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过去十年亨通光电表现更优秀,我为什么要选择中天科技?


过去十年亨通光电表现更优秀,我为什么要选择中天科技?

中天科技与亨通光电营业收入对比

过去十年亨通光电表现更优秀,我为什么要选择中天科技?

中天科技与亨通光电净利润对比

在去年的文章里,我对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过去十余年,投资亨通光电比中天科技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在行业景气度向好的情况下,亨通光电具有更好的成长性。但是,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我还是选择了中天科技,这一方面源于我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比较看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而中天科技抗风险能力显然更强;另一方面源于中天科技更低的估值水平,在同等条件下,中天科技有望获得估值回归的收益。

最早买入中天科技是在2017年6月,买入的逻辑是同行业亨通光电涨势不错,而中天科技明显滞涨,有比较强烈的补涨预期,两者的估值差距也不断扩大,中天科技估值优势越来越明显,而当时光纤光缆行业尚处于比较景气的阶段,盈利水平很不错。此轮买入中天科技的价格在11元左右,后面在2017年11月以14元左右的价格卖出,卖出的逻辑是公司2017年三季度的业绩低于预期,单季度出现负增长,股价上涨叠加业绩下滑,估值水平明显提高,所以操作上选择卖出观望,后面股价继续上涨了到16元左右就开始回调,而公司2017年四季度的业绩继续下滑,我也很长一段时间没再买入。

第二次买入中天科技是在2018年9月,买入的逻辑是公司的业绩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业绩反转的迹象非常明显,而股价却跟随大盘出现了大幅下跌,估值又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此轮最早买入中天科技的价格在8元多,但是后面公司股价随着大盘继续下挫,又补了一些仓,持仓成本降到了8元以下。2019年一季报出来之后,中天科技业绩增速再次放缓,而同行业的亨通光电和长飞光纤的业绩则出现明显下跌,行业景气度明显下降,出于避险考虑,减持了部分仓位,进一步降低了持仓成本,因为这个时候股价并不算太高,而且对于中天科技的海缆业务有较高的预期,所以并没有全部清仓。后面光纤光缆行业的业绩和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双杀,中天科技虽然多元化比较成功,但是也没有逃脱业绩下滑的命运,但是相对同行的其他企业来说,下滑幅度要小得多,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得到验证。

投资中天科技不能算很成功,但是经验还是非常值得总结的,可以给未来同样情况下的操作提供参考。当初买入中天科技的核心逻辑是估值明显低于同行业,而且业绩还保持着增长态势,当股价上涨叠加业绩下滑导致估值明显上升的时候,卖出是正确的选择,可以有效避免后面业绩和估值双杀带来的损失,当投资中天科技核心逻辑发生变化,即估值优势丧失的时候,股价的反应是明显滞后的,这其实给了理性投资者离场的机会,如果还抱有侥幸心理,不仅获利会全部回吐,而且可能带来较大的本金损失,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理性处理非常重要。虽然市场上也会有一些股票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诱多,但是这属于我们认知范围之外的收益,也是小概率的收益,还是不要贪恋为宜。

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这段时间,中天科技业绩和估值双杀带来的股价跌幅是非常大的,超过了50%,而净利润单季最大的跌幅也不过21%,累计还保持了两位数的正增长。很多时候杀估值比杀业绩来得更加猛烈,高增长转为低增长,正增长转为负增长,都可能导致估值水平的大幅杀跌,进而导致股价的大幅下挫,这个时候要谨慎介入,等到业绩出现明显反转再买入也不迟。事实上,中天科技在2018年二季度业绩出现明显反转之后,股价并没有立刻止跌回升,还是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惯性下跌,当然这里面也有整体市场环境不好的因素,我在其业绩出现反转时再买入不仅不迟,反而是有些早了,变成了主动买套。这其实跟业绩下降的时候杀估值一样,市场的反应也会滞后,估值提升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总而言之,以估值为核心逻辑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关注企业业绩的变化,如果业绩的变化可能导致市场给予企业更低的估值,就要考虑卖出,除非可以确定业绩的下降是不可持续的,比如一次性的减值损失,而且一般情况下市场都会给普通投资者卖出的机会(前提是不期望卖在最高点),因为杀估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业绩不是跟预期相差太远,都不至于直接把股价打到跌停,只是会影响投资者的持股心态,投资者卖出的意愿增强,而买入的意愿减弱,盘面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易跌难涨,时间一长,股价的跌幅可能远远不止一个跌停;反之,如果业绩的变化可能导致市场给予企业更高的估值,就可以考虑买入,因为提升估值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为错过最低的买点而犹豫不决。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有些企业为了配合庄家操盘,业绩忽上忽下,毫无规律可言,这类企业是不适合上面的投资思路的,而且这类企业要尽量远离,因为介入其中被收割的概率极大。要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存在这种问题,一方面可以根据历史上其股价走势和业绩变化的关系来判断,股价走势和业绩变化方向经常不一致的,大概率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行业景气度来判断,企业业绩变化是否与行业景气度相吻合,经常背离的大概率存在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