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1960年,雅加達的天際線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個幾百年前就輸出胡椒和香料的歷史名城,一座座地標拔地而起,儼然變身為國際大都市。而此時,經歷過兩次投資失敗的黃奕聰,也等待著命運的鉅變。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從東爪哇的泗水市到西爪哇的西冷縣,黃奕聰兩次斥巨資購買的農業園和工廠,因為工人經常罷工無法獲利,只好被忍痛賣掉。他總結了失敗的教訓,移居雅加達,創辦“金光公司”(C.V.Sinar Mas),經營農土特產品進出口業務,輸出的主要產品是他曾經營過的拿手產品:椰幹及肉豆蔻,輸入則以煙紙、丁香及紡織品等。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黃奕聰解釋為什麼會選擇“金光”這個名字:“金子是世界上最有價值和貴重的東西,而閃光的金子則意味著有好福氣。黯淡無光澤的金子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即使有,也無法和爍爍閃光的金子相比。”

誰也不曾想到,這個當初規模有限的中小企業,經歷過數十載風雲詭譎,波瀾起伏,最終成為了印尼第一大財團及全球華人第七大財團。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旗下擁有製漿造紙、金融、食品加工以及房地產四大支柱產業,同時涉足煤礦及移動通訊等產業,註冊法人公司400多家,擁有員工20萬人,資產超過200億美元。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而《亞洲全球》雜誌公佈的2011年印尼十大富豪排名,黃奕聰以120億美元家產晉升為印尼首富。《福布斯》雜誌公佈的2013年印尼富豪榜,黃奕聰及其家族以70億美元資產排第二位。2018年,黃奕聰以86億美元位列福布斯2018印尼富豪榜第三位。

從街頭小販到印尼首富


1921年,黃奕聰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羅溪鎮。1930年,隨母親離開家鄉,到印尼蘇拉威西的望加錫與父親團聚,小小年紀的他,一邊在華文學校唸書,一邊幫助父親料理小雜貨鋪,稚嫩的肩膀,早早負擔為家庭分憂的重任,這也培養了他敏銳的商業嗅覺。

1942年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印尼各地後,正在高中學習的黃奕聰被迫輟學。不久他自己向一些糖果、麵包、餅乾等商家賒購一些食品,到望加錫各地沿街叫賣,獨立謀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荷蘭殖民軍捲土重來,侵佔了沿海各大中城市,印尼人民展開了爭取民族獨立的解放鬥爭。當時各種食品及日用品奇缺,特別是印尼共和軍控制的地區更是如此。黃奕聰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開始自營食雜店。24歲的他擁有了一家小型麵包餅乾廠,將其產品供應蘇拉威西中部及北部地區,同時又從這些著名的椰乾產地購買椰幹到望加錫經營銷售。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50年代初,他開始直接從椰農手中收購椰子,加工幹銷售到爪哇泗水、雅加達等地,每月可銷售一千噸左右。隨著經營的順利發展,五年間,他已成為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椰幹商,也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

“父親是一個天才,他從小就知道,吃東西對於人們來說最重要,所以我們一直走食品路線。”長女黃秀華回憶。

金光公司在成立之初的幾年裡,並沒有什麼大作為,然而, 1967年印尼政府頒佈“印尼華人的基本法令”,其中規定動員和利用華人資金積極參與印尼各項社會經濟建設。黃奕聰敏銳地認識到這是發展企業的大好時機。因此,他集中力量重新經營椰幹生意。1968年,他開始籌備建立椰油煉製廠。他和林紹良(三林集團)共同投資2000萬盾,正式創建了“印尼萬雅老比東油廠”(Pabrik Bitung Manado Dil Indonesia)簡稱“比摩利油廠”(Bimoli),生產銷售以“比摩利”為商標的食用油。從此,金光公司屬下椰油企業生產的食用油佔全印尼食用油總量的一半,黃奕聰因此有“椰幹大王”和“椰油大王”之譽。但經營到一定階段,金光集團和三林集團的矛盾和分歧開始出現,直到1990年,黃奕聰將股份全部轉讓。分道揚鑣後,他另起爐灶,創建“菲爾瑪”(Filma)食用油企業,銷售頭三個月,平均每月銷售量即遞增40%,第一年即獲利140億盾,一舉收復了半壁江山。

對於當初的“姻緣散盡”,黃奕聰看得很淡,他對子女說,比摩利就是個婷婷玉立的女兒,出嫁總是難免的。

70年代中,黃奕聰的“金光集團”在經營發展食用油企業的同時,還開始參與發展造紙工業,這也為日後的亞洲漿紙業公司(APP集團)打下伏筆。隨著該企業集團的不斷擴展,造紙工業已成為“金光集團”中比食用油企業經營規模更大、利潤更豐、地位更重要的首位核心企業。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黃奕聰意識到,創辦一家銀行已成為該集團的迫切需要。辦銀行既可為“金光集團”各企業的經營活動、融資、信貸及結算等提供便利,又可向金融銀行業擴展,壯大“金光集團”的整體實力,向多元化企業集團進一步邁進。與此同時,“金光集團”可以銀行為核心,作為組織、協調各企業資金配置及企業擴展的後勤部和參謀部。

