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从医19年的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感染新冠康复后请战回前线,笑称自己“壮汉一条”

临危受命抗新冠,“疫”不容辞上前线

42岁的高峰医生是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同时也是在抗疫一线战斗中被感染的一名患者。1月21日,在接到医院办公室请求支援的电话后,高医生协调并带领科室里的三名医护人员支援前线,来到新设立的发热门诊四病区开展治疗工作。

22日,他第一次出发热门诊,由于防护条件有限,他只戴了医用口罩。那天的门诊量极大,仅高医生与另一位医生两人就接诊了三百余位发热病人,其中20人已出现肺部感染的迹象。

从医19年的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感染新冠康复后请战回前线,笑称自己“壮汉一条”

高医生(右二)团队与江苏医疗队合影

患者看病跨武汉,从中推断缺床位

在他后来支援病房时,医院的四个发热病区全部住满了患者,科室门口还有数十个人在排队等着住院治疗,甚至在门诊前,也有很多人拿着住院号,却不知往何处去。

高医生回想起22日接诊时发现的奇怪的现象:在那日接诊的上百位患者中,竟然有黄陂区(武汉北部)的患者戴着口罩,拎着CT片子、血常规和诊断资料来江夏区(武汉南部)这边问诊,汉口的患者也前来寻求救治。他从这一现象中推断,武汉市内的医院床位可能已经于饱和,患者无处可医,才会专程前来就诊。其中有些地方的患者赶来需要近两个小时,在这期间,若是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又会接触到多少人?这些让他清楚地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峻性。于是在结束每日的救治工作后,他梳理出疫情中自己的困惑及建议,晚上打电话给医务科汇报,并讨论新病区的管理办法,上报物资需求。

经过回顾反思,他总结出当时武汉出现的两个问题,一是在管理上和治疗上的混乱;二是人力、物力上的短缺。同时他也发现在这次疫情中出现了“医疗挤兑”情况,武汉的医疗资源有限,但需要治疗的人数众多,二者产生了矛盾。

高烧乏力染肺炎,三个节点盼好转

搞院感、做分区、定标准、提需求……新设立的发热病区里,一项项任务迫在眉睫。大量而繁琐的工作让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乏力、疲倦,也略微有些冷。在停用中央空调的病房里,自己身上仅裹着一层单薄的防护服。

直到27日晚上,高医生明显感觉到身体乏力畏寒,发烧至38.2度,并伴随着肌肉酸痛。在回医院做检测后,他发现肺部出现了感染病灶,确诊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立马开始住院治疗。

随即,高医生将结果告知了家人:“家里人知道我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哭个不停,我就劝他们说权当是感冒了,让他们不要担心。但是真到了我这里,心里还是有点忧虑。”他根据自己的临床诊断经验,把病毒的发展划分成三天、五天、七天三个节点,一般在五天左右会有一个病情的进展。因此每到一个节点,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尤其是得知身边的同事感染后情况加重时,自己心中的忧虑又增加了一分。但庆幸七天过后,身体逐渐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从医19年的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感染新冠康复后请战回前线,笑称自己“壮汉一条”

住院时江苏美护士为高医生护理

同事牺牲强忍泪,念念不忘战友情

他还回想到前不久在抗疫一线牺牲的同事彭银华医生。彭医生曾在自己的科室里实习过,印象中他很踏实,与病人沟通交流时非常细致,心总是在病人那里,替他们着想。他还回忆到一个细节,某次遇到刚结束夜班的彭医生,得知他与同事二人在一天内收治了42位新病人,而此时的彭银华已经连续工作超过40个小时。

后来得知彭银华医生离开时,他的心情更是十分悲痛。高医生说,当李文亮医生牺牲时,自己的心情就已非常沉重,而当自己身边的彭银华医生也牺牲后,他的心里非常难以接受。“这次一起在前线抗击疫情,也算是真正的战友了。”说着,他的声音里有些哽咽。

“请战”一封欲支援,“壮汉一条”回前线

现在的高医生身体恢复得不错,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壮汉一条”。目前,他已经回归原来的神经内科继续工作,并开玩笑说,自己现在相当于在1.5线战斗。

高医生原本打算隔离结束后回到一线支援抗疫,于是写了一份请战书交给医院。他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我感染过后会产生抗体,另一方面自己也在一线积累了抗疫的经验;此外,我的心里还是挺不甘的,几个小兄弟还在医院上班,我得回去啊!”

然而医院也考虑到他的身体未痊愈,没有批准其支援前线。在高医生的执意坚持下,他回到了自己的科室负责照护普通病人。

从医19年的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感染新冠康复后请战回前线,笑称自己“壮汉一条”

请战书

等到疫情结束后,他希望大到国家,小到医院、科室和自己的工作都能早日回归到正轨上,回到原来的节奏,并且希望自己早日回到家人身边。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1月26日开始,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成立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全面启动。目前,捐赠金额已增至3.91亿元。

截至2020年3月4日,基金已经为三十八批共1926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资助。其中1904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人获资助10万元;22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殉职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个家庭获资助100万元。高峰是第十四批收到基金资助的医护人员之一。


申请方式

2.打开今日头条、抖音搜索“字节跳动医务救助基金”

从医19年的副主任医师临危受命,感染新冠康复后请战回前线,笑称自己“壮汉一条”

基金介绍

往期资助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