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追忆普陀七十年|“80后”小商品市场,藏着太多人的记忆!

追忆普陀七十年|“80后”小商品市场,藏着太多人的记忆!

1982年1月,陕西北路小商品市场建成开放。

追忆普陀七十年|“80后”小商品市场,藏着太多人的记忆!

1982年,陕西北路小商品市场建成开放,是全市较有影响的小商品市场

普陀区地处上海西部交通要津,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各类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和发展各类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979年后,区内各类专业贸易市场进入大发展时期,不仅恢复了三官堂桥、宜川路、光新路等老农副产品市场,而且新建了沪西综合市场、三官堂桥禽蛋市场、陕西北路小商品市场及陕西北路商品调剂市场。

1981年,普陀区政府投资8万元,新建陕西北路市内小商品市场,占地1400平方米。最早设摊商贩仅50余户,至1990年,发展到180余户。上市品种有小百货、服装、童帽、玻璃、陶瓷、皮革、塑料、尼龙制品等80余种,多数是自产自销;还有修理钟表、拉链、配钥匙等服务性行业。市场内进行批量销售的品种有腈纶针织衫、尼龙衫等各种服装,远销新疆、山西、安徽、湖南、辽宁等省区。该商场还为商贩提供市场信息,组织货源,指导生产,开展代购、代销、代运、代储服务,为顾客来料服装加工,实行剪裁、拷边、缝纫一条龙服务。销售金额逐年上升。1982年,销售额为158.74万元。至

1990年,销售额增至1157.83万元。1983年被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984—1990年,连续被评为市工商行政管理行业的文明集市。

链接一:三官堂桥禽蛋市场

三官堂桥禽蛋市场的前身是三官堂桥农副产品市场。20世纪20年代就已是全市有名的农贸集市之一,一直延续至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该市场曾一度停办。改革开放后,于1984年10月,开辟300米长的鸡市场,改名为三官堂桥禽蛋市场。1987年,曹杨路桥北首兴建占地1800平方米的2层交易楼,底层以活鸡、鲜蛋交易为主,二楼为禽蛋加工、各种副食品和南北干货、土特产的交易场所,并建造了吴淞江水上专用码头。市场同6省1市40多个县600多个单位和养鸡专业户、贩运户建立了购销关系。1990年上市活鸡1383.97万公斤,是1980年9.87万公斤的140倍;成交金额9556.29万元,占全区农贸市场成交总金额的36.73%。该市场上市活鸡占全市活鸡交易总量的80%,在全市129个集市中独占鳌头。从1987年起,该市场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市。1994年,三官堂桥禽蛋市场在曹杨路1481号易址重建,并于次年秋天建成使用。2010年1月,为迎接上海世博会,市场经营管理方投入将近1

300万元,改善了各项设施。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改善城市环境,2013年10月1日,封门移交真如副中心。

追忆普陀七十年|“80后”小商品市场,藏着太多人的记忆!

1987年,三官堂桥禽蛋市场在曹杨路60号落成营业,是全市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1994年11月在曹杨路1481号易址重建,1995年10月15日建成启用。

链接二:上海市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上海曹安路市场

上海曹安路市场是上海曹安菜篮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资产,创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近100亩,是农业部审定批准的全国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全国农贸市场50强,是中国商业联合会、国家统计局评定为行业前百强的大型综合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011年市场完成农副产品成交额40.16亿元,成交量46.81万吨,成为供应上海1/4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是上海地区与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蔬菜集团呈三分天下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其每天在CCTV-2公布的批发价格已成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农副产品批发指导价。为了适应区域调结构、转产能的发展需求,曹安路市场于2013年3月1日正式关闭。

追忆普陀七十年|“80后”小商品市场,藏着太多人的记忆!

1995年,普陀区曹安路市场被国家批准为全国23家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定点市场之一,是全市唯一定点授牌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