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機械“湘軍”:中國製造的新“世界名片”

機械“湘軍”:中國製造的新“世界名片”

由於海內外訂單紛至沓來,三一重工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長沙“十八號”廠房正在實施產能擴建工程。 新華社記者 蘇曉洲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7日電(記者劉巍巍、蘇曉洲、王昕怡)從100多年前的晚清時期開始,湖南省的軍人因驍勇善戰一直被世人稱為“湘軍”。如今,同樣具有湖南血統的工程機械“湘軍”異軍突起,在世界各地參與建設,成為中國製造邁向世界的新名片。

在亞洲,中東哈利法塔;在美洲,巴西世界盃場館;在歐洲,俄羅斯聯邦大廈;在非洲,南非最大火電廠;在澳洲,悉尼市政廳……近年來世界工程史上很多“超級”項目,都有“湘軍”活躍的身影。

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說,公司業務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半年國際市場銷售收入約70億元,同比增長15%。

始創於1989年的三一集團主營工程機械,產品覆蓋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起重機械等。近3年來,集團海外複合增長率達20%,銷售額連續6年過百億,在近30個主要國家中出口份額位居首位。《財富》(中文版)發佈的2019年“最受讚賞中國公司”中,三一集團名列第2,是排名最高的製造業企業。

机械“湘军”:中国制造的新“世界名片”

三一重工上個世紀90年代生產的一臺混凝土輸送泵車。它是工程機械“湘軍”發展的歷史見證。新華社記者 蘇曉洲攝

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是盾構機、鑿岩機的重要製造企業。走進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一產業園,一臺直徑12.19米、總長約80米、總重約2200噸的盾構機躍然眼前。這個“大塊頭”已完成驗收,即將發往印度孟買,為當地沿海公路隧道建設貢獻“中國力量”。

站在盾構機的製造車間裡,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黨委副書記賀勇軍介紹,針對孟買沿海公路隧道等海外項目特殊的地質特點和技術難點,他們為國外客戶量身定製的盾構機,採用高強度複合刀盤,集成破巖、高效泥漿環流及刀盤沖刷等諸多“黑科技”。

回首過去數十年,湖南曾創下無數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包括第一臺電力機車“韶山1號”、第一套船用動力推進設備、第一套地鐵車輛電機電器成套設備、第一臺航空發電機等。

基於奮發進取、敢為人先積累起來的豐厚經驗, 湖南成為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製造基地。新一代“湘軍”在創新開放中加快“出海”,成為全球工程機械市場上重量級“玩家”。

机械“湘军”:中国制造的新“世界名片”

中國鐵建重工即將出口海外的盾構機,是大型工程隧道開鑿的“鐵齒銅牙”。 新華社記者 蘇曉洲攝

中聯重科創立於1992年,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高新技術裝備研發製造。這些年,企業通過海外併購、當地建廠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

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說,從2001年起,企業先後收購英國Powermole、意大利CIFA、德國M-TEC、荷蘭Raxtar等行業知名公司,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市場網絡、服務體系遍佈全球,產品銷往七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2年,三一集團首次將產品賣到非洲。目前, 三一集團擁有美國、德國、印度、巴西四大產業研製基地, 銷售網絡遍佈非洲、亞太、中東、拉美等地, 海外市場銷售額在公司業績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2018年中國工程機械前5強中,湖南企業獨佔三席;“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湖南4家企業榜上有名,其中混凝土機械產量居世界首位。

崛起的工程機械“湘軍”,令全球刮目相看,也讓世界分享“中國機遇”。

三一集團全球代理商峰會近期在長沙舉行。來自美國、德國、法國、印度、科威特、泰國、印尼等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代理商縱論共贏大計。

印尼PT Gajah Unggul公司董事長維賈亞說,公司2018年才成為三一的代理商,受益於三一產品的物美價廉,企業僅用時一年就實現銷售6000萬元,牢牢佔據印尼代理區域65%的市場份額。

柬埔寨王國國拓公司與會代表說,三一產品性能與歐美產品不相上下,價格卻便宜很多,表現出很高的性價比。2019年,得益於三一產品旺銷,公司實現銷售近4000萬元,同比翻了3倍,是柬埔寨同行中增長最快的企業。

儘管如此,湖南工程機械業者並沒有鬆懈。向文波說,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使命重大。尤其是看到企業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備感要以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世界形象。

机械“湘军”:中国制造的新“世界名片”

工程機械“湘軍”骨幹企業之一的中聯重科,研發的各類裝備在國際市場很受青睞。新華社記者 劉巍巍攝

今年9月,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自主研製的直徑11米級盾構機在上海裝船發運,途經太平洋、北冰洋,運至莫斯科參與當地地鐵建設。這臺11米級的“地下巨無霸”總重1700噸,是目前中國出口至歐洲的最大直徑盾構機,被莫斯科市副市長馬拉特·胡斯努林命名為“勝利號”。

“時代在變,技術在飛速進步。智能化、電動化、數字化等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中國工程機械的產品性能、研發流程、營銷模式和產業鏈體系。”賀勇軍說,工程機械“湘軍”要成為名副其實、長盛不衰的“勝利號”,未來仍需大力研發和創新,持續推出引領行業浪潮的智能化與數字化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