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他曾任兩廣都督,雖然與孫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他曾任兩廣都督,雖然與孫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兩廣都督陳炯明

孫中山在美洲時期,為了革命需要,著手改造致公堂,曾手訂致公堂章程。致公堂兄弟為辛亥革命立下汗馬功勞,後被陳炯明改組為致公黨,至今仍作為民主黨派參政議政。

陳炯明,名捷。受嚴復思想影響,字競存,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意。 1906年,經老師朱執信介紹引薦孫中山。武昌起義勝利後,陳炯明在惠陽淡水組織民軍發動起義,光復惠州,建立新政。同年11月17日,經粵軍都督胡漢民提議,廣州各界代表補推陳炯明為副都督。陳炯明遂率部“循軍”1萬多人抵達廣州,開始進入廣東軍政統治。在全權代督廣東20余天和以後接受胡漢民委任廣東警衛軍總司令、廣東靖綏處經略期間,陳炯明興業、辦學、練兵、禁毒,頗有政聲。

1916年8月25日,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軍政府第一軍總司令。翌年7月,陳炯明以“護法”為旗幟率領被孫中山稱為“今日南方為護法而戰之真正愛國陸軍”的“援閩”粵軍奉命援閩,於漳州建立閩南護法區。在“建立新社會”、“提倡新文化”的口號下,整軍治武,刷新政治,創辦《閩星》半週刊和《閩星日刊》,宣傳社會主義,建立享譽中外“漳州政績” 。陳炯明在漳州兩年,引起很大的反響。德國的報紙讚譽漳州是“東方一顆明星,正在放出光芒”。蘇俄派了代表來訪問。一些“左傾”的北大學生,到漳州遊覽後,在《北京大學學生週刊》報告,說在漳州所實行的措施,“共產時代當亦不過如此”,並讚美漳州為“閩南的俄羅斯”。

他曾任兩廣都督,雖然與孫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陳炯明都督府

當時五四運動風靡全國,陳炯明招致一班“自由社會主義者”,劉師復的舊信徒(時劉已去世三年)到漳州“刷新教育,編印書報,丕變社會風氣,提高民眾知識,然後就此二十六縣建為一個健全的獨立自治區,予國人以觀感,從而促進全國的革新”。 1920年5月5日,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陸軍部長、內務部長、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1921年陳炯明率軍平桂,主持桂人治桂,時稱“兩廣都督”。

對於後來陳、孫的決裂,後世解說紛紜。陳氏後人及最新研究主要認為陳炯明認為,孫中山當時就任非常大總統不合時,而且他並不贊成北伐,主張聯省自治。建議把廣東這個南方省份作為模式推廣到全國,這與力主北伐統一全國的孫中山的主張有著極大差異,兩人矛盾逐漸激化。1922年3月,孫中山撤銷其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內務總長職,只留陸軍總長職,最終導致“六·一六”事件的發生。

儘管陳在政治上仍存有爭議,但在私生活及操守方面,陳炯明與人們通常理解的軍閥作風完全不同。他不僅頗有文采,而且廉潔自持,不蓄私財,在生活方面也相當嚴謹,自己還以不二色感到自豪。

他曾任兩廣都督,雖然與孫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今天位於惠州的陳炯明墓

1933年,陳炯明在貧困中病死於香港,下葬竟然要用其母所備的棺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