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楚天都市报《春节特别日记》专栏正在持续推出。无论你是留守在武汉居家生活,还是被困在外地暂时无法回来,都可以拿起手机敲出简短的文字发给我们。

欢迎大家在邮箱附件上传配图,可以是你和家人的生活照,也可以是你的随手拍,我们将择优选用。

具体参与方式:

一:邮箱289448992@qq.com

402730414@qq.com

二:微博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一、纪诗韵

大年三十晚上,我坐上了回武汉的最后一趟火车

1月29日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直到18岁出国留学后才长期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我此刻在武汉。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左为纪诗韵

1月23日因为下班后需要赶回国过年的航班,我在家办公。白天收到了武汉不让出城的消息,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回去。不管发生什么,我想回去陪着家人。

到达多伦多机场后,值机乘员听说我要飞武汉,叫来了经理。经理劝我最好不要回去,因为航班只能将我送到香港,香港飞武汉的航班会被取消。但我只有一个念头:总有办法回去的。

飞抵香港后,到武汉的航班要么取消,要么满员,到汉的高铁也取消了。于是我选择坐车到深圳的朋友家,吃了年饭后,再从深圳坐火车返回武汉。

从来没有见到如此空旷的火车,一开始一溜房间整个车厢就我一个人。第一次大年三十晚上一个人在火车上,也算是个特别的经历吧。列车员过来说新年快乐,这是他们最后一趟车。大年初一早上开始就只载送医护和救助疫情的相关人员了。列车快到长沙,才上来一个同样要回湖北的朋友。他刚从国外回来,也是因为航班取消,转乘火车。我们都开玩笑说这是史上最艰难的回家路。

在我到家的那一天,武汉开始限制跨江车辆,我也是赶在了最后时刻回到了家里。

在国外十年,今年是第一次在武汉家里可以呆这么久,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味的湖北家常菜。还有家里每年的传统腌制好的腊鱼腊肉腊香肠。虽然封城了没了自由,本来要跟家人一起去云南的行程也取消了。但家人的爱还有来自全世界各地朋友的关心都让我觉得这个年过的挺幸福的。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欠人”的湖北菜

我姑姑和姑父也要住院治疗了,但我们都很乐观。不好的信息那么多,我想代表一部分没有生病呆在家里的武汉人发声,告诉大家我们还好。

等休假结束后如果封城继续,我会在家里办公,另外研究生的课程也会继续,能在家里多呆一段时间陪陪家人,也挺好的。

生活并不会因为这场疫情而停止。

二、李鲁平

她在抗疫一线坚持了三十多天

1月30

今天的天跟春天一样。我想所有的留守在武汉的都会长吐一口气。身穿红色夹克的清洁工准时走进小区,把三个垃圾桶一个一个拖出去。过去,我一直把垃圾桶轮子在地上摩擦的声音听成了行李箱轮子的声音,以为每天有人早上出门去坐飞机或者高铁。直到封城之后,我才觉得不应该是有人出差,打开窗帘,原来是他。一栋大楼几十层的人都宅在家里,仿佛空楼,只有他每天按时清运垃圾桶,然后围绕大楼走上几圈,把草坪上的烟头、纸张、塑料袋捡走。他似乎没有觉得这栋楼乃至这个城市与过去有什么区别。

但有的人一定对这个城市一个多星期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比如张继先。

张继先工作的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走路也就十几分钟。华南海鲜市场一带的居民大都就近到新华医院看病,新华医院和张继先所在的呼吸科自然成了最早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打交道的前沿阵地之一。与张继先主任的联络时断时续,作为新华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她太忙了。2019年12月27日她接诊了三个发热病人、29日又接诊了四个发热病人,一种职业本能,她觉得这个现象不正常。她意识到即将面临的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她和同事们一直在高度紧张的应对中。算起来,我联系她时,她已在岗位上坚持了三十多天。

