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什麼都給了兒子,女兒應該生氣傷心嗎?你怎麼看?

寶媽在貴陽


真的不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父母給什麼,給多少,那都是他們的愛和心意,即使不給,那也得感恩父母辛苦生下我們,養育我們。真正應該想的是在父母有生之年如何盡孝,而不是削尖了腦袋兄弟姐妹之間爭財產。

  • 我有個鄰居,她家是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嫁的時候,陪嫁的也沒啥,而且彩禮錢父母都留下了,因為要留給弟弟娶媳婦用。兩個女兒結婚後,父母也是幫忙帶孫子,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女兒。後來她家拆遷了,據說好像也賠了將近100萬,因為大家都知道賠錢了,所以平時閒聊的時候都會打趣她,把錢給孩子們平分吧。她一直回覆的就是隻給兒子,彩禮錢給兒子留的娶媳婦,拆遷款留著給兒子買房子,過日子。但沒見她的兩個女兒生氣,經常見回來看兩個老人。
  • 所以不管您是姐姐還是妹妹,父母把什麼都給了兒子,但那畢竟也沒給了外人,是自己的親哥哥或是親弟弟。兄弟姐妹之間一起長大,難道這感情真的還比不上給了的這些東西嗎,包括錢?再退一步講,即使是父母有錯,考慮的不周全,那我們該記恨父母,生父母的氣嗎?他們可能省吃儉用一輩子才攢下那些東西,不給你也不意味著不愛你,而是相比兒子和女兒,他們心裡可能更放心不下那個過的不好的。在父母心裡,哪個孩子不成器可能父母就會多操一份心。
  • 所以不用生氣傷心,就當父母沒有這些東西就行。多想想父母的好,多孝順父母是真的。多關心父母,因為當有一天你想孝順都來不及的時候,會悔恨終生,而且到那時候再回過頭看自己今天的行為的時候,肯定會覺得好笑。很多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我們經歷過這些事,慢慢成長,哪天回頭再想的時候,會覺得今天的行為很可笑。

學會感恩,而不是用生氣傷心來回報父母的愛,學會成長,只有成長才能讓我們看透一些事。作為子女,我們更應該理解父母的付出,理解他們做出的每一個決定。


思念的念兒


兒女一樣看待 一碗水要端平

在現實生活中,對兒和女的看待有兩種思想觀念: 一種是傳統的重男輕女。以為女兒一出嫁,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兒子是傳宗接代的,養老的依靠人。我們這兒民謠"生兒子,要大慶,傳種根;生女兒,嫁出去,一門親。" 另一種,則是現實生活中的女兒比兒子親。我們這兒的肖家大壪的肖福大爺,共生三男三女,都混得不賴,六家全是私營企業老闆。肖大爺的老伴一過完八十大壽,就走了,老爺子一慪氣中風半癱了。三個兒子願出💰,就是不願同住伺候。最後,三個女兒輪流照顧老父親三年,壽終正寢。這事,說明:不要以為養兒可防老,養女沒指靠。

絕大多數人的想法,養兒養女都一樣。縱觀當今,由於競爭激烈,人們思想上經濟上負擔重,壓力大,頭胎生了個女兒,夫妻倆決定再不生了。不少家庭,即使父母辦了二胎準生證,兒子和兒媳卻偏偏不生二胎。

題主所言:父母把什麼都給兒子,女兒肯定心裡不平衡,對老人的作法,一是不能接受,二是有氣存心裡。依我看,這二老的結局,不會圓滿!……一是社會輿論: "同是自已生,看待不公平"!二是女兒心裡埋下了對老人冤恨:"同是父母生,一碗水沒端平"!時至今日,舊的不公的重男輕女偏見,仍有殘存,必須唾棄!


關益


父母把什麼都給了兒子,做為女兒,不會生氣,也不會傷心的!生什麼氣,又傷什麼心呀?做為父母的兒子,自己的一奶同胞,家裡的頂樑柱,不給兒子給誰呀?

做為父母的女兒,在家,在父母身邊,到了結婚年齡,總是要出嫁!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孃家的事兒少插嘴!就是這個道理!嫁出了,就不是這家裡一員,雖然和這一家人血肉相連!自己親生父母,一奶同胞的哥、弟,但畢竟是離開了這個家,嫁到了另外一個家,組建了自己新的家!

做為兒子,家的頂樑柱,按老年人的說法,那可是傳宗接代的繼承人,家的香火!況且,待到女兒嫁出了,家裡大小事務,這時,父母都要指望兒子去做!因此,有的父母還會過早把家產給了兒子!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同樣,女兒嫁到婆家,老公不也同樣是婆婆的兒子,家的頂樑柱麼?如此要說做女兒的生氣傷心的話,難不成,婆家的大姑姐,抑或是小姑子,也要生氣傷心了!

鑑於此,父母把什麼都給了兒子,做為女兒,心裡沒有任何怨言!而在孝敬父母上,和自己的哥或弟卻保持了一致。儘管父母沒把家產給女兒,但那是確是情有可願的,父母生、養育之恩,做為同樣是父母親骨肉的女兒,要懂感恩,知報恩!如此,家才幸福美滿!長久永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