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相聲但不喜歡郭德綱,而且更壓惡“交大博士公式相聲”?

一生許三願


上臺做藝很難,在第一期的博士夫婦前邊是郭德綱師叔輩新人謝金的表演,完事後郭老師指點了一番,他說:我們這行有這麼一句老話,就是說相聲的,在臺上要臉就是不要臉,不要臉就是要臉,臺下狡猾成不了器,臺上老實唱不了戲。看在你是老前輩的份上,給你一個通過的牌子。

做為召喚師的郭德綱給通過是因為謝金是他的前輩,衝這個給的。

臺下的博士夫妻也有話說了,(謝金表演)一個都沒笑的還能過關,可以,一個包袱都沒笑的,居然能過?就是我爺爺,我也不服!(之前他的徒弟宋什麼的脫口秀被郭老師端了,積攢了怨氣)


接下來,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表演“公式相聲”。

兩位全程都在秀“博士”高學歷、高學位的優越感,一直都是“博士”的怎麼怎麼樣?如何又如何?

他們並沒有將大部分觀眾的學歷層次考慮進去,也不知道炫耀、高調、優越感、自大、牛逼等等是舞臺上的大忌。

一個有智商和情商的演員是知道將“優越感”讓給觀眾的,在臺上懂得自黑、自嘲、裝瘋、賣傻的演員才是最能獲得觀眾喜愛的,當觀眾看到演員在臺上出醜、犯傻、犯賤的時候,就會獲得莫名的滿足。

博士夫妻在表演中一直在炫耀他們的“博士”身份,這勢必會讓學歷不如他們的觀眾感到壓力,再加上《公式相聲》的高級,比不上二位學歷高的觀眾真的不敢點評他們的表演。這就導致了人們在其他的地方下手,比如道德、教養、禮貌、素質方面,普羅大眾經過一對比,立馬就發現了自身雖然沒有博士夫妻的學歷高,但在教養、素質方面卻是遠遠的超過了這兩人,優越感立馬就附體了,幾乎任何人都能嘲諷、鄙視他們一番。

回到“厭惡較大博士公式相聲”的主題,其實人們一點都不厭惡“交大博士”,也不厭惡“公式相聲”,真正厭惡的是上臺表演獻藝的演員沒有給觀眾應有的“優越感”。

這當節目是電視節目,不花錢,要是他們賣票開專場還這麼演的話,估計會被觀眾打死。

觀眾是演員的衣食父母,你丫的在父母面前秀優越感,不打你丫的打誰啊?

最後再說說“清華博士”,這個清華的博士叫什麼忘了,但是,他對上交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的厭惡程度絕對低於普羅大眾,臺上說的話:博士有不靠那些公式的,說相聲的博士也有正常人。這話砸掛的成分更高一些。


最最最後,提醒所有人:莫裝逼,裝逼遭雷劈!低調、謙遜、中庸才是美德,我們都希望其他人再自己面前低調些,反之亦然,別人同樣喜歡低調謙遜的一個你!


一史糊塗館


有些人喜歡相聲,不喜歡郭德綱,是因為有些人是體制內的相聲人和他們的水軍。體制內的相聲人,喜歡相聲是因為他們靠相聲弄到了職稱和藝術家或大師頭銜,端起鐵飯碗,一生靠幾段不鹹不淡的相聲應酬些晚會或慰問演出,得空走穴弄點外快,過得滋潤且有品位。雖說相聲走向沒落,但他們沒有危機感,缺乏責任心,反倒覺得物以希為貴,就算相聲是晚會眾多節目的調味品,可有可無,也能露露臉贏個存在感。誰料想一個體制外的草根郭德綱異軍突起,不僅把相聲行業振興的風風火火,而且使相聲的商演從小劇場走向大舞臺,飄洋過海紅遍全球,有些人相形見絀之下頓生羨慕嫉妒恨,所以明懟暗損群起而攻之,一眾水軍也搖旗吶喊,但始終沒能壓制住郭德綱、德雲社在國內外千人萬人劇場商演滿坑滿谷,一票難求的勢頭,反而成了郭德綱的陪襯。他們不喜歡郭德綱勢所必然。而李宏燁夫妻本是主流相聲界可以提攜炫耀的博士學歷相聲大牌,可不曾想兩人缺藝德,沒教養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特別是博士夫妻坐井觀天,狂妄地把自己說不清,世人弄不懂的校園脫口秀類公式相聲說成是當今真正的中國的相聲,藐殺了相聲界所有流派,儼然成了未來相聲尊主,讓有些人頓時顏面掃地,欲哭無淚。從而導致有些人不僅不喜歡風頭強勁的郭德綱,更不喜歡妄自尊大的李宏燁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