因此,1982年8月,黃奕聰的“金光集團”投巨資收購不起眼的 “印尼國際銀行”。他高薪聘用了一批受過高等教育,有工商管理、金融、財會等專業學歷的專業人員擔任各部門領導職務。整頓之後,“印尼國際銀行”獲得迅猛發展。到1984年,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該行資產總額即增至600億盾。1989年10月,“印尼國際銀行”股票正式在雅加達及泗水兩市的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此時,該行的總股票為3億股,總金額為3000億盾。

但是,正當黃奕聰從椰子大王、造紙大王一個華麗轉身晉身為金融銀行界新貴時,史無前例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印尼是受衝擊及打擊最嚴重的重災區。金融危機不僅在金融、銀行業體制,結構、資金及融資以至信譽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且使印尼的政治、政局、經濟企業的演變、社會治安及宗教、種族等一系列問題都產生了連鎖反應。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由於印尼盾嚴重貶值、政局及社會持續動亂,財政經濟陷入極度困難,市場蕭條,生產建設及商貿一度陷入混亂。金光集團下屬各業因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及損失,同時還潛在的隱藏著不少的風險及困難。但是由於金光集團所經營企業取得的成就和實力,黃奕聰家族充分利用其集團的威望、信譽及善於駕馭企業運作的才能,因此從1997到1999年間,除在棕櫚等農業種植及農產品加工食用油等方面受到一定打擊及損失外,集團財務債務危機整體尚未完全爆發及形成重大危機,以致無法運作。相反,在某些方面,特別是漿紙品業和房地產還有所發展。

金光集團的亞洲漿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先後投資興建了4家漿紙品工廠企業,1997年至1998年淨利潤額超2000萬美元,總資產近30億美元。而亞洲漿紙在印尼本土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因為80%商品出口,收入美元,所以避免了貨幣貶值的損失,同時還降低了成本,保持良好利潤增長。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而金光集團早在80年代就涉足的地產業,也在此時幫助集團扭轉局面。旗下僅其在雅加達近郊的衛星城,就佔地6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80萬。發展至今,金光集團也已成為印尼三大房地產開發商之一,項目拓展至整個東南亞以及中國大陸。

雖然金融危機後,金光集團完全退出了印尼國際銀行。但2005年,金光再出重拳收購了印尼的SHINTA銀行,並於2007年將其更名為金光銀行,重新在金融行業站穩腳跟。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黃奕聰像所有大企業家一樣雄心勃勃,對各種領域都充滿興趣。在上世紀90年代初,金光集團就加快了多元化發展的腳步,從塑料產品、電力能源、化工原料、到農、林、漁業的擴展。

隨著商品大幅漲價,以及從地產行業得到的豐厚回報,黃奕聰的資產也一路暴增,2011年達到120億美元,成功登頂印尼首富。

商海沉浮,信義為本


黃奕聰永遠都記得,1930年,他跟著母親,踏上一艘從廈門開往印尼的輪船。在此後十多天的航程中,他被海浪的顛簸折磨得死去活來,而母親不停地安慰他:“孩子,海再大也有岸,岸就在前面。”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岸,就在前面——也許正是因為這句話,讓他每次都能在困境中咬牙度過難關。

他曾表示,印尼自然資源豐富,華人只要稍微動動腦筋,好好做事,就能成為富翁。但事實上,曾經的政治動盪、時局不穩定以及排華勢力的干擾,讓華人在當地的發展舉步維艱。黃奕聰曾一次次身處險境,但始終嚴守“信、義”之心,贏得了口碑,扭轉了局面。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由成敗看人性,成功時懂得回饋社會,失意時亦不負人,這便是大成者。

黃奕聰靠椰油生意起家,但生意剛起步,就遭遇了破產危機。

1948年的一天,黃奕聰乘帆船到西拉耶島收購椰油,經過了兩天兩夜艱難的水程,返回望加錫的時候,卻被軍隊強制性低價收購了,導致他血本無歸。他變賣了所有家產,還不夠還債,於是讓妻子把值錢的嫁妝拿出去典當,說:“現在我拿你的,將來十倍還你,但是我不能對朋友失去信義。”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而類似的考驗,在他進入造紙業之後,又遇到過不止一次。

