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農民黃蕭養犯事入獄,不久,他帶著一把斧頭越獄,並組織一群人攻城略地,目標直指廣州。明英宗聽到消息,忙點將派兵,前去征討。途中,明軍將領想:一群烏合之眾,值得如此小心對付嗎?於是他們在船上喝酒聽歌,誰知黃蕭養早已派出船隻逆江迎戰。
結果,明軍總指揮落水溺死,副總指揮王清被活捉。黃蕭養讓人用繩子牽著王清來到廣州城下,讓他勸降城上的將士。城上的將士氣得七竅生煙,立即擺開陣勢罵王清。黃蕭養一看對方不買叛徒的賬,於是換了個地方,讓王清繼續對城上喊話,結果王清被亂箭射死。黃蕭養下令儘快攻下廣州。
廣州岌岌可危,雞毛信一封封地送到英宗的手中。大臣面面相覷,沒人敢領任務。這時,一個人挺身而出。大家眼睛一亮,但看清自告奮勇的竟是都督同知董興時,立刻洩了氣—董興手段不辣,難以統攝部下,當個先鋒還行,如果實在要去,結果定如王清一樣。可董興堅持要去,英宗無奈,只好死馬當活馬醫。
大臣們唉聲嘆氣地想,這些士兵大概也要成異鄉之鬼了。他們甚至想,估計董興走到半路,大軍就會譁變。可這支軍隊紀律嚴明、號角震天,因為董興有高人相助。
這個高人叫馬軾,曾是落魄書生,當年流浪京城時遇到董興,交談之下,董興大驚,馬軾竟是個治軍高手,於是將他尊為上賓。
軍隊出發後,董興只管抱著統帥大印安閒度日,治軍的事全部交給馬軾。馬軾宣佈軍中紀律後,有士兵不遵守,他知道董興好說話,被抓也就做個保證而已。可馬軾並未報告董興,直接將他按軍法處置,那些驕縱的士兵再也不敢為非作歹。
馬軾不只善於治軍,更善於謀劃,簡直是半仙一樣的人物。因此,董興的統帥當得很輕鬆—遇到事了,托馬軾辦理;有疑難了,向馬軾討教;要出征了,讓馬軾規劃。有人勸董興別太信任馬軾,還在暗地裡笑話他沒主見。董興一笑,說馬軾有能耐,自己應該相信他。
明軍一路順風順水,直指廣州,此時已是1450年,黃蕭養的兵力果然呈幾何數字增長,“賊舟千餘艘,勢甚熾”。董興這邊呢,人數就顯得不足了。那些明軍大概想到了王清的結局,個個膽戰心驚,勸董興暫時躲起來,向朝廷請求支援。
董興一聽,連連點頭,可馬軾不同意——讓朝廷派軍隊來顯然是不現實的,此時土木堡之變剛結束,明景宗剛登基,別說皇帝手裡沒兵,就是有兵也派不出,因為瓦剌軍隊正使勁攻打京城呢。而廣州城裡的百姓伸著脖子等待救援,如果此時帶著廣西驍勇善戰的士兵內外夾攻,打敗敵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董興聽了,立刻同意,發起進攻,大敗黃蕭養的軍隊,黃蕭養也中流矢而死。一場亂局就此平定,董興升任右都督。有人說董興只有匹夫之勇,能建此功純屬僥倖。其實,他能發現馬軾這樣的人才並充分信任對方,何嘗不是一種才能?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餘飛魚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閱讀更多 淘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