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些学校的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是需上交5年备课本,对此你怎么看?

SD我心飞扬


讲真得,觉得很搞笑,也许这些学校的出发点是好,但是这种做法实在无语。

以个人君子心去猜测学校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为了将指标向一线教师倾斜。这名教师是不是一线教师,是不是这五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难道学校不清楚吗?要用五年备课本来证明。照这样说,只要有五年的备课本就真的意味这名教师这五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吗?虽然说一学期正常讲480课时教案,一年960节,五年也就是4800节,对于一些没有在一线的人员来讲,这都不是事,可以抄别人,还可以请别人代抄,甚至还可以用别人代替么。


二是查看教学过程工作痕迹。现在的工作做了没做,搞了没搞,不是以看到为准,也不是以听到为准,而是以痕迹为准,工作了没有工作记录,看不到痕迹,就意味着没有做。当然职称评定中,查看备课本是正确的,是对的,教案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痕迹最重最多的一个记录。但是,有必要查看五年的吗?看一年的就可以了,一年两学期,一学期20周,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感觉有点过了。


当然,对于想晋升职称的教师来说,这都是小事,只要评审过程公开,公正,公平。看五年就看五年的,无非是多费点事,多劳点神而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教师最不怕苦和累!


从容一点儿


教师晋升职称,上交五年备课笔记本,我觉得没有必要。

1、教育主管部门,之所以把这个定为五年,应该是怕一些人不在岗(离岗创业了),或者不在教师岗位(有可能是其他岗位),而把备课笔记定为五年,为此增加门槛和难度。

2、把五年备课笔记作为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手段和规律。现在的老师,基本上都会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采用ppt上课,用演示文稿,把所要教授的有关知识在黑板上呈现出来,这样,方便简洁而且好高效。其实在电脑上备课做ppt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大。

3、而老师们平时实际所用的教案,也只是粗线条的在笔记本上说明一下,大部分的内容都在课件里面。

4、评职称需要5年的备课笔记,实际上,老师到评职称所上交的笔记都不是真正平时所用的笔记。都是临时抄写的。

5、几乎100%的老师,评职称需要的备课笔记都是突击抄写的,根本不是平时课堂所用的。一方面,老师觉得平时写的不严谨,不规范,害怕检查时通不过;另一方面本身平时上课也就没有怎么去写,基本都是做课件上课。所写的也仅仅是一个提纲。所以,不管你要求写几本备课笔记,老师都只能是造假,一本一本的去抄写。

6、要求交五年的备课笔记,助长了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让老师脱离实际,还感到很无奈。

7、其实、害怕一些人不在岗,或不在教师岗位,而去评职称,那也没有必要五年的备课笔记,只要交上一年度的备课笔记即可。多了实在没有必要,都是抄,耽误了老师大量的教学时间。

8、其实职称评聘的细则应该因时而变,时代在变,教育教学的手段在变,老师再也不是一支粉笔一个笔记本在上课。老师有的就是拿着一个u盘去教室上课,有的甚至就是在教室里智慧黑板上操作和演示,根本不需要以前那样照本宣科。多媒体时代的教学,而老师职称评聘的细则还停留在过去,这是跟不上时代的典型表现。也必然会引起老师们的反感。

9、不管是教育教学,还是职称评定,还是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的追求数量,有时候,盲目的追求数量,而没有任何的实效,到头来,只能是劳民伤财。

这就是我的观点,不知大家怎么看?

我是职校方老师,欢迎大家留言转发评论关注。


职校老师


我觉的这是对一线老师的保护,因为如果不是一线老师的话,谁会写足五年的备课本?

其实每个老师每年都要备课。按照各学校的要求备课的时候肯定要有备课本。一般的学校也会定期抽查老师的备课本情况。不过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发展,传统的手写备课本越来越不被老师们推崇。所以很多老师觉得手写备课本已经成为一种累赘。但是我们在评职称的时候,却要求要交五年的备课本。根据我的经验,这五年背课本只是待查,实际上只需要交一年的备课本就行了。而且也没有规定这五年的备课本必须手写。所以我们老师平常只要平常备课的时候捎带着把备课本写了,攒五年的备课本,还是没什么难度的。我们很多评职称的老师缺的不是五年的备课本,而是其他东西。

所以我觉得职称评审制度中有这么一条,其实是想让职称评定向一线老师倾斜。不管它取的的效果好不好。出发点还是好的,而且本来备课就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评职称的时候,检查你的备课本,也无可厚非。只要平常做得够好,只要你经得起查,这些规定对你来讲都不是障碍。


