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哪些好的國學書籍推薦嗎?

袁成吾


一根:《易經》;

六經:《黃帝內經》、《詩經》、《道德經》、《兵經》(孫子兵法)、《孝經》、《金剛經》;

八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

十四蒙:《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千字文》、《德育啟蒙》、《增廣賢文》、《成語接龍》、《笠翁對韻》、《詩詞啟蒙》、《文學啟蒙》、《幼學瓊林》、《神童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中國古典長詩精選與神通詩》。

這些書目是目前我跟孩子在讀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中國文化的歷史悠久,而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我記得聽過最多的故事就是猶太人的故事,猶太人雖然人口不多,但是他是獲諾貝爾文學獎最多的一個民族。

我曾經看過一些關於猶太人的教育類書籍,裡面講到幾乎她們每一個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讀《聖經》。

如果說唯一能夠代表西方文化的是《聖經》,那麼能夠代表我國文化的是《易經》。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寶藏。

《易經》的成書史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我們國家的經典真的非常非常多,有機會大家去接觸這些經典,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易經思維。就像《易經》繫辭傳中講到: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經》文化已經深深融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有機會去了解,真的是一種幸事。

願今日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紅菱說易


中國歷史上的“國學”主要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五四時期“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系”。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定了儒家成為“官學”的主要體系, 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其思想集中於《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尤其是班固等人的《白虎通義》確定了中國封建思想中的“正統觀念”。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其中《周易》成為“百家爭鳴”的調和劑,魏晉玄學也成為中國思想史尤其是對傳統美學影響深遠的重要階段:第一次把諸子百家的不同思想統一到“玄學”之中,並第一次將“大小品般若”等佛教哲學引入漢文化體系。唐朝武周時期,在儒家和道家盛行的同時,佛教逐漸中國化,禪宗大行其道,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六祖慧能大師的《壇經》,這是佛教中唯一一部不是釋迦摩尼佛所說卻以“經”來冠名的著作。宋代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編在一起。因為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參、子思,所以稱為 “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並得到朝廷的許可,正式把科舉考試出題範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元明清都是承襲宋代的科舉制度,明代王陽明的心學是在宋代“程朱理學”的基礎上以儒學為本,融合了道家觀念和禪宗思想,對近現代影響非常大,甚至遠播日本,至此“國學”的框架體系基本完成。當代所說的“國學”從狹義上講超不出這個官學範疇。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隨著西方自然科學體系的引進,有些人擔憂國學會不會逐漸式微?傳統文化會不會斷流?有人問胡適先生,如果沒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古代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至少應該通過哪些古籍來延續傳統文化?胡適開出的書單是:《論語》《莊子》《壇經》,分別代表儒道釋三家,他稱至少研讀過這三本書,才可以算得上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延續中國傳統思想體系的命脈。從目前情況看,中國高等教育的國學體系主要從三個層面得到強化:面向學院學術的專業教育、面向公民培育的通識教育、面向文化建設和文明對話的中國文化傳統之詮釋和轉化。從通識教育層面來講,胡適的建議依然具有可取之處。


靜聼天籟


看有註解的古文書,從比較容易的入手,從讀故事性趣味性強的,然後再循序漸進。

我不建議一上來就看沒有註釋的古文書,因為不懂,會經常陷入不知所云的狀態中,長此以往,讀書的熱情盡失。還有繁體豎版書,就更難了,非一般水平者能啃動。

最好,選橫版簡體字版本的,並且帶現代文註釋的。

我選用的是中華書局的“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這套書對古文進行分段講解,有個別字詞的註釋,也有整段的現代文翻譯。字體大小,也合適。

古文離我們的生活已很遠了,所以閱讀都不免有障礙。破除障礙,才會讓閱讀變得流暢起來,才會使得讀書變得興趣盎然。

我主張,先從一些有意思的書讀起,就是想逐漸培養起語感,提升讀古文的興趣。可以讀讀《世說新語》,它每篇的篇幅短小,且有味道。

先從較容易的入手,以便先打個基礎,比如想學《春秋》《左傳》,可以先看看《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志》的文字距白話文較近,比較好懂,看完它,有助於對春秋時期的歷史先打個基礎,然後再讀《左傳》,就順溜多了。或是再讀讀楊伯峻的《白話左傳》,然後再看原本的《左傳》。

編輯家周振甫主張“立體的懂”,他在《怎樣學習古文》一書中寫道:“我曾經聽開明書店的創辦人章錫琛先生講他小時的讀書。開始讀《四書》時,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師是不講的。每天上一課,只教孩子讀,讀會了就要讀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課,再教會孩子讀,讀熟背出。到了節日,如陰曆五月初五的端陽節,七月初七的乞巧節,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年終的大節,都不教書了,要溫書,要背書。如在端陽節要把以前讀的書全部溫習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終,要溫習一年讀的書,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終,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讀的書外,還要揹帶書,即把第一年讀的書也要連帶背出。因此,像梁啟超的‘六歲畢業《五經》’,即六歲時已把《五經》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歲能日綴千言’。因此,《唐才子傳》裡講的‘六歲善辭章’,‘七歲能賦詩’,按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說法,他們在六歲七歲時,熟讀的詩和唐詩一定遠遠超過三百首,那他們的會吟詩也就不奇怪了。我向張元善老先生請教,問他小時怎樣讀書的。他講的跟章錫琛先生講的差不多,他說開始讀時,對讀的書完全不懂。讀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貫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體的懂’,它的關鍵就在於熟讀背出,把所讀的書全部裝在腦子裡。”

