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標杆式”答卷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標杆式”答卷

1356戶,4000餘人

南至光復西路,北至沙洪浜路

西至曹楊路,東至長壽鄰里分中心

分佈在街道邊的8個零散區域

公交車站、便利店、藥房等

散佈在穿越小區的各條街道上

長壽路街道談家渡小區的開放式格局

給疫情的防控帶來了“大麻煩”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标杆式”答卷

然而,這個小區人散心不散

居民們在居委會的帶領下

心心相印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標杆式”答卷

3輪排摸,8個門崗

24小時輪值

1月底,談家渡小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就開始了大排摸,老式小區7樓沒有電梯,書記徐春升、副書記陳曉英和工作人員們一起,一層層走上去,挨家挨戶排查。“大排查做了三輪,第一輪排查各家各戶,尤其注意返滬人員,第二輪排查一遍看是否有‘漏網之魚’,第三輪發放門禁卡。”

徐春升告訴小編,“我們小區有400戶出租戶,有三百多戶春節期間離滬了,目前回到上海的有348戶,這其中有2戶三口人是從湖北迴來的,目前都已經過了隔離期,也就是說,咱們小區是沒有密切接觸者的。”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标杆式”答卷

由於小區的開放式格局,給疫情期間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難度和壓力,“早在2014年的時候,我們就想在小區之間封掉幾個門,保證人員的進出安全性,那時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因為對很多居民而言,出行造成了不便。

這一次,疫情當前,我們做了很多的疏導工作,這一次,居民們都很支持。關掉了4個門,只保留了8個區域每個區域只留一個進出口,每個進出口各設一個門崗,24小時輪值。在保證各區域居民生活外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進行了人流的管控。”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标杆式”答卷

談家渡小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一共只有8位,6名社工,還有2位退休返聘的人員,由於小區開放,門崗防疫壓力大,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休息過,“直到區裡派了機關幹部到社區駐點支援,我們小區來了6位支援幹部,我們得以喘了口氣,安排了輪休。”

人心換人心

才有“心心相印”的社區

年近60的徐春升,2002年就在談家渡小區做就業援助員,2012年開始做書記,2018年開始書記、主任的工作一肩挑,白天忙社區事務,晚上跑居民家,瞭解居民最真實的需求。去年7月,繁重的工作,徐春升的身體日漸吃不消,靠一直吃藥才能緩解頭暈等不適。她向領導提出了辭職申請,“後來,領導分派了陳曉英來做副書記,我想著,帶好下一班,也是我退下來之前應該做的事,就接著幹了一段時間,這就趕上了疫情,我更不能在此刻逃脫了,其他任何事情,都等到疫情結束再說。”徐春升笑笑說。

“徐書記心裡記掛得全是咱小區的居民,她的群眾基礎特別好。”陳曉英告訴小編:“她一直身體力行地示範,教給我們的社工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常去居民家走一走,真正走到他們身邊去,才能交心’。”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标杆式”答卷

早在做就業援助員的時候,徐春升就堅持深入群眾的做法,“那時候拿到街道里下發的招工需求,我就會挨家挨戶去看一看,因為只有去真的看了,我才能知道這家的人員身高夠不夠做保安,性格是不是真的可以去做門衛,只有真的去了解他們,才能成功地推薦合適的工作,真的幫到他們。而老百姓真的很簡單,你為他們做了一件小事,他們真的能記著你的好一輩子。天冷了,我們能收到居民們自己織的毛線帽子,那種溫暖真的是金錢無法衡量和取代的。”

談家渡小區的老年居民居多,80歲以上老人有190餘位,60歲以上的老人佔據總居民的一半以上,“而我們小區定點的口罩購買藥房還要過了武寧路橋,很不方便,對腿腳不便,還不會操作的老年人而言更是一‘罩’難求,我們就每天派工作人員去把口罩從藥房買回來,再一一電話通知居民們來居委會領取,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咱們能幫一點就是一點,我們這工作,就是要為老百姓服務的。”

交上了一份疫情防控期的“标杆式”答卷

社區裡沒有捐款的號召,徐春升這幾日卻陸陸續續收到了好幾位居民的捐款,“他們說,電視上看到了新聞,我們有點錢,不多,但也想出份力。咱們的小區居民是真的好,這樣的心連心,讓我覺得,一切真好。”徐春升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