朱铁平


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上交五年的教案,这个命题是真的。上级把这个做为晋级的条件来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其主要原因是,在学校里有少数教师不担任课程,这就是所谓的亲情教师。比如,和某某领导有关系,就在后勤上干点儿杂活儿,在教导处管管学生,有的看看大门,甚至不上班在家闲着。他们也想晋级,荣誉证书难不倒他们,论文证书也难不倒他们。有人,有钱,这些东西都好办。唯一不好办的就是教案,他们没有担任课程参加课堂教学,教案从何处来呢?现写现用,五年的教案,恐怕一时赶不出来。所以国家设立这个条件,就是给这一类人设置一个羁绊。

有五年教案,对任课老师当然不是一件难事儿。他们天天写,也考虑到了晋级用。所以他们写教案的时候格外用心,唯恐有纰漏。设置五年教案这个条件,对辛苦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是有好处的。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不是不知道基层的情况。这是给辛劳着开绿灯,给投机者亮红灯。让一线的老师安心工作,只要爱岗敬业,好好教书,晋级不是什么问题。

通过设置这个条件,让那些不愿担课的老师也心甘情愿去担课,对基层学校的老师起到一个督促作用。

晋级要五年教案,利大于弊,老师们应该为之高兴。


寒韩寒


看来各地对职称评审的要求都不同,我们这里是3年的备课本,也就是教案。

除了这个,还要三年的班主任记录本,三年的教学成绩册,三年的听课笔记业务笔记,三年的课程表等等。据说管准备这些材料,很多老师都崩溃了。

个人认为,这完全是形式主义多此一举。

第一:教案就算不上课的老师,也能准备起来。

现在的教案,网上哪里都是,找来一打印,圈圈画画,谁不会?

很多学校早就不写教案了,都是打印教案。但打印教案,不上课的老师不会吗?

如果非要纸质教案,非得要手写的,就更形式主义了。

况且手写的就不能作弊吗?

总之要教案就是多此一举形式主义。

第二:很多学校已经规定教龄长的教师不用再备教案了。

我们这里有的高中初中都这样规定了。特别是年龄大的以及初三高三的老师不再要教案。以便于老师们集中精力好好上课,教学。

难道为了评职称,再造三年教案,这不是折磨人嘛!

第三:判定老师是否在教学一线,不是用教案来判断的。

一个老师,不是说有教案,就是一线老师;

一个老师,也不是说教案写的好,就是好老师。

这是两码事。

目前的职称,花样百出,无非就是让你证明你是一线教师,但问题是,要的这么多东西真的就证明了吗?

实际很简单,让学校出具一份证明,证明在一线教课,并且出具近三年的教学成绩就可以了。校长签字保证,在全校公示,供人监督就可以了,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真有作假的,直接追究校长和老师的责任,以后永不得再评职称。我不信有人敢作假?

过去老师们评职称,也没这么多条条框框,怎么社会越发展越复杂了呢?

说白了,是我们的评委太闲了。

故意整出这么 多花样折磨老师。

各级政府都在简化办事流程,以方便老百姓办事。怎么就教育上越来越复杂了呢?评个职称,折腾一个月准备资料上传资料,还要准备答辩等。老师们主要精力是教学,如果为评职称而忽略教学,那这个职称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简化职称评审,人性化对待老师。让老师们既评了职称又不耽误教学,这才是设立职称的最初目的吧!

为了职称,不顾教学,影响教学。评上职称,不想上课,不愿上课。这样的职称取消也罢。

一切不利于老师教学的都应取消,还教育一个干净的环境!

大家说呢?


人生如梦LLH


有些学校的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需要上交5年备课本,这是不可取的!

学校教师在评职晋级过程中,应该按照省、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和规定,严格执行,确保每位符合职称评定的教师参与公平竞争,而不是学校制定一系列条条款款来约束老师。再说,一个学校有什么权利来制定这种规定!相信每个学校都要组织学习XX省XX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要求和规定,只要要求和规定上面没有让交5年的备课本,完全可以将情况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上交五年备课本,这种做法很荒唐!有以下原因:

一、要保存五年的备课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不需要买一个保险柜来专门装备课本呢?我看很需要!既然备课本作为评职晋级的条件之一,那么他应当妥善保存,最好的办法就是存进保险柜。如果放在抽屉里,一不小心被竞争对手看见,把你的备课本带走,哈哈,想想后果吧!

