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你好,歡迎關注澤惠金服旗下的綜合類投資資訊媒體“薦股財經“。

今天我們要講一個比較有趣的金融衍生品,期權(option):“期”是指未來,“權”就是選擇權,所以這個產品交易的是“未來的選擇權”。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這個概念又是很抽象的,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這個月底iPhone11要上市,你想買一個,但是你又不確定到時候這個月的獎金是不是能到手。所以你現在就跟商家籤個合約,向商家去付一小筆定金,約定月底來買。那到了月底,萬一你沒錢,或者說你不想買了,也沒有關係,這個合約就自動過期作廢了,定金當然就歸了商家。這個合約,其實就包含著“期權”的概念。

一、期權與定金的差別

你可能會恍然大悟了,說得這麼玄乎,期權不就是平時我們買東西時候的“定金”嗎?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某種意義上,定金和期權是很像的,都是用一小筆資金來鎖定未來某個商品所有權轉移的權利。但是期權和定金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第一,期權包含的權利更多樣:

你看,定金一般是單向的,也就是說你繳納定金的時候,一般是獲得未來某個商品的購買權。但期權是雙向的,市場上既有賦予你買入權利的“看漲期權(call option)”,也有賦予你賣出權利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put option就是說允許你在某個約定的時間,以一個約定的價格賣出一定數量的商品。

第二,期權是一個標準化的合約,流動性很好:

定金一般是一個固定的金額,但是期權是一個標準化的合同。所以它會規定商品的品種、品質,買入和賣出的價格,到期日等等條款。那這個好處是什麼呢?我們在前面的課程裡說過,標準化合約的好處就是容易轉讓和交易,形成一個有流動性的二級市場。

到這裡,你可能還有一個小問題,什麼樣的交易合約容易形成二級市場呢?

你想一想就明白了。第一,沒有價差肯定就沒有交易,所以要有價格波動,波動還比較頻繁的那些商品,就容易形成二級市場。像蘋果手機這種全球統一定價的產品,它就很難形成嚴格意義上的期權市場了。第二,產品最好具有標準化、批量化的特徵,像齊白石的畫,梵高的畫,這就很難形成標準化的合同。所以,一般能衍生出期權的會是標準化的,量產的,價格波動頻繁的商品。這也是為什麼在市場上你看到的期權的基礎資產,一般會是農作物、原材料,什麼黃豆、石油、黃金等等,或者是匯率、股票這些標準化的金融合同。

二、期權的風險管理功能

聽上去期權的基礎資產和期貨的基礎資產似乎很像,期權和期貨的不同到底在哪裡,作用到底是什麼呢?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期權是一種在遠期和期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衍生品,它的作用就是提供了更多的風險管理功能。比較正式的期權交易大概是在十六七世紀的荷蘭產生的,那個時候歐洲的國際貿易特別發達,很多商人手裡都持有遠期或者是期貨的合約,但是他們又擔心這個商品的價格會下跌,所以就想找人來分擔這種風險。比如說付一點錢給對方,約定在某一個日期可以以一個約定的價格將這個商品賣給對方,這種賦予賣出權利的合約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看跌(賣出)期權。同樣的道理,另外一些賣出遠期合同的人,擔心未來的價格上漲了,他會吃虧,所以他也要付一點錢,約定在未來的某個時期以一個約定的價格從對方手裡買入商品。所以這種賦予買入權利的合約就叫做看漲(買入)期權。為這個權利所付出的價格就是“權利金”,也就是期權的價格。

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明白了,在期貨交易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相連的,而期權是把商品交易中的權利和義務分拆開了,就專門對權利進行定價。

從這個意義上講,你會發現,購買期權的人就像購買了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可以在價格上漲或者下跌的時候幫助自己把風險鎖定,相當於保險。而賣出期權的人賺取的則是一個保險費。所以期權比期貨的金融屬性要更強,是純粹的風險管理產品。