伏櫪16


湊個熱鬧,一諾覺得喜不喜歡郭德綱是一回事,交大博士夫妻表演的東西叫不叫相聲是另外一回事。

評論不失公允。不吹誰不黑誰。在討論郭德綱與交大博士夫妻之前,我們先聊聊相聲。因為一諾覺得不把相聲搞明白,就沒辦法定義交大博士夫妻說的是不是相聲。不知道說的準不準確,一諾覺得相聲首先是一門語言藝術,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抖各種包袱,讓大家覺得可樂。逗大家開心是相聲一個最基本的功能。無論是主流相聲還是非主流相聲都脫離不了這個因素。接下來說一下相聲的第二個功能,就是編癖一些社會的醜陋或者美好的東西,進行批評或者讚揚。如果脫離了這個也不能說是一部好的作品。鑑古知今,無論是劉寶瑞,還是馬三立或者是侯寶林這一生都在做這件事,第三點也就是比較難的一點,就是說曲藝是勸人向善的,有正能量的東西,無論給你說的報應循環還是抨擊醜陋,總之他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勸你向善。說完相聲功能,再說說相聲的功夫。說學逗唱。如果你脫離了這幾種功夫,而且相聲有他獨特的表演形式。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能引人發笑,也有唱歌跳舞環節,但是他只是另外一種表演形式,而不是相聲,現在的脫口秀也可以引人發笑但是還是不能稱為相聲,因為相聲有他的獨力表演形式。對於不能唱太平歌詞的姜昆來說,也可以稱為主流相聲的代表,但是一諾覺得姜昆不完全是一個,相聲藝人,就算你的職位再高,也不可以稱為一個完整的相聲藝人,只有繼承了才能創新,繼承也沒做到的,只能算是譁眾取寵。好了相聲就說到這裡。接下來我們聊聊這個事件的主人公郭德綱和交大博士夫妻。

說真心話個人對於郭德綱的表演個人比較認可,因為郭德綱說的起碼是傳統曲藝的相聲,雖然對郭德綱近期的作品,一諾表示不算成功,但是起碼那個東西叫相聲。而作為交大博士夫妻的表演一諾不認同可以劃為相聲一類,當然你可以叫他公式式幽默,也可以叫他其他一些名字,總之他們表演的不是相聲。

第二點,人家的節目叫做相聲有新人,你表演的不叫相聲你來湊什麼熱鬧。就好比一家公司招大客車司機,來一個應聘的說自己是清華大學博士,會畫工程圖紙,結果一打聽人家是一家客運公司,不需要繪畫圖紙,只需要你有A1駕駛證並且有足夠的駕駛經驗,你說你繪畫圖紙多厲害有用嗎?

第三點,玩一個遊戲就要遵守遊戲規則,因為你不是遊戲的制定者,你沒權利去指責別人的規則多不適合你,只有你來適合這個遊戲規則,如果你不能遵守,對不起請你出局。你某一天制定一個遊戲,我去玩耍也要遵守你的遊戲規則,否則我也會出局。

第四點,術業有專攻,不要動不動拿你的學歷出來,你的學歷只能代表你在某個領域學習過,並不代表你在所有領域你都是頂尖,現在做到別人專業的東西,你卻說你比他還懂,這種邏輯思維一諾有點看不透,一諾本來就是一個維修家電和製冷設備的普通師傅,即便你是法律博士,談到維修製冷設備未必比我專業,所以在我的專業領域別給我談你是法律博士,因為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人家的製冷設備修好,而不是去幫人打官司。

第五點,交大博士夫妻太過於自負,認為自己的就是真正的相聲,這一點我有點搞不懂,相聲存在了一百多年,難道都不是相聲麼,可能你在某些地方表演過,也有很多粉絲,但是你的粉絲數量只能代表你的受歡迎程度,並不代表你可以篡改歷史。

第六點,不懂得尊重別人,郭德綱無論從年齡還是相聲水平肯定是比交大博士夫妻要高的,你可以不認可傳統相聲,也可以不認可郭德綱,甚至用自己話來說明天坐在評委的位子可能是你,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你說的不是相聲這個事實。你可以以後創造出一種新的曲藝模式,也可以擦邊球的說這是公式相聲,也可以作為一派開山鼻祖。但是今天你要懂得如何尊重別人才可以。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相聲是中國一種傳統曲藝,是一種口頭表達為主的語言藝術。其主要目的是娛樂大眾,其表達特點是幽默風趣,其形式有單口、對口和群口。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由於受地域文化、語言習慣、教育程度、時代背景、職業習慣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各類人群或每個人的幽默感不盡相同,從而對相聲作品和相聲演員的評判具有顯著的地域人群和個體差異。

