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外地上大學的兒子從來不主動給父母打電話,傷心,別人家的孩子也這樣嗎?

Amy氣質女人養成記


您好,我是滬漂小胖生活日記。

不打電話的原因

從上高中以來,我都是一個人在外面的,對於給家裡人打電話這件事來說,我想肯定孩子平時在家也跟你交流不多吧。

先說說我的經歷吧,我從來都是對家裡人報喜不報憂。高中的時候每個月會有月考,如果我考的好的話,會給媽媽打個電話,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跟我爸爸交流,就基本不會給爸爸打電話,在家也是不會和爸爸聊心裡話。如果一段時間內,我的狀態不好,心情比較煩躁,我是不會給家裡人打電話的,打電話也是給媽媽打,不會給爸爸打的。

所以我前面說肯定孩子在家跟你交流的也不是很多,在外面以後,你和他的生活狀態不一樣,他覺得跟你說了你也不能體會他的心情,同時也可能是孩子缺少關心人的品質,但其實也不能排除孩子其實很擔心,就是不知道怎麼說?所以還是要跟孩子多交流。

怎麼樣能緩和關係?讓孩子多和家長交流呢?

那麼我們發現了問題,怎麼樣才能緩和這種關係呢?平時家長也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多主動的去關心孩子,但是不要太過了,一週一次就可以了,說一些交心的話,讓孩子瞭解家裡的事,你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讓兩個人對各自的生活都有所瞭解。


唧唧哇哇王小胖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能找到共鳴,很多孩子上大學後,不到月底沒有生活費、山窮水盡的時候,很少主動想起來給父母打電話,有時候父母主動給孩子打電話,孩子還可能像是應付差事,三兩句話就把自己給大發了,甚至有的孩子還可能表現得不耐煩,弄得家長都害怕給孩子打電話,惹孩子不高興對自己生厭,要小心翼翼地來維護與孩子的感情。

出現這樣的情況確實很正常,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孩子離開家,家長的失落感

首先是家長對孩子的感情,由原來的教育、督促、管理、關懷、愛護,轉變為以關心關懷為主,而且被關懷的對象對於家長傳遞出來的感情,是有選擇地接受,這會讓家長感覺到失落,在孩子沒上大學之前,雖然可能有叛逆和反抗,但是對家長仍然是非常依賴的,孩子在身邊,家長有被需要的感覺,所以感覺心理特別踏實。

上大學後,孩子離開家庭,首先是距離上遠了,家長想看到孩子,想為孩子做些事情都非常困難,所以心裡特別希望有以前孩子在身邊“煩”著自己的感覺,不然總感覺身邊少了點什麼,心裡空落落的。其次是心也可能遠了,孩子對家長的感情也許沒有變化,但是他們面臨的人和事都不一樣,再不需要完全依靠父母,父母也難免有失落感。

孩子渴望的自由

第二是孩子刻意保持與父母的距離。上大學之前,在家一直被家長管著,很難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了也可能被家長以“為你好”給懟回去,也少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一旦離開了家庭的環境,就感覺有了呼吸自由的空氣,對父母不再是唯命是從。

孩子的成長

第三是孩子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對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上大學之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主要還是圍繞考大學來進行。進入大學後,成績不再是他們唯一的追求,所以對於父母傳遞給他們的價值觀不再完全被認可,他們會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

孩子很忙,以至於意識不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第四在大學裡有的孩子可能是真的很忙,忙學習,忙班委,忙社團,忙考證等等,當然,忙不是不跟家裡聯繫的理由,只是他們在遠離父母的環境下,工作、學習的中心都在圍繞學校的一切來進行,很多孩子很難想到自己會被家長需要。

大學裡孩子和家長聯繫少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但聯繫的頻率跟孩子的個性以及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前幾天新生開班會,介紹自己的時候,一位新生聲淚俱下,“控訴”自己的媽媽在家時是如何地專制,什麼時候都要過問干預,自己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利和機會,所以報考學校的時候自己刻意報了離家很遠的學校,就是為了能夠遠離家和媽媽。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上大學與家裡聯繫少,也可能不是單方面的原因,而是之前就打下的感情基礎。


象牙塔裡講故事


我幾乎就不給家裡打電話,本科一個學期回家一趟。和爸媽說啥?說我吃的好?說我不開心嗎?我一直都很獨立,沒啥需要他們操心的!我本科畢業自己找的事業單位,一邊工作一邊考研,我都是考上了再說我把工作辭了,儘管遭到家裡強烈反對,我還是去讀了。畢業憑自己本事進高校幹行政工作,也是確定了再和家裡說的,就連結婚都是確定要結婚錢才帶女孩子見家長,讓父母上門提親的!工作幾年後,同樣沒告訴父母考博士,確定複試再說的,考上同樣辭掉工作。父母已經知道:孩子大了,會自己事情自己解決,父母自己照顧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打電話,多回家。(相信你的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

