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春節特別日記8」“封城”那天,我從加拿大趕回武漢

楚天都市報《春節特別日記》專欄正在持續推出。無論你是留守在武漢居家生活,還是被困在外地暫時無法回來,都可以拿起手機敲出簡短的文字發給我們。

歡迎大家在郵箱附件上傳配圖,可以是你和家人的生活照,也可以是你的隨手拍,我們將擇優選用。

具體參與方式:

一:郵箱289448992@qq.com

402730414@qq.com

二:微博

@楚天都市報官方微博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一、紀詩韻

大年三十晚上,我坐上了回武漢的最後一趟火車

1月29日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直到18歲出國留學後才長期生活在加拿大多倫多,我此刻在武漢。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左為紀詩韻

1月23日因為下班後需要趕回國過年的航班,我在家辦公。白天收到了武漢不讓出城的消息,很多朋友勸我不要回去。不管發生什麼,我想回去陪著家人。

到達多倫多機場後,值機乘員聽說我要飛武漢,叫來了經理。經理勸我最好不要回去,因為航班只能將我送到香港,香港飛武漢的航班會被取消。但我只有一個念頭:總有辦法回去的。

飛抵香港後,到武漢的航班要麼取消,要麼滿員,到漢的高鐵也取消了。於是我選擇坐車到深圳的朋友家,吃了年飯後,再從深圳坐火車返回武漢。

從來沒有見到如此空曠的火車,一開始一溜房間整個車廂就我一個人。第一次大年三十晚上一個人在火車上,也算是個特別的經歷吧。列車員過來說新年快樂,這是他們最後一趟車。大年初一早上開始就只載送醫護和救助疫情的相關人員了。列車快到長沙,才上來一個同樣要回湖北的朋友。他剛從國外回來,也是因為航班取消,轉乘火車。我們都開玩笑說這是史上最艱難的回家路。

在我到家的那一天,武漢開始限制跨江車輛,我也是趕在了最後時刻回到了家裡。

在國外十年,今年是第一次在武漢家裡可以呆這麼久,媽媽每天變著花樣做各種美味的湖北家常菜。還有家裡每年的傳統醃製好的臘魚臘肉臘香腸。雖然封城了沒了自由,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去雲南的行程也取消了。但家人的愛還有來自全世界各地朋友的關心都讓我覺得這個年過的挺幸福的。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欠人”的湖北菜

我姑姑和姑父也要住院治療了,但我們都很樂觀。不好的信息那麼多,我想代表一部分沒有生病呆在家裡的武漢人發聲,告訴大家我們還好。

等休假結束後如果封城繼續,我會在家裡辦公,另外研究生的課程也會繼續,能在家裡多呆一段時間陪陪家人,也挺好的。

生活並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停止。

二、李魯平

她在抗疫一線堅持了三十多天

1月30

今天的天跟春天一樣。我想所有的留守在武漢的都會長吐一口氣。身穿紅色夾克的清潔工準時走進小區,把三個垃圾桶一個一個拖出去。過去,我一直把垃圾桶輪子在地上摩擦的聲音聽成了行李箱輪子的聲音,以為每天有人早上出門去坐飛機或者高鐵。直到封城之後,我才覺得不應該是有人出差,打開窗簾,原來是他。一棟大樓幾十層的人都宅在家裡,彷彿空樓,只有他每天按時清運垃圾桶,然後圍繞大樓走上幾圈,把草坪上的菸頭、紙張、塑料袋撿走。他似乎沒有覺得這棟樓乃至這個城市與過去有什麼區別。

但有的人一定對這個城市一個多星期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深有感觸,比如張繼先。

張繼先工作的醫院,湖北省新華醫院,距離華南海鮮市場走路也就十幾分鍾。華南海鮮市場一帶的居民大都就近到新華醫院看病,新華醫院和張繼先所在的呼吸科自然成了最早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打交道的前沿陣地之一。與張繼先主任的聯絡時斷時續,作為新華醫院的呼吸科主任,她太忙了。2019年12月27日她接診了三個發熱病人、29日又接診了四個發熱病人,一種職業本能,她覺得這個現象不正常。她意識到即將面臨的是一場嚴峻的挑戰。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她和同事們一直在高度緊張的應對中。算起來,我聯繫她時,她已在崗位上堅持了三十多天。

