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孟加拉乞丐:在穷人中,讨要活下去的机会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拥有十几万的乞丐大军,在拥挤的街头上行乞的身影屡见不鲜。这意味着同行之间存在竞争力,而施舍的人也已经对人们的惨状麻木,所以他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引起路人的注意。抱团式的行乞,看起来很有效果。

一般行乞的人都是各自为营互不干涉,你蹲你的天桥,我守我的十字路,能讨多少各凭本事,谁也眼红不了谁。但一个路段的人流量是有限,人们再有爱心也不可能一个个全部施舍过去。

行人往往施舍了第一个,下一个就很难引起人们掏腰包的同情心。长久以往下去,谁都想占到好的位置,矛盾就会开始激化,平衡也会很快会被打破。抱团式的共生,让孟加拉乞丐们找到了一个合作的方式。

所谓抱团式行乞,一般由10个乞丐组成,行乞时人们坐在各个角落,中间放着一块蓝色布,供行人丢钱使用。待人流量开始增多的时候,乞丐们便开始向人群唱着“阿拉”,边诉说自己悲惨的经历。

成员有身患重病的患者,也有身躯残缺的残疾人,也有一部分是身体健康,但靠讨乞为生的正常人。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病患者和残疾人靠卖惨吸引行人,身体比较正常的成员则负责收钱、维护现场,以及照顾前者。

成员之间并没有十分熟稔的关系,大部分是游荡在贫民窟的乞友,往往有人带头,便一拍即合。但长久的合作,也让人们彼此生出一丝伙伴情感,久而久之在苦难的生活中,便学会了相依为命。

相比较过去分散的行乞,抱团式的乞讨吸引力更大,关注度更高,也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心,其乞讨的收获也更有效果。而这一种方式,可以避免彼此的竞争,同时还能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整合资源,避免浪费,提升区域影响力。而这一种乞讨方式,也让他们晋升为专业的乞丐,尽管当你看上去时,他们惨状的身躯能够引起你的同情心,并不像你意识里的专业乞丐形象。

根据报道称,孟加拉国有近一半人口处于贫困线,穿梭在乞丐身边的路人有时也是囊中羞涩,甚至比乞丐还穷。而让乞丐们想到抱团式行乞,唯一的因素是为了生存,为了能够在贫困的人群中讨要到活下去的机会。【图片为医学博士、摄影师、作家Glenn Losack独家授权去驴行,禁止转载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