(後加:很多人看了我的回答,給大家造成了冷血的印象。在此回答大家:我和父母之間關係很好很和諧,電話確實很少給父母打,不僅是讀書期間,包括現在,因為我畢業後父母被接出來市裡是和我一起生活的,況且老人家很傳統,電話自然少。很多決定沒有和父母說,是因為父母沒有讀過書,觀念相差太遠,但是這些決定不是輕易做出的,都是和妻子(包括朋友時期)商量後做出的,但不影響父母對我的決定事後的認可。最初寫這回答,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一,孩子不打電話沒有問題的,相信孩子,孩子大了,很多事情都會處理的,家長不用過於擔心;二,父母生活的重心應該在自己兩人的生活上,而不是天天撲在孩子身上,哪怕孩子離家很遠,明明知道孩子很好,還是不停的電話,這好嗎?)


熬慢慢熬


你說的現象現在很普遍。不打電話並不代表孩子不愛你,不想這個家了。剛開學的時候,有些孩子可能天天往家裡打電話,一週後一切都步入正軌了,可能一週打一次,再後來一個月一次,最後可能就是沒錢的時候給你打電話了。

孩子上大學後有更繁重的學習生活等待著他,同時孩子要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他們有更豐富的業餘生活。他們會結交新朋友,或者談戀愛。大三後他們可能忙於考研,忙於答辯。總之他們會過得很充實。

孩子上大學後他們學會了獨立成長,再也不是那個事事都要問你的那個孩子了!你要給他空間但是如果你真的對孩子不打電話很在意的話,可以找個機會和他聊聊。“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也許孩子沒意識到“電話”在媽媽那兒有多麼的重要。

同時也要從自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你太嘮叨了?過問的太多了?有些媽媽事無鉅細,啥事都過問,今天吃什麼了?睡得好不好呀?等等,本來孩子要學習了,你這邊卻說個沒完。孩子都有電話恐懼症了。

說說我家孩子吧,我們家的孩子上大學的時候每週都給我們打電話,也就三,五分鐘,平時會發個信息。現在孩子畢業了,在外地結婚成家。我們有個良好的習慣,就是每天早晨在家庭微信群裡互相問候。孩子們出差或出遠門都會在群裡告知我們。弟子規裡有“出必告,返必面”,我們是“出必微,返必微”。

如果你贊成我的觀點,歡迎點評!給我家的溫馨微信群一個讚唄!今天下了小雪,看群裡。







一簾175


答:聽聽老幹部座談會說啥——

1、現在的孩子不犯錯誤算是好的,別指望他們會來想著你、照顧你。

2、在他們眼裡父母的錢和力是好的,連你的身軀都不待見。

3、他們與同學有說不完的話,與朋友有聊不完的天,就是與父母沒話可說。

4、有錢養好自己身體,配備齊全現代家電,提高生活質量,不然連孫孫都會嫌棄爺爺奶奶的淋浴房不高級。

5、自己食用好,穿挺刮,否則兒孫會嫌你沒派頭、丟他面子。

6、當然有孝順的好孩子,請看醫生的表揚:“當今只看見六、七十歲的低齡老人在伺候九十多歲的父母……”


綏格格


我在省內上大學,不過不是本地,也算是在外地吧,說說的我的經歷。

剛上的大學的時候,幾乎每週都會給父母打電話,節假日父母生日也都會打電話,這樣一直持續到大三。

後來到大三上學期的時候談了個女朋友,然後每週都會花很多時間陪她,特別是週末,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陪她,然後回宿舍很晚,所以,後來就很少給他們打電話了,除非是有事,剛開始我也沒有太在意。

到後來,我爸媽見我不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就直接給我打電話,問我在學校的一些事情和情況,偶爾跟我開玩笑說,有女朋友了,就把父母忘記了。

雖然只是玩笑話,但是,我也感觸到很多,畢竟我沒在家,家裡有爸媽兩個人,而且上班時間還不一樣,所以他們經常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很無聊。現在,我又不給他們打電話,他們更無聊了,一個人在家,心裡想的都是我,都在為我操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以後,我也有很多的感觸,確實是我沒有太在意爸媽的感受,只顧自己玩耍,雖然陪女朋友是應該的,但是抽空給爸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多關心一下他們,陪他們聊聊天,還是應該的,自己有這個時間,也有這個責任。