比如,北方方言區的人喜歡聽的相聲,其他方言區的人不一定喜歡聽;東北人喜歡聽的相聲,廣東人不一定喜歡聽;張三喜歡聽的相聲,李四不一定喜歡聽,王麻子可能還十分討厭。對相聲演員的評價也是如此。

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相聲演員有姜昆及其搭檔、馮鞏及其搭檔、苗阜王聲、盧鑫玉浩。至於別人喜歡誰,我沒有任何看法和意見。一個人喜歡聽什麼相聲、喜歡什麼相聲演員,都是他個人的選擇權,任何他人都無權干涉、阻止、指責,更不能像潑婦般地謾罵和瞎噴。

總之,我們中國人一定要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存在與選擇,尊重別人的正當權益;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我中心,不要一切以自己為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別人。


時代傻瓜李博士



我喜歡聽相聲,也很喜歡郭德綱于謙老師的相聲。郭德綱相聲說的真不錯,基本功紮實,又有創新能力,而且老郭情商智商都在線,說相聲,拍電影,主持綜藝,各個方面都吃得開。但他前些年有些時候確實又很令人討厭,尤其是口頭上愛佔別人便宜,特別是拿女人找樂子,表面上看是抖機靈,幽默,其實就是嘴賤,而且已經對別人造成了人格侮辱,也降低了他的素質。可能他忘了,相聲可以砸掛,拿於大爺一家給大夥兒找找樂,無可厚非。但其他場合就不太合適了,比如在頒獎典禮上郭德綱拿胡可孩子找樂,說孩子是他兒子。還有次郭調侃一位女觀眾:知道她為什麼嘴這麼甜嗎?因為我有糖尿病……

這樣的例子不少,老郭八核的腦子,嘴上不饒人,佔盡上風。可同樣是嘴上不饒人,崔永元老師就比他的境界高太多了,尤其對女士和孩子,說話分寸拿捏的非常好。


不過從這次郭德綱與交大博士對話來看,現在的郭德綱或許經歷了太多是是非非,已經穩重了不少,說話不卑不亢,張弛有度。同時也給交大博士留了些面子,要放幾年前,不把博士貶出翔才怪。如果老郭繼續這樣保持下去,還真有點兒德高望重的意思,成就真正的大師風範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時可能就沒那麼令人討厭了。

至於交大博士夫妻,我覺得他們或許對相聲這門藝術有誤解,藝術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而不是靠公式推導紙上談兵,如果不貼近生活,出再多的書對說好相聲也沒意義。我認為說好相聲,不一定需要多高的智商,但一定要有很高的情商。我不懷疑交大博士的智商,但他們的情商真是堪憂,與郭德綱的對話,就能看出端倪。


曾經聽說過一位優秀理科生,作文寫不好,於是套用公式解題思路,組合一些段落素材,也寫出了不錯的作文。如果為了應試,這個問題不大,但你能想象用這種方法寫出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嗎?公式相聲也是如此,套用公式,或許也能出兩個有新意的段子,但出經典作品基本不太可能。博士說到相聲沒有創新,其實老郭他們一直在創新。就算是經典老段子,侯寶林、侯耀文、郭德綱、郭麒麟爺兒四個,就能說出四個樣兒來,一代代在傳承中創新並完善。同一個包袱,郭德綱在不同場合抖法可能也不一樣,因為這要根據現場觀眾反應控制節奏隨機應變。反應是隨機的,而公式是死的,一味的套用公式,不僅是與生活脫節,更是與觀眾脫節,自說自話的相聲有意思嗎?所以清華的博士說的那句話就很有意思:博士中也有正常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覺得交大博士應該好好體會下這句話,首先不要看不起現在的相聲,因為你還沒把它研究明白。其次好好感受下人情世故,別把腦子光紮在書堆裡研究相聲,相信如果真的出了好作品,觀眾也會喜歡你們的。


朗月明軒


首先說明自己,我是曾額喜歡,非常喜歡郭德綱的相聲,包括:我字系列、你字系列還有很多改編的傳統段子。我個人經典的: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你要幸福、你要高壓、我是善人、誇住宅、我是黑社會、汾河灣、等等。

