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都怎麼沒動手,為什麼會為馬島大打出手?

藍色的夜晚47


馬島就是一片鳥不拉屎的小破島嶼群,在沒有發生馬島戰爭之前,對於英國和阿根廷來說,馬島的價值還比不上一場足球賽來的重要。人口2000多,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年年財政赤字。說白了,就因為當初雙方都不當回事,才引發了戰爭。且聽【爾朱少帥】分解:

既然雙方都不看重馬島,怎麼會引發戰爭呢?

這話看著是不合邏輯,聽我一說您就明白了。上世紀80年初,阿根廷爆發的嚴重經濟危機,引發人們對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大規模抗議反對。加爾鐵裡也愁啊,怎麼解決?他就想到了阿根廷跟英國有爭議的馬島。

“日不落帝國”英國經過一戰、二戰早已經是“落毛鳳凰不如雞”,衰落的英國眼睜睜看著,一塊塊殖民地獲得獨立,無能為力。關鍵是,英國當時真的沒把馬島當回事,日常也就派遣小貓三兩隻管理一下,要是阿根廷不提,英國說不準忘掉這塊化外之地。

加爾鐵裡就想了,反正馬島對於英國可有可無,有聯合國和稀泥,有南美眾兄弟國家的支持,阿根廷就是佔領了馬島,英國也無所謂,無非就是抗議、譴責、憤怒......扯皮一頓,不了了之。再者,英國非要開戰,阿根廷也不怕。馬島,就在阿根廷家門口,英國有沒有勇氣跨越萬里大海來打架,這還兩說。

於是乎,也就是三個多小時,阿根廷軍隊就收復了馬島,俘虜了馬島的全部英軍(180多人)。不是說馬島是雞肋嗎?阿根廷要它幹嘛?話說“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且看,收復馬島後阿根廷國內的反應——幾十萬上百萬人集會慶祝,加爾鐵裡瞬間成為國家英雄,政治威望瞬間爆棚。(加爾鐵裡成功轉移國內矛盾,小屁民們已經忘了經濟危機的事兒。)

阿根廷佔領馬島了,英國會有什麼反應?

佔領前並沒有積極應對,佔領後初期也沒積極活動,甚至有人說反正沒啥用,丟就丟了把。要是換別的時候,英國說不準真的不了了之。可是,這個時候,英國“鐵娘子首相”撒切爾夫人,也面臨跟加爾鐵裡一樣的困境:經濟不好,民意支持下降到最低,連任下一屆基本沒門了。“瞌睡遇枕頭”,阿根廷幫撒切爾夫人出了個好主意——把國內矛盾轉移到國外,撒切爾夫人力主發動戰爭。

英國皇家海軍的全部家底,就是十幾艘主力艦和兩艘快要退役的航母(這兩艘航母已經準備賣給澳大利亞和印度了,只好臨時調用。)。為了打贏阿根廷,挽救可伶的支持率,撒切爾夫人把全部家底都派出去了。英國是很衰,阿根廷是更衰,英國也就出動5000多軍力,阿根廷出動1萬多軍力。斷斷續續折騰兩個多月,英國死258人,阿根廷死649人,英國重新佔領馬島,這就算戰爭結束了,但是馬島還存在主權爭議。

這算什麼戰爭?

頂多就是“局部衝突”,中東那邊巴以衝突,扔石頭都能砸死這麼多人;咱們清朝時期,村民械鬥都能死成千上萬。英國和阿根廷的小屁民們,卻上升到“國戰”的高度,撒切爾夫人以此獲得政治資本,順利連任。

從此以後,“馬島”成為英國和阿根廷政治家們的“玩物”,但凡要轉移國內矛盾,或者撈點政治資本,就對馬島表示一下強硬立場,立馬就獲得民眾歡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