所以,我又回到了那個以前的我,每週都會給他們打電話,問一下家裡的情況,同時也跟他們聊聊我的近況


一飲山河盡了


我聽到一個大學畢業的高端人才,父母以農為生,把自已唯一的一個兒子供著上了名牌大學畢業後也找到了一個很體面的工作,這個該子一表人才。畢業後被一高幹女孩相中,然後結婚生子,本人在中國駐外大史菅工作。當然成了國家的人,盡忠就不能盡孝,工作脫離不開也是事實,但是自參加工作後兩三年也回不了一次,也不常給父母打電話,如果是父母給打電話去,也不多說什麼,只是問最近又沒錢了嗎?當然他每隔一段時間會給父母打些錢,但是錢能當做親情嗎?他的父母想見見孫子,兒媳婦也不習慣農村生活,也不向迴帶,每逢逢年過節,父母看到鄰居們的孩子帶著禮物和孩子回家看望父母,他心裡總是特別憋屈。回到家都是以淚洗面。特別是春節期間,老倆口呆在家裡連門都不出,在外人看來兒子乾的事不小,但是對這個孩子的父母來說心裡老是不高興。



用戶5871517439易學研


我孩子是去年上的大學,剛開始上大學的時候,很長時間沒聯繫我們,也沒給我們打電話,我當時想,也許因為剛上大學忙,沒時間打電話。隔了段時間還沒聯繫,我就坐不住了,主動用微信聯繫到他,跟他聊了聊,瞭解了他的近況。

這以後每隔時間,他中午休息的時候,會在微信跟他聊幾句,瞭解下他最近的情況。孩子在要生活費時,會主動聯繫我們,在節日的時候,會發個微信祝福一下!我一直關注他們學校的微信公眾號, 這樣能瞭解他們學校的活動,以便跟他聊天的時候有話題。

現在已經是大一下學期了,孩子不在家已成為習慣,我忙著自己的事情,只是隔段時間我會主動聯繫他,知道他在學校裡一切平安就行了!


低吟淺唱的花


這位友友妳好,妳提的這個問題又把我帶到九十年代,又讓我想起那些牽掛,痛楚的回憶。我兩個孩子從初中就離開家到縣城上學,才十一,二歲,而且隔著大海,一月回家一次,這中間的思念牽掛可想而知。

記得開學背看行李,帶上該帶的東西提包,坐船把兒子送到學校去,返回的路上眼淚從學校流到家,已記不得是過了一星期還是多長時間,大概是一星期。又去學校看兩孩子,船離碼頭還有幾十米,遠遠的望去,看著一排排的駭子擠的密密麻麻,象些小蟹子爬在岸邊,真怕他們一個不小慎掉到海里。船還沒靠穩,看見我那兒子的臉黃中帶綠,兩行滾煬的熱淚奪眶而出,人沒上岸已氣不成聲,這那是我的兒子。寫到這裡我的眼淚又不聽話的跑了出來。學校的飯可想而知,錢沒少花。孩子的個子總不愛長個。以後每次回家臉都是黃中帶綠,後來上了高中稍好一些。哪裡有錢讓駭子往家裡打電話,再說他們也沒時間,去打電話亭的老闆也是瞎亂收孩子的費

2003年非典考上大學,兩個駭子隔兩年先後都是趕上第一次國家讓交高學費。雖然宿舍都有電話,倆駭子也捨不得打電話,這也願父毋的經濟實力不夠,都是我打給他們,他們也很忙的,有時有點時間又被同學叫去忙別的。所以做家長的理解吧,家長有時間就打給他們吧,還得他們有時間接。那時都沒手機,通個電話比現在都貴。


藍天白雲168


我上大學的時候,剛開始一個星期一般三四個電話,節假日,父母生日是一定不會錯過的。後來大三大四了,就一週兩三個。我哥就很少打電話回家,有時候一個月一個,甚至更久。我媽說他們剛開始還心裡不舒服,這孩子出去上學,就跟失聯了一樣,不到沒有錢不打電話。後來想通了。孩子們早晚有自己的生活,他們不會把父母當做生活的中心。然後我媽現在就是她的生活她自己是中心,她吃喝玩樂,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有自己的娛樂。其實我覺得這樣很好,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稍微多付出一些精力去教育孩子,等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就讓孩子自己去生活,父母不要緊緊圍繞著孩子轉圈,要有自己的圈子,要不然等孩子長大了,出去上學了,出去工作了,會覺得很空虛。最好的狀態就像抖音之類上拍的視頻那樣,孩子能心態很好的說,父母是真正的愛情,孩子是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