近幾年,隨著郭德綱的知名度和做的節目越來越多,段子就很少有新的了,現在也很少聽了。

尤其是近兩年總是以屎尿屁為話題,我也感覺這說明郭沒時間琢磨相聲段子了。

不過對於博士夫妻。我倒是很有興趣聊一聊。


首先,所謂公式相聲從理論上應該是有合理的地方。只不過大家沒有去深思。原因就在於李博士上臺後的態度和低素質的一舉一動,讓大家反感。所以直接影響了李博士對相聲本身的理解。尤其是在節目過後不認錯,叫囂似的掩飾更是讓夫妻二人的口碑降到最低點。

綜合評價:博士夫妻或許有一定的創作能力。但表演能力可以評為0分。


不過所謂公式,我倒覺得並非全無道理。

例如每個人呼吸的次數是有限的。這個數據是有科學的範圍的。那麼作為笑這個動作是呼氣動作。所以不可能連續笑一分鐘。從這個角度上看,包袱的密度肯定是有講究的。

當然其他的因為我也沒拜讀高作,所以無法一一瞭解。並且,即便是呼吸次數人與人的差距還是很大。從科學嚴謹的角度出發。肯定可以進行推算。問題是你有沒有真正的能力進行推算。推算的效果又如何驗證。

至於博士所說的知名度。恕我孤陋寡聞,看此節目之前還真沒有聽說過他。並且他之前參加苗教授的節目,我也沒看。

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但他還有後一句話:“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不知道作為博士的二位是否讀過錢先生的作品。


無牙門下是


這個很正常啊,相聲有不同流派、風格,羅布青菜各人所愛,慢說郭德綱,就是老幾輩的大師也是有喜歡就有不喜歡的,比如馬三立老爺子高不高?但我當年一起在南京工人文化宮學相聲的某夥伴就不喜歡,理由也很獨特——馬老爺子一頭沉,王鳳山這麼了不起的人物和他搭檔說對口,也只剩下嗯、唉、這、是、對、哦六個字,然則他喜歡的郭榮啟郭老爺子我又不喜歡,且理由同樣是純技術性的(柳活太多、梆子味太重),至於我個人,不論學說、學寫都是文哏的套路,所以最喜歡的相聲藝人是小蘑菇(常家大爺常寶堃烈士)和蘇文茂先生,其次則是“二趙”(趙振鐸趙世忠,理由是他們二位的《八扇屏》是我聽過最對胃口的)。而我不喜歡郭德綱相聲的原因則十分單純——我無法忍受把《大保鏢》和《文章會》湊成一個聽上去自我感覺十分“違和”的《文武雙全》,如此而已。

現實中和網上有不少朋友是資深相聲愛好者、發燒友,甚至演員,就我的感覺,越是對相聲浸淫得深,掌故知道的多,這種“您活兒挺好,但就不是我盤子裡的菜”的口味挑剔就越明顯、越執拗,我曾經圍觀過兩個朋友為少馬爺和蘇文茂版的《文章會》誰更上乘鬧到臉紅脖子粗、而後幾年互不理睬,也曾在現場看見擁馬、擁侯(寶林先生)的兩派票友為一段《十點鐘開始》劍拔弩張的熱鬧場景。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發燒友情緒,是純粹出於個人口味、愛好,以及(如果不光聽也學說和寫)所推崇流派所致,是主觀上的取捨而已,並不影響藝人本身的江湖地位和口碑評價——比如吧,即便許多鐵桿推崇老馬爺和少馬爺父子的,也不會不承認侯寶林先生是相聲藝術大師,最多小聲嘟囔句“比我們三立老爺子多少還是差些”,或“少馬爺是他帶拉師弟,寶林比三立還矮著一輩兒呢”之類拉倒。

但這樣的相聲愛好者卻絕不會因為喜歡常派相聲而去粉常寶華先生,或因為喜歡寶林大師的藝術而去推崇侯耀華先生的相聲功底,道理很簡單,常寶華先生半路出家,說得根本就不是正宗常派相聲,而侯耀華先生甚至很難算一個正宗的相聲演員,或相聲藝術傳人,喜歡香蕉或菠蘿是水果黨的流派、口味之爭,但一個真.水果黨是絕不會喜歡吃橄欖球的——哪怕它長得貌似有點像木瓜。

所謂“交大博士公式相聲”就是這樣的一隻橄欖球:相聲要素幾乎全然看不見,相聲的大忌(不抖悶包袱;最忌臺下不笑臺上笑;寧拿家人砸掛不拿觀眾開鑔……)則差不多犯了個全,然後就這樣倆人還一副“我血壓比你高”的奇怪嘴臉,不等大家知道他們靠有權的親爹在大學裡強賣200塊一本的破書,就足夠倒胃口的了。