1989年,斯里蘭卡共和國的兩家紙廠遭到破壞,停止了生產。當時正值學校要開學,各種筆記本、練習本等奇缺,斯里蘭卡政府即要求“金光集團”的吉偉化學造紙廠在三週內提供2500萬本練習本等紙製品。該廠接此任務後,夜以繼日地連續生產,按時將產品送到了斯里蘭卡,解決了該國的燃眉之急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印尼盾大幅貶值,紙漿價格一跌再跌,從每噸600美元降至300美元,棕櫚油售價也從每噸600美元跌至200美元。而把紙漿和棕櫚油作為核心業務的金光集團遭遇重創。黃奕聰本可以申請破產,把債務全部轉移,日後等待時機東山再起,但他拒絕了。

“我畢生做生意,起起伏伏四五次,卻始終堅持將信用、人格擺在第一,絕不欠人家一分錢!生意難做,但咬著牙還是熬過來了。”肩負20多萬員工的生計,黃奕聰靠著過人的膽識和毅力,對集團進行壯士斷臂式的大整合,捱過最辛苦的日子,用四年時間,償還了60億美元的鉅額債務,這更讓金光集團信譽大增,重新成為商界翹楚。

幼子黃榮年說,父親幾次跌倒,因為時代的不同、政策變了,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幫他,因為他的想法就是不能因為有什麼挫折不把債還掉,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黃奕聰說他一生從未毀過約,從未欠別人一分錢,這對於一個商人來說,是有著千金重的大擔當。

解不開的故鄉情


1955年,象徵著亞非國家獨立自主的萬隆會議在印尼召開。周恩來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赴會,黃奕聰與一些鄉親代表錫江華僑前往萬隆,參與歡迎、接待和保護總理的工作。會議期間,周總理接見了印尼華僑華人代表,黃奕聰因此得到與周總理交談的機會。周總理對他少小離家卻能講一口流利普通話大加讚揚,勉勵他再接再厲學好中文,弘揚中華文化,還建議他將孩子送到中國學習中文。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回到錫江的加中,他對尚在唸小學的黃志源和黃鴻年說:“你們做好準備,我隨時都會把你們送回中國上學。”

1960年,黃奕聰果然把兩個兒子送回中國求學。長子黃志源在1963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而次子黃鴻年也在中國度過了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歲月。當兩個少年千里迢迢踏上祖國的熱土,他們不曾想到,他們與中國的不解緣分才剛剛開始。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後,黃奕聰就前往中國投資,黃志源親自坐陣,在中國投資了大型造紙企業——APP(中國)。

到2014年底,APP(中國)已擁有總資產約1,471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造紙企業、中國最大的工業造紙企業等20多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遍佈國內各地,並擁有金東“太空梭”、“唯潔雅”、“清風”等著名品牌。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依託中國市場,金光集團還成為唯一躋身世界紙業十強的華人企業。

除了紙業,金光也將食品、食用油、地產、金融等業務引入中國,如開發了金光外灘中心(上海威斯汀酒店),北外灘新地標“金光中心”等項目,設立了寧波國際商業銀行。

黃奕聰在大陸的投資,之所以能如鯤鵬展翅,用他的話來說,是由於輔佐他的兩個兒子在中國讀書時瞭解了中華文化之精髓。

帝國守衛者


黃奕聰性格豪爽,敢作敢當,講話直接又果敢,總是許多朋友願意與他合作、幫助他。但在困境中時,有一次遇到一個朋友,對方竟然轉臉不堪他,這件事讓他很心疼,跟兒女們提起此事,總說人要自立。

六子兩女回憶起父親時,總是不約而同地提到他的嚴厲。

長女黃秀花說:我爸爸是一個很嚴格的人,很兇,教導我們也非常嚴厲,每天的事情必須當天做完,不管多晚。每次做錯一件事,就會教訓你幾天幾夜。有時候我都哭了,不明白為什麼要為一兩毛錢的事情這麼緊張。”

印尼金色光芒:從沿街叫賣到印尼首富這個羅溪人一生恪守“信義”


他的生意哲學: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魔鬼在細節處),所以他把子女們送到集團各公司的基層,從最辛苦的工作做起,並且要求他們事事做到完美。幼子黃榮年回憶說,從日本留學回到印尼,父親就讓他負責收購椰幹。每天坐著顛簸的小船去小島上驗貨、進貨,晚上如果來不及返程,就蜷在悶熱的船艙裡湊合一宿,全身上下被汗水浸透。

而正是有了這些磨練,如今,學貫中西的兒女們把持著金光集團的各項產業,用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將父輩的事業進一步發揚光大。

如今,黃奕聰老先生已經離開,金光集團也早已進入了第二代管理的時代,但沒有當年父輩頭頂烈日、腳踏黃土的開天闢地,就不會有今天的卓越成就。那種與生俱來的勤勞、勇敢、赤誠、信義……就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金子,鑄就了這個金碧輝煌的商業帝國。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