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他曾任两广都督,虽然与孙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他曾任两广都督,虽然与孙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两广都督陈炯明

孙中山在美洲时期,为了革命需要,着手改造致公堂,曾手订致公堂章程。致公堂兄弟为辛亥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后被陈炯明改组为致公党,至今仍作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陈炯明,名捷。受严复思想影响,字竞存,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 1906年,经老师朱执信介绍引荐孙中山。武昌起义胜利后,陈炯明在惠阳淡水组织民军发动起义,光复惠州,建立新政。同年11月17日,经粤军都督胡汉民提议,广州各界代表补推陈炯明为副都督。陈炯明遂率部“循军”1万多人抵达广州,开始进入广东军政统治。在全权代督广东20余天和以后接受胡汉民委任广东警卫军总司令、广东靖绥处经略期间,陈炯明兴业、办学、练兵、禁毒,颇有政声。

1916年8月25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军政府第一军总司令。翌年7月,陈炯明以“护法”为旗帜率领被孙中山称为“今日南方为护法而战之真正爱国陆军”的“援闽”粤军奉命援闽,于漳州建立闽南护法区。在“建立新社会”、“提倡新文化”的口号下,整军治武,刷新政治,创办《闽星》半周刊和《闽星日刊》,宣传社会主义,建立享誉中外“漳州政绩” 。陈炯明在漳州两年,引起很大的反响。德国的报纸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苏俄派了代表来访问。一些“左倾”的北大学生,到漳州游览后,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报告,说在漳州所实行的措施,“共产时代当亦不过如此”,并赞美漳州为“闽南的俄罗斯”。

他曾任两广都督,虽然与孙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陈炯明都督府

当时五四运动风靡全国,陈炯明招致一班“自由社会主义者”,刘师复的旧信徒(时刘已去世三年)到漳州“刷新教育,编印书报,丕变社会风气,提高民众知识,然后就此二十六县建为一个健全的独立自治区,予国人以观感,从而促进全国的革新”。 1920年5月5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陈炯明率军平桂,主持桂人治桂,时称“两广都督”。

对于后来陈、孙的决裂,后世解说纷纭。陈氏后人及最新研究主要认为陈炯明认为,孙中山当时就任非常大总统不合时,而且他并不赞成北伐,主张联省自治。建议把广东这个南方省份作为模式推广到全国,这与力主北伐统一全国的孙中山的主张有着极大差异,两人矛盾逐渐激化。1922年3月,孙中山撤销其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内务总长职,只留陆军总长职,最终导致“六·一六”事件的发生。

尽管陈在政治上仍存有争议,但在私生活及操守方面,陈炯明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军阀作风完全不同。他不仅颇有文采,而且廉洁自持,不蓄私财,在生活方面也相当严谨,自己还以不二色感到自豪。

他曾任两广都督,虽然与孙中山有分歧,但平生行事很有操守

今天位于惠州的陈炯明墓

1933年,陈炯明在贫困中病死于香港,下葬竟然要用其母所备的棺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