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頸動脈狹窄應該如何檢查?

頸動脈臨床症狀:頸動脈狹窄症本身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常不易發現,在早期的臨床表現有突然發作的麻木、感覺減退或感覺異常、上肢或下肢無力、面肌麻痺和單眼突然發黑等,如發生在大腦優勢半球,可引起語言障礙。這種症狀出現僅數分鐘,也可數小時,但在24小時內完全消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中風”,或稱為一過性腦缺血癥(TIA)。嚴重者將出現腦梗塞的症狀,可引起死亡或遺留嚴重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失語、偏盲、感覺障礙等。反覆腔隙性腦梗塞除偏癱、失語外,還可發生血管性痴呆。

一旦我們自我懷疑有頸動脈狹窄的可能,需要做哪些檢查呢?今天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疑惑。以免患者迷茫。

多普勒-超聲檢查(TCD):

為目前首選的無創性頸動脈檢查手段,具有簡便、安全和費用低廉的特點。它不僅可顯示頸動脈的解剖圖像,進行斑塊形態學檢查,如區分斑塊內出血和斑塊潰瘍,而且還可顯示動脈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動脈內血栓。

CT血管造影(CTA):

這就是我常對大家說的CTA能發現動脈鈣化斑塊,對診斷和確定方案有幫助。 這是將CT增強技術與薄層、大範圍、快速掃描技術相結合,通過合理的後處理,清晰顯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細節,具有無創和操作簡便的特點顱外段頸動脈適宜CTA檢查,主要原因是頸部動脈走向垂直於CT斷面,從而避免螺旋CT掃描時對於水平走向的血管分辨力相對不足的缺點。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它是一種無創性的血管成像技術,能清晰地顯示頸動脈及其分支的三維形態和結構,並且能夠重建顱內動脈影像。頸部血管有著直線型的輪廓,是特別適合於MRA檢查的部位。MRA可以準確地顯示血栓狹窄,有無夾層動脈瘤及顱內動脈的情況,對診斷和確定方案極有幫助。MRA突出缺點是緩慢的血流或複雜的血流常會造成信號缺失,誇大狹窄度。在顯示硬化斑塊方面亦有一定侷限性。對體內有金屬物體者不可應用(如金屬支架、起搏器或金屬假體等)的患者屬MRA禁忌。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目前是診斷頸內動脈狹窄或閉塞、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發育異常、動脈閉塞等,能為手術治療提供準確無誤手術前準備。但臨床上對於頸動脈狹窄患者而言,還是以血管超聲為主的篩查手段,如果有異常再進行MRA或者CTA進一步檢查。當然DSA是最為標準的檢查手段,不過對於常規患者不需進行。

頸動脈狹窄應該如何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