晚上11點她發來信息,說現在可以說幾句話。一個在病毒防治一線堅持了三十多天的女性,以她的情緒會說什麼呢。張繼先很平靜,說她還好,還能堅持,也沒因為病人多就覺得更困難。她的話多少令我意外。自封城以來,不出門不聚集的市民議論最多的無非是各醫院門前排隊、擁擠的病人。

在新華醫院,張繼先已經工作了三十多年。她並非信口就來,而是出自經驗、專業素養。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口罩、防護服、眼罩、酒精、手套等不足。她所在的醫院已經發動了全院職工,每個人動員自己的資源和關係,尋找急需的醫護用品。她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病人的數量,不僅僅是缺乏對這種新型病毒的技術手段。她說病人多,裝備、物質就消耗大。沒有防護服、口罩這些裝備,怎麼收治病人呢。

我問她:“如果這些裝備充足,你們會做得更好?”

張繼先顯然並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說,“裝備與技術二者缺一不可,但武漢的醫療水平在全國是排的上號的。”

她是一個女性,卻更有理性。說完這句話,張繼先就沒有繼續說話了。我把朋友們提供物質信息的微信轉給她,她沒有回應。我理解,她需要休息。

三、高莉莉

花甲醫生學騎電動車上前線

1月31日

這幾天睡得不安寧。

得知先生所在的醫院被確定為第三批收治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年過花甲發揮餘熱的他也將成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第一線的一名戰士,我憂心忡忡。他看著神色凝重的我,反倒輕鬆地勸慰我說:“沒什麼,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的時候我不也是這樣奮戰在第一線,現在不是好好的嗎?”我沒有更多的理由勸阻他,因為有好多醫護人員已經衝在了最前面,國家和病患正需要像他這樣的專業人員的援助。

想著現在公交停運,如果騎共享單車到單位的話,那得騎上1個多小時,這對於一位老人來說是多麼的吃力。“要不我教你騎電動車吧?”我說。他猶豫再三才答應試試看。

趁著外面陽光正好,小區裡沒什麼人,於是我們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來到樓下社區空地學騎電動車。

畢竟是第一次騎,他沒有掌握電動車的性能,不一會兒就連車帶人摔到了地上。我驚慌失措,生怕他傷到哪裡。趕緊走過去想把他扶起來,可是真是沒想到,他居然快速地爬了起來。看著他的窘態我又心疼又著急,內心責怪自己沒有講清要領,於是重新跟他解說一遍騎行方法,強調了某些騎行技巧,讓他再試。到底是聰明人,看著他騎著電動車穩穩地遠去的身影,內心稍微安定了許多。

回到家,我默默地看著他整理行裝,時不時叮囑幾句注意事項,之後就不知該幹什麼了。千言萬語化作心中牽掛。

早上醒來,身邊被子已經涼了,我知道他早早地就出發了。打開手機,看到他用微信跟我發來安全到達醫院的信息,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可是又擔心他們醫院的防護措施,又讓他跟我發一張工作照給我。照片上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種全副武裝的樣子,我又擔心地問怎麼不是那種規範的防護服,他回覆說他這個放射崗位有這樣的防護己經達到要求了,一級防護太難受,非到萬不得已就沒有必要,病人來的時候臨時戴手套即可,何況現在防護物品比較緊缺呢。看著他輕鬆地樣子,我半信半疑,心中禱告:祈求上天眷顧好人。

四、楊漢生

謝謝你們,白衣天使們!

2月1日

深夜22點,剛加班完回家,臨時收到緊急任務,要從兆瑞國際大酒店到漢口醫院,往返接送廣州來援漢的醫務人員,趕緊換衣服出門,臨別,看到家人慾言又止的樣子,我安慰他們:“沒事的,放心吧。”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右為楊漢生

一個小時後,我開著公交車準時抵達兆瑞大酒店,17名醫護人員依次上車,因大家都戴著口罩,不方便講話,我豎起了大拇指,對醫護人員表示由衷的敬意。沒想到,他們也朝我豎起了大拇指,心裡瞬間暖暖的。與他們比起來,我做的遠遠不夠。

深夜的武漢,路上空蕩蕩的,20多分鐘,車輛順利抵達醫院,看著醫護人員陸續下車,對著他們的背影,我再次豎起了大拇指:謝謝你們,白衣天使們,因為你們的援助,我們對戰勝疫情更有信心了!

記者:滿達、周丹採訪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