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尿酸高导致的左脚痛风应该怎么治疗?

LFST


尿酸高导致的痛风治疗,一是急性痛风发作期的止痛治疗,二是痛风发作终止后的降尿酸治疗。

一、急性期止痛

痛风发作的处理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迅速止痛,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办法。常用三类药物: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解热止痛药)和激素,其中,前两者是一线药物,应该首选。

1、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特效药,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具体用法:开始口服2片(0.5mg/片),1个小时后用1片,12小时后再用1片;以后每次1片,每天2~3次。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长期使用可导致转氨酶升高,白细胞降低,肾功能损害等。

2、非甾体抗炎药: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解热镇痛药,这一类药家族庞大,成员众多。常用的有扶他林、布洛芬等,以及新型的止痛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后者的副作用小,建议选择。

非甾体类消炎药主张早期和足量使用,即在发作的前2天给最大量,等症状缓解后迅速减至常规剂量,疗程4~10天。

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比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此外,长期使用还导致肾损害。应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用药,而且禁止两种这类药物同时使用。

3、糖皮质激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不首选使用,只有当上述两类药无效,或者肾功能不好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时可选择使用。使用中效激素比如泼尼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泼尼松的用法:0.5 mg/kg/日,相当于泼尼松或者甲泼尼龙每天6~7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

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很多,比如向心性肥胖、感染、糖尿病、胃溃疡等,短期使用问题不大,主要预防胃肠道反应比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对严重痛风、剧烈疼痛者,可联合用药:比如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或者秋水仙碱+非甾类消炎药。不提倡非甾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激素的联合,因为二者对胃肠粘膜的损害都很明显,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对无法避免的胃肠道反应,可同时使用抑酸药比如拉唑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胃粘膜保护剂等。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要想避免痛风反复发作,最有效的措施是将尿酸控制达标,即偶尔发作的患者将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反复发作的痛风,或者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者痛风石的患者,应将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

尿酸突然降低,也可能诱发痛风发作。所以对降尿酸药开始治疗的时机还有争议,一般主张痛风发作终止后一周开始启动降尿酸治疗,但也有学者主张止痛的同时就开始降尿酸治疗。

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两大类:减少尿酸生成,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

1、抑制尿酸合成:

常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包括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1)、别嘌醇:成人初始剂量50~100mg/天,最大剂量600mg/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剂量为50~100mg/d,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应禁用。

别嘌醇可引起皮肤过敏及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剥脱性皮炎是一种致死性的超敏反应,常发生在HLA-B*5801基因阳性者,同时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肾功能不全者也易发生。HLA-B*5801基因在汉族人、韩国、泰国人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种人,推荐在服用别嘌醇治疗前进行该基因筛查,阳性者禁用。

(2)、非布司他:初始剂量20~40mg/天,最大剂量80mg/天。对肾脏安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减量,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时慎用。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

2、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50mg/天,最大剂量100mg/天,早餐后服用。对肾脏安全,肾小球滤过率20~60ml/min时,推荐50mg/天,肾小球滤过率<20 ml/min时,或者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腹泻、皮疹和肝功能损害等。

至于服用降尿酸药期间发作的痛风,现在的主张是继续服用降尿酸药,同时使用止痛药。


李青大夫


痛风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代谢嘌呤紊乱,如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伴组织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是由于尿酸水平过高,在血液中呈饱和状态,致使尿酸钠微晶体在软骨、滑膜及周围组织沉积,刺激细胞膜释放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氧化成致炎代谢产物,引起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


痛风引起的急性发作通常疼痛烈,难以忍受。因此急性期的止痛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 次选秋水仙碱,推荐使用剂量为0.5mg 一天三次,不建议参照说明书的吃法,因为参照说明书的吃法,属于大剂量疗法,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且试验研究证明,小剂量与大剂量止痛效果类似。

3. 肾功能不全,或者上述两种药物无效,可以选择强的松30mg 一天一次,连吃3-7天,停药,该药止痛效果明显,但通常不作为首选,是由于该药使用后,再次急性发作时,其他药物疗效欠佳,且容易导致痛风复发。

4. 其他的注意事项:抬高疼痛的肢体,局部冷敷,多休息,多饮水,急性期发作时不给予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药物降尿酸治疗。如果是在吃着降尿酸药物时出现痛风发作,则不必停用将尿酸药,继续服用。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低嘌呤饮食。


我是全科鲜医生,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还行,请给我一个赞,您的支持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动力,欢迎大家转发评论,谢谢!


急诊科鲜医生


尿酸高导致了痛风发作,是急性发作期须赶紧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尿酸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待症状缓解之后更多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调整。

如何缓解痛风急性发作?

就医是必须的,然后就是尽可能的卧床休息,抬高左腿,可以适当的冰敷来缓解疼痛,外用扶他林乳胶剂也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记住,此时千万不要泡脚按摩,不然容易造成血管扩张加重局部的红肿。

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尿酸的药,比如说非甾体类消炎药(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尼美舒利等)、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至于如何服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尤其是秋水仙碱,不良反应比较严重,如伤肠胃、抑制骨髓、过敏和肝脏损伤等,所以请一定在医生监护下服用!

