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三国演义》中的官名

《三国演义》中的官名

从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以后,秦汉两朝的制度是基本相同,其特点如下,首先是把行政,军事,监察三种职权分开,互相制约,分别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掌握。其次是地方制度与中央行政系统相应,每一郡由守,尉,监分别执行,另外,入仕的途径也很宽,或举荐或征招或志愿,没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西汉时代,各方面的人才出现的比较多。西汉末期到东汉,行政机构践行腐朽,统治者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政权,就不得不在下列两种办法中选择其一,或是偏信少数左右亲信的人,或是将大权全部让给有野心的大臣,事实上,由于朝廷的无能,也不得不将地方政权提高地位。郡以上,设州一级的大行政区。州的长官称为牧,比如刘表为荆州牧。刘焉为益州牧,

《三国演义》中的官名

至于曹操,虽然掌握着政权,职务是丞相兼大将军,也还要兼领司隶校尉。以便确保京城附近的治安,再兼领冀州牧,以便将一片广大的行政区也收在自己手中,非但是曹操如此,诸葛亮在蜀汉也是一样以这种身份出现的。

《三国演义》中的官名

从三国时代起,一直形成这样的习惯,凡是有实权的人物,都将不应当属于一个人的职权揽在手中。例如王猛在苻秦政权中还兼领御史中丞和太子太傅,其所以要兼御史中丞,是不容许别人弹劾,所以要兼太子太傅,是预防太子受到反对者的包围。他又有“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衔,表示一切军队都归他指挥,又带“录尚书事”的名义,表示任何公文都要交他审阅(尚书相当于君主的秘书,录就是总览的意思)

《三国演义》中的官名

从曹操起,很多人就是拥有这样的大权而建立新的王朝。当他们自己做了帝王以后,自然又想矫正这种不正常的办法。但由于内部矛盾不断发展,一直还是处于混乱的状态,最显著的是,担任宰相的并没有固定的官名,有的称侍中,有的称尚书仆射,有的虽作此官而并无实权。至于地方长官,有的带将军衔,有的不带;有的称都督某某几州军事,所辖的范围可以包括现在的好几个省,有的只督一州中的几郡军事;有的加使持节的名义,可以操生杀之权,有的只称持节,权力就比较小。直到隋唐统一以后,才又另外建立了一种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