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石油机械有了“延安首创”——走进李鹤林院士工作站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先后引进21名“两院”院士,建成2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位居全省前列。这些站在国内科技领域金字塔尖的院士,深度参与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成为驱动延安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本报将推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发挥‘最强大脑’作用”栏目,多维度报道院士工作站在各项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充分展示各位院士(专家)的工作风采。

石油机械有了“延安首创”——走进李鹤林院士工作站

“目前,由李鹤林院士团队与我们公司共同开发的JST4特殊螺纹油管已经面世,将很快申请专利。”近日,在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嘉盛石油”)李鹤林院士工作站,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岩岗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与李鹤林院士开展的合作和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科技人才引进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升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延安大力推动企业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积极引进院士资源,规范企业和院士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院士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而增强全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今年,李鹤林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嘉盛石油。李鹤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材料科学家,石油管材工程专家,是我国石油机械用钢和石油管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他主持完成的26项成果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级奖10项),其中3项成果被国外一批重要石油管制造公司采用,5项成果被美国石油学会(API)采纳修改标准。李鹤林院士的创新团队共有成员20人左右,其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7人、高级职称3人。

作为一家石油机械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嘉盛石油亦到了转型突破的关口。由于国内超深井、高温高压井所需管材及其扣型存在不足,开采过程中的腐蚀和结蜡问题未有效解决,油气田开发仍需技术上的支撑,同时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也都需要全面升级,这些困扰在院士工作站成立后有了转机,“院士工作站成立不久,企业就开发出了JST4特殊螺纹油管,走在了行业最前端。”黄岩岗点赞院士工作站对企业的助力。

李鹤林院士工作站建站后,李鹤林院士团队平均每周来企业一次,与企业共同开展油田钻井工程材料研究,围绕石油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超深井、高温高压井的选材等重大关键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现场指导并破解了企业发展中的诸多技术难题。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的主要油气富集区。按工程设计,通井、射孔、压裂和生产均为同一套油管,油管的上卸扣次数需达到3~6次,作业后油管经常发生失效。根据油田相关数据反馈以及现场调查,目前普遍使用的API EU油管很难满足现有工况条件。

在李鹤林院士工作站的助力下,嘉盛石油针有对性开发生产了JST4特殊螺纹油管,该油管能有效提高重复使用次数,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及密封性能。JST4新型油管上卸各16次仍保持扣型完好,并且完全实现了螺纹接头与管体的等强度设计,台肩密封结构大大提升了接头的密封性能。JST4特殊螺纹油管的面世,意味着在石油机械高科技领域终于有了“延安首创”。

从经济效益上讲,JST4可降低油田使用成本约20%;因为不需要镦粗加厚、热处理,在提高性能的情况下,可使油田采购成本降低约5%。2020年,仅JST4一项,嘉盛石油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为企业带来利润800万元,为国家上缴利税600万元。

除了带来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另一个让嘉盛石油获益的是院士工作站的“育才”效益。设站以来,已多次开展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培训及技术交流等活动,提升了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的加工和检测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李亮是企业技术质量部经理,他告诉记者,在院士工作站团队的指导下,个人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名师在身旁教授,个人的技术能力突破了原先的‘天花板’。”李亮说,如今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均有了大幅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及研发骨干梯队建设渐成,为今后发展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后劲。

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和JST4特殊螺纹油管的面世也激发了企业和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黄岩岗骄傲地说:“让企业有了追赶国外标杆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李鹤林院士工作站带来的“产学研用”模式,为延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嘉盛石油也将继续依托院士工作站,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新型高端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持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