待到急性发作期过去了,并不代表痛风就好了,对于风平浪静的临床缓解期更应注意,不然还会诱发痛风发作。生活中的调理最为重要,少吃或不吃高嘌呤的食物(动物内脏、火锅等),戒酒,多运动,多喝水来促使尿酸的排泄。


药疗君


由于我们足部血液循环检查,并且裸露在外,易受凉,所以足趾关节是痛风最常发生的部位,特别是大足趾第一跖趾关节,是最为常见的地方。


痛风发作时常常疼痛剧烈,常在夜间发作,可伴有关节的发红、肿胀和发热。面对足部痛风,我们需要积极止痛,以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题主左脚痛风发作,是常见的痛风发生部位,建议先积极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或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并注意抬高患肢,以增加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同时可冰敷患处,以减少炎性渗出。

我们在上述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休息为主,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不饮酒、多饮水和保暖。希望大家正确认识,痛风并不可怕,我们在疼痛症状缓解后,还需及时开始降尿酸治疗,以稳定控制病情。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发作时常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夜间甚至可以痛醒,以大足趾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可伴有关节发红、肿胀、发热。我们要重视痛风,急性期建议积极消炎止痛,待症状缓解后及时开始降尿酸治疗,以促进尿酸盐尽可能的溶解和排出,减少痛风急性发做的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正规治疗下痛风常可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大家切勿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痛风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机体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超过饱和度而出现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等软组织处所导致的。当我们在进食高嘌呤食物、饮酒、剧烈运动、手术等刺激下,常可引起机体的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在尿酸盐结晶沉积处可发生炎症反应而引起急性发作。痛风的治疗关键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和排出。所以,我们建议痛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改善生活方式和使用降尿酸治疗,以达到治疗目的。

痛风无论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①尽量避免进食动物内脏、带壳海鲜和肉汤,少吃动物性肉食和鱼肉;②增加新鲜蔬菜、粗粮、低果糖水果的摄入,每日可吃一个鸡蛋、可饮300ml的低脂或脱脂乳类及其制品;③积极戒烟、限制饮酒,急性期不能饮酒,缓解期可适当饮红酒;④多饮水,以白水为宜,也可饮苏打水、淡茶水和咖啡,但应避免饮用果汁、可乐等果糖丰富的饮料;⑤适当运动、休息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避免劳累、熬夜、焦虑、抑郁、暴怒等;⑦积极控制体重,肥胖者(包括腹型肥胖)注意减肥。


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具体建议为:①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可抬高患肢、冰敷患处,以减少水肿和炎症刺激,同时建议积极使用消炎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依托考昔等)或小剂量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②缓解期:应积极降尿酸治疗,可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控制血尿酸水平低于360umol/L或300umol/L(有痛风石或痛风频繁急性发作)为宜,但不宜低于180umol/L。


全科扫地僧


尿酸高导致的脚痛风,通常指的是我们脚的跖趾关节,因为这是痛风发作最常累及的关节——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即大家平时说的大脚趾。

但是这不代表说,所有的人得了痛风都是会以左脚疼痛为主要表现症状,实际上尿酸属于我们人体的一种代谢产物,会被带到血液中形成高尿酸血症。而血尿酸浓度高了,就会沉积成一种叫做尿酸盐的结晶,这种物质会随着我们的血液循环,沉积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问题。

沉积在我们的肾脏,就会影响我们的肾功能,造成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沉积在我们的尿路,就会形成尿路结石;

沉积在组织关节,就会形成痛风性关节炎,其实有接近50%的人会沉积在我们的脚跖趾关节,还有15%左右的人会沉积在足踝关节,指关节。当然:痛风大多数都发生在我们的下肢关节,尤其是脚趾,而且基本上属于单侧关节受累,这点常用来辅助诊断痛风。


所以,尿酸高导致的左脚痛风,我们先要认识到这只是一种普遍的痛风发作表现,但并不代表我们所有的人发生痛风都是左脚先痛起,像我见过的有的人是先膝盖疼的,开始还以为是膝关节半月板问题,结果拍完核磁共振发现没事,一查尿酸,700多。

接着再回到题目本身,尿酸高导致的左脚痛风该怎么治疗?

注意:不管是脚趾先痛,还是其他位置开始痛的,只要是急性痛风发作,治疗的原则都不是第一时间服用降尿酸药物,而是对症治疗!

不管你是服用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还是使用苯溴马隆等增加尿酸排泄的药,都只会加重痛风病情,越来越痛,因为降尿酸药物会导致组织关节尿酸结晶进一步溶解,进一步引发炎症反应而越来越疼!

一旦确诊为急性痛风发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局部冰敷,不要热敷,热敷会加重痛风疼痛,应在12小时内使用抗炎镇痛药物。 其中,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以及布洛芬等,其次考虑使用秋水仙碱,最后不得已才选择使用泼尼松龙等激素类药物。

必要时,可以使用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与秋水仙碱,或秋水仙碱与泼尼松龙联合使用。

但注意: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年龄>65岁或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选用双氯芬酸、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而且通常选择肠溶片会好一些!

而选择性COX-2抑制剂也有不足,存在较大的心血管风险,因此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患者禁用,有明显心血管危险的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的患者慎用,可以考虑换用布洛芬、萘普生、萘丁美酮、吡罗昔康等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医学小侦探


尿酸高是由于体内嘌呤含量过高并且代谢紊乱导致形成,此病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俗称“第四高”尿酸高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住病情,非常容易导致痛风疾病的发生,因此当痛风发作时疼痛难忍,常人无法忍受。病情发作时可以采用毛巾裹碎冰敷在患处、抬高患处,避免受到压迫、服用消炎作用的止痛药等方法可以缓解当时的疼痛,当然这些方法只是暂时缓解,关键的还是要针对病因去进行根本性的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