二、备课本能够反映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吗?我们平时上课中,你见过有几位老师是按照备课本上课的?备课本也就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做做样子罢了。我也从事了近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所教学科的重点、难点、考点了如指掌,毫不夸张的说,自己不用带任何资料都可以出一套像模像样的中考题,每个学期其他班都要做十套以上的训练题,而我所教的班级每学期只做三套综合题,教学业绩在片区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的备课本就在头脑里,不但要备教材、教法、重、难点等,还要备学生、备学情、备反思、备评价等。评职称时上交备课本除了人为制造障碍以外,无任何实际价值。

三、现在一些学校都提倡无纸化办公。既节约资源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学校快退休的教师都在用PPT教学,有什么教育教学心得可以随时记录下来,也方便保存,不要说五年,就是50年也没有问题。

针对某些学校在评职晋级过程中,需要上交五年的备课本,我发表以上看法,如有得罪,请海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Lance课堂


可能是各地方的要求不同。

我们这边评职要求递交近五年的分工表和课程表,并将属于自己的分工和所任课程在每张表格上标注出来,没要求上交备课本。

评职有课时、班主任(级组长)工作年限要求。每个星期专任教师课时数必须在十节以上,兼班主任或级组长的要求五节以上。现任期内担任班主任(级组长)必须达到三年以上。这些硬性要求在校内述职时都必须交待清楚。要求上交分工表和课程表,目的也是防范在分工和课时上作假。




一个教育一线的小人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首先,我认为上交5年的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上级领导太没有魄力了,应该要求老师们上交所有教案本,万一有老师耍滑,某一年没有写教案,这样岂不是便宜了小人?

其次,单单上交备课本是不够的。因为有些课是练习课,老师们准备的练习题必须上交;有些课使用了课件,课件必须上交,毕竟是评职称,所有与老师教学活动有关的东西,都必须上交。

第三,对于老师上交的东西,职称评审委员会必须认真审查,不能走形式,抽查一两本。应该逐本、逐页检查,且必须逐页留痕,以证明评委工作认真。

如果评委做不到,可以公开招聘评委,肯定会有人报名,原因你懂得。如果不改变现状,我是不打算晋升高职了。好好上自己的课,静静教自己的书,说到底,就是少挣点钱,没什么大不了。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易效仿。言语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


指尖教育天下


职称晋升对每位在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坎。

职称是对一个教师工作成绩的肯定,更是和工资直接挂钩。每个老师都渴望早日晋级。高一级的职称名额总是有限的,与需要晋升的人数相比,总是存在着僧多粥少的局面,竞争不可避免。

既然存在竞争,那就要制定相应的竞争规则,让参与职称竞争的每一个老师按规则去做,赢也欢喜,输也诚服。



通行的规则是由必备项和竞争项组成。

比如任职资格、任职年限、必要的奖励、表彰,优质课情况大都属必备项,这些应该是参与晋级审核时必不可少的项目,是入门的资格。

竞争项名目很多,各学校会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如德、能、勤、绩都会有所体现。但总的原则是为了奖励先进,让优秀的老师、干实事的老师能够得到更多的积分,以便促进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把上交5年的备课本作为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可以看得出学校更倾向于让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早日晋升。这也是对一线老师的照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现实中学校老师的分工情况有很大关系。

一些偏大的学校,除了上课的一线老师之外,还存在着不少“二线老师”。如学校行政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个别资深的老教师、特殊“病号”,这些人都占着教师的编制,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从事教学活动。

这就造成学校编制配备充足,实际干活的却常常人手不足。一线教学老师工作既苦又累,也会心有怨言。

只要你在上课,肯定会备课。对于一个正常教学的老师的来说,上交5年的备课本根本不是什么难事。相反,那些“占着教师的编,不干教师的活”的人,却难以提供这些基本的东西。



我想学校领导制定这样的竞争条件,既是对一线老师的照顾,也是逼迫那些有晋级需求的“二线”老师投入到一线教学中去。

精减机构,严厉整治各种“偷奸耍滑”之人,是老师身份就干好老师的活。如果没有了那么多的“二线教师”,自然也就不会有“上交5年备课本”这样的竞争规则。


孩子成长那些事


职称评审,被评老师上交五年教案,表面看起来,对一线教师有好处,杜绝领导人员挤占教师职称评比名额,实则多此一举。为什么这样说呢?无教案不上课,这已成为各学校的规定,就是说,教师的教案,学校已按备课要求检查并登记好了。教师无需有再保存教案的必要,(个别有收藏爱好的除外)。现在职称评审,却需上交五年教案,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假设每位老师上交五年的教案,评审人员能看过来?

上交五年教案,容易造成老师为评职称评审而备课,里面花架子多,只要评审工作人员看了喜欢就行。老师为评审,备课时无疑之间注重评审工作人员审美观,结合学生实际减少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造成不好的影响。

职称评审多关注老师师德,工作业绩。倾听学校及社会,老师和学生对被评老师的反映。还有实际作用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