有沒有道理呢?應該有,這就像學一門外語一樣,反覆地用,爛熟於心,才能學懂弄通。

蘇洵在《上歐陽內翰書》一文中言:洵少年不學,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取《論語》、《孟子》、韓子(韓愈集)及其他聖人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終日以讀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於其外,而駭然以驚。及其久也,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當然者,然猶未敢自出其言也。時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試出而書之,已而再三讀之,渾渾乎覺其來之易矣,然未敢以為是也。

蘇洵二十五歲才開始發憤讀書,死下功夫地讀了七八年,就有所成了。

不過,這種方法,於今看來,恐怕太過笨重了吧?當然,也得看您學習國學的目的了,您若是想在國學上有所作為,那不妨嘗試此種方法,反覆地吟誦,甚至背熟。您若是隻想了解一二,那就沒必要了。


把書讀薄


我說句得罪題主的話,‘國學’二字你是因為網上有個國學流浪大師,而從網絡上聽來的。不然,就不會說國學有哪幾本書的問題。

關於國學,我不久前在悟空問答中兩次回覆過。即:1.稱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2.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

單說書,以國學中的一種——文學,就是偌大的一個類別。分為詩歌、對聯、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再拿詩歌來分,有詩、詞、歌、曲等等。其中有名的作者有多少?作品有收錄記載的有多少?追根問底起來恐怕是說不清的。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農村那句有點粗俗的語言“殺不完的豬,看不完的書”!如果你想看什麼類別的書,可以網絡上百度一下,或在悟空問答提出來,再予以有針對性的推薦。因為國學的代表作品太籠統、無邊際。


為你開心3


如果真的要學習傳統文化,不妨先讀一些古代兒童開蒙的讀物。比如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很多人覺得這是小兒科。但其實這些書說淺也並不淺。三字經當中包含了中國儒家的主要精神思想,還包括大量的文化常識。通讀三字經之後,對於古代文獻中常見的典故就不再陌生了。千字文的文字非常優美,是中國古代駢文中的代表之作。通讀之後,對於閱讀中國古代文學文獻有很大的幫助。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是古代學習作詩的啟蒙讀物。今人可以把他們作為了解古代詩歌寫作模式的入門書。興趣不在這一方面就可以忽略。民國學者所寫的開蒙讀物,可以適當讀一些。而當代學者所寫的傳統文化讀物,因為良莠不齊,所以就不建議專門閱讀。

接下來可以閱讀古文觀止。古文觀止是清代人所編輯的專門用於教導蒙童寫作文章的參考性範例教材。收錄文章的時間跨度很大,從先秦至明代。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古代文學初級選本。選擇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歷史上著名文人的作品,同時兼顧可讀性,凡是過於艱澀的文章一律不收。並且有詳細的註釋和對文章的品評。通讀完古文觀止之後,應當就具備了比較好的古代文學功底。

然後就可以閱讀古代經典著作了。但是不建議一上來就閱讀諸如史記之類早期文獻。可以先從清代文獻讀起,最容易上手的就是小說。清代的小說已經有不少不完全是文言文了,半文半白的閱讀難度比較低,可以先從這裡入手。然後再閱讀清代筆記小說。比如經典的聊齋志異。如果能夠比較順利的不使用註釋看懂聊齋志異。就可以去直接閱讀唐宋時期的文獻。然後才是兩漢魏晉時期文獻。最後再去讀先秦文獻。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十分豐富。在閱讀中出現一些不能理解的內容是非常正常的。有些困惑可以隨著知識的提升而自行消除。另外一些是由於歷史傳承當中的特殊原因而造成的,縱使是專家也不能完全解答。作為一個愛好者不必將所有細節都理得一清二楚,能夠從閱讀當中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就可以了。


用戶4325101516


俗人品國學經典為您解答,國學類的書有很多可以根據需求和興趣來閱讀。如果喜歡養生就看《黃帝內經》,如果喜歡哲學可以看《道德經》和《易經》,如果喜歡兵法可以看《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和《六韜》,如果要修身看《論語》《孟子》和《荀子》,如果喜歡製作東西可以看《墨子》,如果喜歡天馬行空又想要有內含可以看《莊子》和《列子》,如果喜歡佛家的東西還可以看《金剛經》和《心經》,還有法家的《韓非子》等等。總之只要你有心,在國學的世界裡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和對自己有用的。


道紀雞湯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

所以國學不是哪幾本書能代表得了的,到了近代傳統文化被拋棄,人們一提到國學就想到糟粕,這是出於曾經那個舊中國的歷史背景,出於人云亦云,出於根本不瞭解就妄加評論。華夏有幾千年歷史,從春秋到明清的典籍裡有無數寶藏,需要喪失傳統文化的精英們不斷髮掘和探索。


唐人知信


詩經、易經、禮記、尚書、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大學、中庸、爾雅、老子、莊子、列子、黃帝十四書、說難、管子、孟子、文心雕龍、國語、離騷、楚辭、漢書、後漢書、儀禮、周禮、公孫龍子、晏子春秋、荀子、史記、資治通鑑、墨子、參同契、東周列國志、呂氏春秋、戰國策、孔子集語、鬼谷子、孫子兵法、抱朴子、慎子、屍子、化書。


宋陽白話


在梁啟超先生那裡,以下書目是最需要讀的。《論語》《孟子》《易經》《禮記》《老子》《墨子》《莊子》《韓非子》《荀子》《管子》《列子》《淮南子》《抱朴子》《鹽鐵論》《呂氏春秋》《春秋繁露》《近思錄》《日知錄》《思問錄》《顏氏學記》等。


華祥筆記


《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詩經》、《尚書》、《周易》、《春秋左氏傳》、《道德經》、《莊子》、《黃帝內經》、《攝生格言》、《呂氏春秋》、《孫子兵法》、《禮記》、《史記》、《墨子》、《金剛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