這正是社會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彭傑說。

總結得失 希望今後戰“疫”更高效

在父親的幫助下,彭傑收集到很多廣元市利州區一手的戰疫素材。

“首先是防傳染,重點是排查。在公共場所、高速公路進出口等重點口岸都設卡排查,對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接觸’登記。其次是防擴散,全區針對城鎮和農村分別做了部署。在農村第一時間成立了‘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下設兩個工作指導組,禁止紅白喜事時群眾大面積聚集,及時關停農家樂,指導畜牧場、屠宰場、農貿交易市場等重點場所開展消殺工作。在城鎮地區組織志願者進市場、進廣場開展勸導。在各個小區和網點進行一日兩次消毒工作並設置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集中回收。專門出臺了小區疫情防控宣傳管理辦法,確保宣傳準確、快捷。最後是防輸出。復工復產期間,在車站、機場、高速公路口等加大巡查力度,在工地強化防疫防護保障,重點從阻斷外來輸入向阻斷市內外輸入輸出的轉變……”彭傑在《關於疫情防控基層治理之我見》中寫到。

“辯證來看,有成就也有不足,我發現一些街道在對開放式小區實行封閉管理過程中,卡口設置不科學,阻礙居民正常出行。部分物業小區面積大人口多,不宜採用全封閉式管理,每日一門進出若遇緊急情況不易作出迅及應對。還有‘樓棟長’制,政府的初衷是好的,發動更多人參戰,但指定的‘樓棟長’,有的群眾並不認可,由於有的並沒開展工作,反倒讓政府的防疫網留下了漏洞。”彭傑建議,為了贏未來之疫,還應加強市場監管,杜絕野生動物上市;提高全民衛生重視度;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提升疾控監測、緊急救援和基層防治能力等。(彭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