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關於練習,我要指出一個大坑,你們不要踩進去。

這個坑是“一萬小時定律”,具體是講“只要練習一萬小時,無論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領域獲得成功”。所以你有時候會拿這個觀點來說服自己和孩子,安排孩子花大量時間練習。實際上,一萬小時定律存在兩個大的問題: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一個是,在不同領域,學會一門技能的練習時間並不相同。

比如,要想成為記憶類專家可能需要幾百小時,想成為優秀的專業演員,往往需要3500小時以上,而音樂學院優秀的小提琴學生,在20歲之前已經練習了10000小時,不要把一萬小時看作一個“定律”,人和人之間,不同技能之間,有很多的差異。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一萬小時定律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完全忽視了天賦的作用。

實際上,成功與練習的時間並不完全成正比,天賦在其中扮演著重要作用。所以你看,成功井不完全是靠時間堆出來的。一萬小時定律,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適合還有一個坑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大量重複練習確實能讓人遊刃有餘,但在“生巧”之後怎樣進步呢?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從新手到專家,需要大量練習,重點是,不能靠堆積訓練時間的一模一樣的重複練習。一個人需要突破舒適區,有目標有方法地在學習區練習,進行刻意練習,才會進步和成長。

我還是用學琴舉例子,說說什麼叫舒適區,什麼叫學習區。如果讓一個學琴半年的孩子去彈C大調的1、2、3三個音,他輕輕鬆鬆就完成了,這個就在他的舒適區裡也就是說,是孩子已經知道的知識,已經掌握的技能。如果讓這個孩子彈肖邦的鋼琴協奏曲,孩子不太可能完成,他只會感到困難、無助,甚至是害怕困難和失敗這就是所謂的讓人恐慌的難度,是他的恐慌區。也就是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遠遠超過孩子現在的能力。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而學習區,在舒適區和恐慌區之間,比孩子當時的水平高一點,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努努力、踮踮腳尖又能夠著。比如,你讓剛才那個孩子練習巴赫的小步舞曲,他很有可能從中找到樂趣,熟練地演無論是練琴、寫字,還是其他任何學習都應該讓孩子處於學習區。總在舒適區待著,重複練習已經熟悉的東西,孩子沒有進步,可能會學不下去,懶得努力,甚至容易厭倦。但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特別難的任務,那孩子也會害怕,會退縮,不願意學。

在學習區練習,孩子會感到有些挑戰,但這種挑戰是努力之後可以完成的。完成挑戰之後,孩子會有成就感,這樣他更有動力繼續學,就像不斷打怪、不斷升級一樣。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那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去更好的掌握技能呢?

幫助孩子刻意練習,是最有效的,其實對大人也是一樣,有位朋友是賽車教練,他非常注意觀察學員在哪個彎道會減速,然後就會在減速的彎道,反覆可以去練習,特別是在這個彎道摔倒過,更要練習的不在畏懼,這就是刻意練習,只針對薄弱環節,反覆重複練習!

因為一個人的大腦前額葉皮層一般來說要到二十多歲才發育成熟,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父母需要擔起一部分前額葉的功能,比如幫助孩子分析、判斷、規劃目標、整合信息等,具體到刻意練習這件事上,你可以幫助孩子做下面這些事。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1)幫孩子拆解任務,分成小目標來練

人腦有一個特點,它同時操控的信息量有限,你把複雜的任務切成塊,反覆練習練到自動化,就容易把複雜信息儲存住。比如一首鋼琴曲,孩子練了很久都練不好產生了畏難情緒,看上去這任務是在他的這時,你可以幫助他把這首複雜的鋼琴曲拆成更小的任務,讓任務落到孩子的學習區。可以先練左手,再練右手,分別熟悉之後再合手;合手的過程中,如果在哪個老卡殼,就多反覆練習這一個段落練到能不假思索地動手指彈完這句。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孩子發現自己並不是不會彈這首曲子,而只是在一個地方卡住了,只要解決這一個問題就好了,他就有了信心,願意練習。如果孩子真的練一首曲子遇到很大的困難,那麼你也可以跟老師商量,看看能否先換個曲子,調整一下難度。當然,如果你發現孩子輕輕鬆鬆就能完成,那麼也要商量把難度調高。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2)在安排練習時間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追求時間長度

成功跟練習時間不完全成正比。另外,如果總的練習時間一定的話,把練習分散開來,分成多次練習,效果更好。還是一首曲子,你一週練一次,一次練一整天,就不如一週內每天練一次,一次半小時。小批量的持續練習最能加深記憶分散練習還有一個好處是,孩子有反思的空間,回味昨天可能哪裡不對,今天我換個方法試試看。分散練習比集中練習的優勢,是腦科學被反覆證明的鐵律,它和人的記憶系統的特點有關。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3)你要給孩子反饋

大腦的學習機制是這樣的:先做出一定的行為,然後看它產生的結果是不是符合預期。如果不符合預期,就去修正策路。比如孩子做完作業,老師會判分,還會講題,告訴孩子錯在嘟兒了。彈琴有一個好處,就是孩子能獲得直接的反饋,彈錯一個音,他自己能聽出來但有時候節奏上、表情上的錯誤,孩子可能自己不知道,你最好能及時指出。有些家長說,我不會聽怎麼辦?你可以找來鋼琴家彈的同一首曲子給孩子聽。還有,我說的反饋可不是隻是挑錯。孩子在哪些地方表現得好,你也得表達出來,讓孩子在這方面保持。

不要被一萬小時定律誤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幫倒忙!

請大家記住兩點,一個是要及時另一個是具體,越具體越好。如果你只會罵“你怎麼這麼笨”,孩子永遠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如果你只會誇“孩子你彈得真好”,孩子也不知道哪些優點應該保持。如果孩子從學習區突破了,記得要及時給他正面反饋,培養他喜歡挑戰、享受挑戰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