簡單說,馬或侯、郭德綱或李金斗……說到底是此相聲與彼相聲、此人心目中好相聲與彼人心目中好相聲的分歧,而這對“博士”的“相聲”根本就不是相聲,“公式相聲”與相聲間的共同處,絕不會比夫妻肺片與夫妻、賽螃蟹與螃蟹、獅子頭與獅子間的更多。喜歡郭德綱或不喜歡郭德綱的相聲,主要是個口味問題,而喜歡不喜歡“公式相聲”則是一個相聲愛好者的常識問題和原則問題了。

有人戲言“交大博士公式相聲的橫空出世完成了郭德綱和姜昆都做不到的一件事——促使相聲迷團結起來”,是很有些道理的。哈哈。


陶短房


相聲好不好笑並不僅是靠笑聲評價的,笑聲不是相聲的專利,能帶來笑聲的也不僅僅是好笑,尬笑、苦笑、捧笑等。本人特別討厭要笑聲的表演方式,馮鞏、蔡明、郭達...他們表演的小品就總是向觀眾要笑聲,覺得特別尬,不想看第二回。博士的表演存在主動要掌聲及笑聲的嫌疑,不喜歡。

相聲是門語言藝術,主要靠語言表達,是將生活小事再加工,達到好笑的目的,同時給人警示的意義。一個相聲,它的前後文是有聯繫的,伏筆深遠,轉呈起伏,前後呼應,是獨立完整的一個故事。

能給觀眾帶來笑聲的語言類藝術有很多種,相聲、小品、二人轉、脫口秀、海派清口、純講笑話等,眼下比較火的是脫口秀:n個弱關聯或無關聯笑話的堆砌,講究多少秒一個笑點,各個笑點間可以毫無邏輯或聯繫,是鬆散的,一段脫口秀講的不是一個事。博士的表演更像脫口秀,博士提出的公式更適合脫口秀。

博士是他和平臺聯合炒作而已,各有目的。


MaYiYaHu


人紅是非多,這是千古以來的真理。尤其在如今走紅往往帶來更大利益的今天,在互聯網上誰都可以批評幾句罵上幾句的今天,一個人紅火起來,總要承擔一定的輿論壓力。郭德綱不是也說過嗎,你掙的也包括捱罵的錢。

自從十多年前走紅以來,郭德綱揹負的好評和惡評幾乎一樣多,鍾愛他的綱絲們把他碰上天,不喜歡他的人也總是在網上砸他,連他這麼“內心強大”的人,也不得不把微博上的陌生人評論關掉。

喜歡郭德綱的理由差不多隻有一個,就是他說的相聲逗,招人喜歡;不喜歡他的人理由更多,比如相聲表演內容惡俗,平素睚眥必報,不喜歡一個人,你可以說他長得就違章。有一部分喜歡老相聲的老觀眾認為,郭德綱的相聲根本就不叫相聲,尤其是這些年所說的這些作品。

至於天津博士夫婦,目前是給予差評的居多,好評居少。這與《相聲有新人》節目呈現出來的兩人的態度和做派有關,再加上那段表演實在不算精彩,也給人留下口實。其實只要他們的態度稍微謙和一些,節目組不那麼編排鏡頭,惡評就不會那麼多。

關於相聲公式,他們兩個說得有些過於玄乎了,越說得玄乎相聲表演出來又那麼令人尷尬,公式也就顯得更尷尬。其實誰都知道相聲創作當然是有規律的,自從100多年前老先生們開始創作和表演相聲開始,包袱兒的製造當然有章可循,大部分規律至今沿用。只不過沒有人為此列舉公式,製造一種話題拿出來說,這對夫妻不僅拿出來說,還大言不慚豪不客氣,就難免讓人生厭。

拋開態度不說,是不是那個公式一分錢不值呢?應該也未必。只不過在目前這種情勢下,沒有人願意去了解其實質,只能當個笑話看了。


鄭捕頭


相聲是文藝的一種類型,不是階級鬥爭。喜歡不喜歡都是個人的事兒,沒必要非要大家都去喜歡誰,喜歡哪位明星。

相聲就是讓大家開心的,喜笑顏開後還有反思,感悟那是最好啦,達不到這個檔次也無所謂。

多數觀眾喜歡,那是演員的福氣,不是演員的資本,切不要忘記,你是人民演員,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被人家詆譭是:戲子,那不是又回到解放前了嘛。

演員或編劇,要有政治觀念和大局意識這是對的,幽默風趣不是耍流氓,說粗話,你在表演時考慮到:弘揚傳統美德了嘛?

弘揚也不是讓恁倆站在臺上給觀眾上課,逗樂了大家,還讓觀眾感覺合情合理這是本事兒,是功夫。

民間好段子多的是,演員可深入民間,多收集多提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