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提出“石刻不可學”一語見於《海岳名言》,原話是:“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如顏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會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意思是很明白的,就是說墨跡一經刻石就要失真。


事實上確是如此,不管刻工如何高超,墨跡刻上石,字形和筆意都會有一定的損失,更何況墨跡的墨色濃淡、燥潤的微妙變化,刻石是極難表現的。所以米芾說的“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的看法是正確的。


米芾以“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的書法風格著稱於世,他的書法用筆爽利,結構奇巧,章法參差錯落,揖讓有序,充分表現了米芾作為超一流書家的技術水平。


然而,我們看到的很多米芾的作品都是成熟的“刷字”樣式,個性風格明顯,讓不少學書者誤認為他對王羲之的繼承很少,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作品是米芾的早期作品,從中我們能看到《聖教序》的影子,可見米芾對王羲之書法的鑽研之深。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方圓庵記》


《方圓庵記》乃米芾早年作品,尚未得到今人更多的關注,雖然米芾書此碑時尚未形成自己的風貌,不像《蜀素帖》、《苕溪詩帖》那樣風格明顯,但我認為此碑是楷化特點比較明顯的行書作品,其結體與筆法皆由晉人出,尤其是得集王《聖教序》精髓為最。在結字、用筆、章法上是臨習行書和米字的很好法帖,是深入學習米字的基礎教程。


1

書法結構嚴謹,中宮緊縮,分佈上收緊上與下、左與右之間的距離,使結構產生一種緊密、貼切的視覺效果。書法造型上疏密有致、粗細相宜、剛柔相濟、妙趣橫生。《方圓庵記》通篇750餘字,皆為中宮緊縮之字,給人以法度森嚴又靈動自然之感。米芾在點畫和結體上,“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結字美觀大方,深得晉人精髓,又符合現代人中正靈動的審美需求。


2

用筆方圓兼備、豐富多彩。米芾作品的線條整體視覺印象是比較含蓄、溫潤、遒勁有張力。法度森嚴,處處有楷書痕跡,在書寫的起、轉、行、收過程中,處處可見整峻的方筆、流暢的圓筆、輕鬆的尖筆。尤其是粗重筆畫的運用,彰顯整幅作品的厚重之感。比如雙人旁、三點水、寶蓋頭等偏旁的加重筆畫,“為”、“間”、“無”等字的整體加粗,為《方圓庵記》的一大特徵,增加了整體章法的變化和韻律節奏之美。


3

章法自然統一,牽絲映帶自然美觀、大小錯落合理流美、氣韻連貫。生辣古拙、穩重大方、熟練妍美、活波自然對立統一。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米芾此作神韻出神入化,歎為觀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