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陸幼青的《死亡日記》

深夜脖子上那個瘤,突然大出血,害得我半夜起來開洗衣機,也沒叫醒妻子,怕嚇著她,一個人忙了半天,像在處理兇殺案的現場,結果忘了放洗衣粉。

給自己熱了一杯牛奶,想保持與義務獻血同樣的待遇,然後在洗衣機前呆坐了片刻,無趣的很,便又回房睡覺,換了個枕頭。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背叛,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身體的背叛”。

這是陸幼青的《生命的留言》——他的《死亡日記》全選本中的一段文字,一個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實錄。

陸幼青的《死亡日記》|怕死比死更可怕

陸幼青,1963年10月出生,1985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上海某局職工大學任教4年,1992年下海經商。 1994年被診斷為胃癌並開刀,經手術後1998年癌症復發,2000年7月底決定在“榕樹下”網站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生命最後的經歷和生理、心理的變化”,其連載作品被結集成《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記〉》,2000年12月去世。


陸幼青的《死亡日記》|怕死比死更可怕

明亮刺眼的陽光下,我淚溼眼眶。堅強?毅力?樂觀?無奈?抗爭?說不清是什麼支撐他在備受病痛折磨的生命倒計時,還能記錄下這些真實。

看著鏡中因病痛扭曲的五官,他憤怒;面對37歲就要凋零的生命,他不甘;面對事業順遂、家有賢妻愛女的生活,他不捨;確診後學了駕照,4年抗癌路上當著自己人生的司機,他無悔;生病後還有人惦念他,找他有事業的合作,他感恩…最終他選擇了平靜接受。他接受治療,也接受挑戰。

不幸的是他在生命最好的年華被疾病宣判死刑。幸運的是他至少擁有過精彩的小半生,疾病面前沒有一蹶不振,擺出了面對命運應有的姿態。但對於一個癌症晚期患者來說,一樣需要很高的思想境界。

陸幼青的《死亡日記》|怕死比死更可怕

不然怎麼做呢?人生如果只盯著不如意或絕望之處,即使活著,那每一秒都是痛苦的,隨時會被拖垮。

現實總是有很多人挺了過來。而有些病痛不是靠挺能過去,可又不得不堅強面對。

書中講到有個病友自從得癌後再不與任何人說話,入院8天就離開人世。還有的終日以淚洗面,還沒反抗已束手就擒。怕死比死更可怕。

更有不幸的人,面對癌症普遍無準確計算的昂貴醫療費,不得不選擇回家等待死神的來臨,那是怎樣的孤獨和淒涼。都是常人無法展開想象的。但這就是現實的無奈和淒涼。

人生在世,善待自己和他人,有自己的愛好,珍惜在世的每一寸時光,享受上帝的每一份饋贈。也能消解一部分對死亡的恐懼。

風暴來臨之際,能坦然無懼地面對,並說出一句:我不後悔。也不枉世上走一遭。

喬治. 桑塔亞那說:死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對托出生命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