晚上11点她发来信息,说现在可以说几句话。一个在病毒防治一线坚持了三十多天的女性,以她的情绪会说什么呢。张继先很平静,说她还好,还能坚持,也没因为病人多就觉得更困难。她的话多少令我意外。自封城以来,不出门不聚集的市民议论最多的无非是各医院门前排队、拥挤的病人。

在新华医院,张继先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她并非信口就来,而是出自经验、专业素养。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口罩、防护服、眼罩、酒精、手套等不足。她所在的医院已经发动了全院职工,每个人动员自己的资源和关系,寻找急需的医护用品。她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病人的数量,不仅仅是缺乏对这种新型病毒的技术手段。她说病人多,装备、物质就消耗大。没有防护服、口罩这些装备,怎么收治病人呢。

我问她:“如果这些装备充足,你们会做得更好?”

张继先显然并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说,“装备与技术二者缺一不可,但武汉的医疗水平在全国是排的上号的。”

她是一个女性,却更有理性。说完这句话,张继先就没有继续说话了。我把朋友们提供物质信息的微信转给她,她没有回应。我理解,她需要休息。

三、高莉莉

花甲医生学骑电动车上前线

1月31日

这几天睡得不安宁。

得知先生所在的医院被确定为第三批收治发热病人的定点医院,年过花甲发挥余热的他也将成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的一名战士,我忧心忡忡。他看着神色凝重的我,反倒轻松地劝慰我说:“没什么,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不也是这样奋战在第一线,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我没有更多的理由劝阻他,因为有好多医护人员已经冲在了最前面,国家和病患正需要像他这样的专业人员的援助。

想着现在公交停运,如果骑共享单车到单位的话,那得骑上1个多小时,这对于一位老人来说是多么的吃力。“要不我教你骑电动车吧?”我说。他犹豫再三才答应试试看。

趁着外面阳光正好,小区里没什么人,于是我们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来到楼下社区空地学骑电动车。

毕竟是第一次骑,他没有掌握电动车的性能,不一会儿就连车带人摔到了地上。我惊慌失措,生怕他伤到哪里。赶紧走过去想把他扶起来,可是真是没想到,他居然快速地爬了起来。看着他的窘态我又心疼又着急,内心责怪自己没有讲清要领,于是重新跟他解说一遍骑行方法,强调了某些骑行技巧,让他再试。到底是聪明人,看着他骑着电动车稳稳地远去的身影,内心稍微安定了许多。

回到家,我默默地看着他整理行装,时不时叮嘱几句注意事项,之后就不知该干什么了。千言万语化作心中牵挂。

早上醒来,身边被子已经凉了,我知道他早早地就出发了。打开手机,看到他用微信跟我发来安全到达医院的信息,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可是又担心他们医院的防护措施,又让他跟我发一张工作照给我。照片上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种全副武装的样子,我又担心地问怎么不是那种规范的防护服,他回复说他这个放射岗位有这样的防护己经达到要求了,一级防护太难受,非到万不得已就没有必要,病人来的时候临时戴手套即可,何况现在防护物品比较紧缺呢。看着他轻松地样子,我半信半疑,心中祷告:祈求上天眷顾好人。

四、杨汉生

谢谢你们,白衣天使们!

2月1日

深夜22点,刚加班完回家,临时收到紧急任务,要从兆瑞国际大酒店到汉口医院,往返接送广州来援汉的医务人员,赶紧换衣服出门,临别,看到家人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安慰他们:“没事的,放心吧。”

「春节特别日记8」“封城”那天,我从加拿大赶回武汉

右为杨汉生

一个小时后,我开着公交车准时抵达兆瑞大酒店,17名医护人员依次上车,因大家都戴着口罩,不方便讲话,我竖起了大拇指,对医护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没想到,他们也朝我竖起了大拇指,心里瞬间暖暖的。与他们比起来,我做的远远不够。

深夜的武汉,路上空荡荡的,20多分钟,车辆顺利抵达医院,看着医护人员陆续下车,对着他们的背影,我再次竖起了大拇指:谢谢你们,白衣天使们,因为你们的援助,我们对战胜疫情更有信心了!

记者:满达、周丹采访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