三、對賭投機功能

此外,因為期權交易的就是一個商品買賣的權利,所以它的價格會遠遠地低於它的基礎資產的價格。這樣一來,就相當於為買期權的人提供了一個高槓杆,所以期權也非常容易用作對賭和投機的工具。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跟你講一個我身邊人的小故事,我有一個朋友,21世紀初的時候,剛博士畢業,手裡錢不多,大概就是10萬元左右的本金。當時他在香港市場上看中了一隻股票,十來塊錢,而這個股票又是有期權的。它的一個買入期權,就是一個call,是幾毛錢。當時我這個朋友面臨著兩個選擇,他可以買1萬股這個股票,或者乾脆就膽子大一點,買20萬個買入期權。這兩種選擇不是都沒風險,它們都有風險,但是股票一般不會血本無歸,而買入期權,這更像賭博,賭對了,你就發財了,要是在到期日之前,股價沒有比你約定的買入價格,也就是行權價格高的話,這20萬個買入期權就等於打了水漂,他的10萬元也就會灰飛煙滅了。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期權和賭博確實是有幾分相似的。當時我朋友思前想後,決定賭一把,買了20萬個買入期權。很幸運,這個股票在一個多月時間內漲到近10塊錢,所以這個買入期權的價格也漲到10塊錢以上,所以他的資產猛然地從10萬塊錢上漲到近200萬。

這種逆襲的事情,在期權市場上特別多。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它主要是利用什麼呢?

就是因為你買入期權的價格比基礎資產的價格要低,所以它等於有一個槓桿效應。

你一旦賭中了價格走勢,就很容易發財。

但是,高收益的另一面自然也就是高風險了,到了這個到期日,這個合約就作廢了。

那麼期權的價格也就等於了0。你沒有賭中這個價格趨勢的話,自然地就血本無歸。

我講的這個朋友,大概花了5個多月的時間,實現了資產從10萬到500多萬的突破,結果後面又賭錯一兩次,幾乎全軍覆沒,一年之內又被打回了原形。

我讀博士的時候,曾經在一個北美的金融論壇裡面玩,裡面類似的故事天天在期權市場上演。

正因為這種特徵,所以股票的期權一直被人詬病得很多,很長時間內不少人認為,期權和賭博是同義詞,你只要用少量資金就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興風作浪,可以引起更大的波動。但是也有很多學者認為,期權是提供了一種靈活的做空工具,因為你賣出期權可以看跌期權嘛,所以會使得這些市場上的負面信息很容易地就進入到價格中,所以會促進市場朝著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四、中國權證泡沫

這幾年,我們國家的金融業界和監管層就一直在討論,“A股市場應不應該正式啟動個股期權”的問題。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支持的人認為,A股市場一直以來估值過高,所以引入期權就等於引入一個很有效的做空工具,它會解決A股市場估值過高的問題。反對的人就認為,引入期權,會導致市場投機之風盛行,引發危機。很多人還有一個誤解,就是以為中國從來沒有期權市場,其實不是的。我們國家曾經在1992年和2005年分別發行過權證(share warrant),權證是一種特殊的股票期權。它不是交易所發行的,而是公司直接發行的,它的標準化程度要偏低一點。但是和期權一樣,權證你也可以買入賣出,允許你買入的叫做“認購權證”,允許你賣出的叫做“認沽權證”。因為賣出不需要持有股票,所以

認沽權證就可以看作是一種賣空工具

像深圳的寶安集團、五糧液集團都曾經發行過權證。但是,在90年代初,甚至到21世紀初的時候,A股的市場上就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很多散戶根本就不知道權證、期權是什麼東西,就更分不清“認沽”和“認購”的意思了,就光知道市場上來了“一種可以賺錢的東西”。就像大家現在瘋狂去排隊買那種網紅的奶茶一樣,當時很多散戶都擠著,拼命地去搶購權證,結果發生了很多笑話:比如說一個權證的價格居然會遠遠地高於股票本身的價格。股票跌,認購權證的價格反而暴漲。還有到了到期日,權證價格本來應該為零的,結果我們國家市場上發生過到了到期日,權證價格居然暴漲的情況。所以,這些瘋狂的炒作行為,就迫使我們的監管層兩次叫停了中國的權證市場。

期權:你的“選擇權”也是一種金融產品

但是這幾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都認為,中國的A股市場太缺乏做空的工具了,所以負面的消息沒有辦法及時地反映到股價中,導致A股的定價過高,就產生了像我們課程裡原來說過的,像A/H股有價差這些現象。當時我們國家邁出的第一步就是推出了我們昨天講過的股指期權。很多人就說,下一步應該討論引入個股期權,讓個股的市場定價更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