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街上看過這樣的場面?媽媽生氣地對著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哭得鼻涕眼淚直飛,甚至可憐兮兮地跟在後面叫著媽媽。

許多媽媽這樣當眾發脾氣的時候,認為是孩子做錯了才惹得自己這樣。但是媽媽不知道自己的一時氣話,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人生影響。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在《超級育兒師》裡看到一對素人母子,3歲的兒子經常蠻不講理,只會歇斯底里地哭,母親非常暴躁,習慣用大吼大叫來解決一切問題。

節目組跟拍了母子相處的一些日常:孩子跟著媽媽逛菜場,他對菜場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媽媽毫無耐心地打擊孩子:“不許再煩我了!不許再問我了!”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從菜場回去的路上,孩子一直小跑跟著媽媽,哭著喊著要媽媽抱,媽媽絲毫不安撫孩子的情緒,只會重複著對孩子吼:“我拎著東西怎麼抱你?”孩子在家裡玩小汽車,發出了聲音,媽媽瞬間暴跳如雷:“你不許發出聲音!我最討厭吵了!”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後面大家都能預料到孩子的情況了,孩子有一天不再喊著哭著要媽媽抱,看到媽媽回來也不再好奇得問東問西。反而孩子變成了一個懦弱怕生的人,不敢去和外界接觸只喜歡在家獨處,甚至對方對自己做了無理的要求,自己也無法反駁。

此時的媽媽只能搖頭嘆氣,“為什麼我的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家長總覺得孩子沒有出息,是孩子個人的問題,殊不知,正是因為寶媽的育兒方式不正確,才把孩子養成一個窩囊廢。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尤其是家長有下面這幾種行為,最容易養出一個窩囊廢的孩子。

1、 吼罵孩子。

試想一下假如你回到小時候,因為不小心做錯了一件事,父母當著許多人的面對你大聲吼罵,身邊的親友也對你毫不留情地嘲笑。

此時的你,還會想主動靠近父母,主動去和那些陌生人交朋友嗎?孩子在被吼罵後,他的自尊心就開始受挫。他會認為自己在外人面前不受歡迎,會變得懦弱內向,甚至喜歡龜縮在家逃避外界的一切。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2、 溺愛孩子。

不少家長覺得,我並沒有用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為什麼孩子一樣很“窩囊”呢?這跟家長過於溺愛有關,在孩子小的時候,他被身邊的親人寵溺慣了,總認為自己值得最好的。

每次他一想要什麼,身邊都有人主動送東西上來。這樣的話孩子不願意去自己主動爭取,只願意等待他人的分配。到了家庭之外的世界,孩子的不主動爭取,只會讓孩子獲得更差的人生體驗。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3、 拿孩子做比較。

還有一些家長經常拿孩子做比較,明明孩子的成績一般,偏偏要對標全年級第一。明明孩子的運動細胞一般,偏偏要對比那些體能小健將。

家長對於孩子過於完美的要求,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比不上任何人。他們會因此變得自卑,甚至對待所有事情都顯得自暴自棄起來。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4、 打擊教育

更多的家長會對孩子實行打擊教育,美其名曰是不讓孩子教育,實際上就是在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當一個孩子沒有了自信,他做什麼決定都會開始猶豫不決,甚至連第一步都不敢邁出去。多多在家鼓勵和支持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去打擊孩子,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我終於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窩囊廢”,寶媽的育兒經,值得家長反思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家長要想把孩子煉成一塊美玉,就需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澆灌他。不想著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卻期待著孩子某天自己成才,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好孩子的背後一定都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教育好了孩子,孩子在外才能變得更加獨立自信!


我是麗寶的媽咪,一名高級育嬰師,我會持續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幫大家解除生活中關於孩子的困擾。如果您有關於孩子的疑惑和不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成長,營造育兒小課堂。也希望我的一些建議可以幫到大家,喜歡的話歡迎轉載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