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不作死不會死,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如何失去霸業?

一些人認為英國浴血奮戰成為二戰最大輸家 其實此話不通,英國自作自受失去霸業。

不作死不會死,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如何失去霸業?

一、英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是德國擴張的幫兇

英國面對希特勒上臺後的擴張政策,無論是1936年德軍無視《凡爾賽和約》破壞萊茵區非武裝地位,還是1938年德國踐踏《凡爾賽和約》“德奧不得合併”規定吞併奧地利,英國都是自撤藩籬坐等被德國反噬。如果英國及時支持法國遏制德國,哪裡會有德國一步步做大甚至1939年吞併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莫斯科會議上蘇聯提議英法蘇聯合反對納粹德國,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再版,蘇聯都願意提供120個師從東線支援英法兩國,結果英國竟然說自己只能提供不足10個師,這讓蘇聯如何看待英國的誠意?蘇聯轉而與德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觀望德國與英法爭鬥,完全是英國綏靖政策造成的。

德國偷襲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竟然在西線坐觀波蘭崩潰,沒有象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立即用自己強大的海軍封鎖德國海岸線,甚至沒有切斷瑞典鐵礦輸入德國的波羅的海航線,救援丹麥、挪威也不積極。直到德國從西線發起進攻,英國才慌忙派兵到法國與比利時參戰,但強大的空軍卻沒有壓制德國裝甲兵而是撤回本土,直接導致法國失去英國掩護後崩潰。正是因為英國縱容德國擴張,這才導致德國一步步發展壯大甚至威脅英國本身。

不作死不會死,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如何失去霸業?

二、英國沒有積極進攻德國

希特勒的擴張是拿破崙戰爭以來英國本土第二次收到歐陸強國危險,與拿破崙戰爭時期相比,英國這次表現甚為不積極。當年英國出錢出錢支持歐陸各國反抗拿破崙,甚至派出大軍直接與拿破崙在歐陸交戰。但這一次英國卻基本只有招架沒有還手。

英國有歐洲第三的工業生產能力,有歐洲最強大的戰略空軍與歐洲最強大的海軍,但英國卻一直很保守。如果英國用他獨步歐洲的強大戰略空軍不間斷轟炸德國控制區的鐵路、公路、橋樑、機場、港口、雷達站,如果英國利用其僅次於美國的強大海軍封鎖德國控制區全部港口甚至不斷襲擊防守薄弱的德國控制區沿海城市,如果英國出錢出錢支援歐陸各國特別是東南歐、西北歐各國抵抗組織甚至支援中國抗戰牽制日本,德國能如此猖獗?

蘇聯蒙受德國三分之二兵力的進攻,蘇聯接受美國援助不足英國一半,蘇聯最附屬東歐地區多半被德國佔領,但蘇聯工業卻可以出現戰時繁榮。英國自己的不爭氣甚至坐等美國拯救,焉能保持霸權地位?焉不知上帝拯救自救者?

不作死不會死,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如何失去霸業?

三、英國殖民體系瓦解是歷史必然

最早的殖民大國是西班牙、葡萄牙,l兩國甚至通過“教皇子午線”瓜分世界,也成為15世紀末到18世紀中的兩大殖民強國。但隨著英國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英國、法國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為全球兩個最強大的國家。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工業革命把英國推上了世界霸主寶座,卻被德國、美國甚至蘇聯迎頭趕上,這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霸業全面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淪為世界第四號工業大國,已經不如美國、蘇聯與德國。但此時英國卻有全球最多的殖民地,豈能不被德國眼紅甚至被美國、蘇聯反感?

趁著英國被德國削弱又自己不爭氣,美國也就與蘇聯開始分享英國的霸權。雖然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美國與蘇聯邀請英國參加,但誰都清楚英國根本沒有與美國、蘇聯討價還價的實力。

英國自己的衰落,這才是導致英國殖民體系崩潰的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是加速英國現出原形,而不是導致英國衰落。英國那麼強大的工業技術,那麼先進的武器,那麼廣闊的殖民地,卻沒有與德國、日本血戰到底的決心,只能跟著美國坐等勝利,甚至多次坑害中國這些盟國,這樣缺乏勇氣的國家當然難以持續霸業。

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一個國家必然自己不爭氣才會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