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关于练习,我要指出一个大坑,你们不要踩进去。

这个坑是“一万小时定律”,具体是讲“只要练习一万小时,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所以你有时候会拿这个观点来说服自己和孩子,安排孩子花大量时间练习。实际上,一万小时定律存在两个大的问题: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一个是,在不同领域,学会一门技能的练习时间并不相同。

比如,要想成为记忆类专家可能需要几百小时,想成为优秀的专业演员,往往需要3500小时以上,而音乐学院优秀的小提琴学生,在20岁之前已经练习了10000小时,不要把一万小时看作一个“定律”,人和人之间,不同技能之间,有很多的差异。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一万小时定律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完全忽视了天赋的作用。

实际上,成功与练习的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所以你看,成功井不完全是靠时间堆出来的。一万小时定律,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合还有一个坑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大量重复练习确实能让人游刃有余,但在“生巧”之后怎样进步呢?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从新手到专家,需要大量练习,重点是,不能靠堆积训练时间的一模一样的重复练习。一个人需要突破舒适区,有目标有方法地在学习区练习,进行刻意练习,才会进步和成长。

我还是用学琴举例子,说说什么叫舒适区,什么叫学习区。如果让一个学琴半年的孩子去弹C大调的1、2、3三个音,他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这个就在他的舒适区里也就是说,是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已经掌握的技能。如果让这个孩子弹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孩子不太可能完成,他只会感到困难、无助,甚至是害怕困难和失败这就是所谓的让人恐慌的难度,是他的恐慌区。也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远远超过孩子现在的能力。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而学习区,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比孩子当时的水平高一点,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努努力、踮踮脚尖又能够着。比如,你让刚才那个孩子练习巴赫的小步舞曲,他很有可能从中找到乐趣,熟练地演无论是练琴、写字,还是其他任何学习都应该让孩子处于学习区。总在舒适区待着,重复练习已经熟悉的东西,孩子没有进步,可能会学不下去,懒得努力,甚至容易厌倦。但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特别难的任务,那孩子也会害怕,会退缩,不愿意学。

在学习区练习,孩子会感到有些挑战,但这种挑战是努力之后可以完成的。完成挑战之后,孩子会有成就感,这样他更有动力继续学,就像不断打怪、不断升级一样。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去更好的掌握技能呢?

帮助孩子刻意练习,是最有效的,其实对大人也是一样,有位朋友是赛车教练,他非常注意观察学员在哪个弯道会减速,然后就会在减速的弯道,反复可以去练习,特别是在这个弯道摔倒过,更要练习的不在畏惧,这就是刻意练习,只针对薄弱环节,反复重复练习!

因为一个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一般来说要到二十多岁才发育成熟,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需要担起一部分前额叶的功能,比如帮助孩子分析、判断、规划目标、整合信息等,具体到刻意练习这件事上,你可以帮助孩子做下面这些事。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1)帮孩子拆解任务,分成小目标来练

人脑有一个特点,它同时操控的信息量有限,你把复杂的任务切成块,反复练习练到自动化,就容易把复杂信息储存住。比如一首钢琴曲,孩子练了很久都练不好产生了畏难情绪,看上去这任务是在他的这时,你可以帮助他把这首复杂的钢琴曲拆成更小的任务,让任务落到孩子的学习区。可以先练左手,再练右手,分别熟悉之后再合手;合手的过程中,如果在哪个老卡壳,就多反复练习这一个段落练到能不假思索地动手指弹完这句。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孩子发现自己并不是不会弹这首曲子,而只是在一个地方卡住了,只要解决这一个问题就好了,他就有了信心,愿意练习。如果孩子真的练一首曲子遇到很大的困难,那么你也可以跟老师商量,看看能否先换个曲子,调整一下难度。当然,如果你发现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完成,那么也要商量把难度调高。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2)在安排练习时间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时间长度

成功跟练习时间不完全成正比。另外,如果总的练习时间一定的话,把练习分散开来,分成多次练习,效果更好。还是一首曲子,你一周练一次,一次练一整天,就不如一周内每天练一次,一次半小时。小批量的持续练习最能加深记忆分散练习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有反思的空间,回味昨天可能哪里不对,今天我换个方法试试看。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优势,是脑科学被反复证明的铁律,它和人的记忆系统的特点有关。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3)你要给孩子反馈

大脑的学习机制是这样的:先做出一定的行为,然后看它产生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去修正策路。比如孩子做完作业,老师会判分,还会讲题,告诉孩子错在嘟儿了。弹琴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能获得直接的反馈,弹错一个音,他自己能听出来但有时候节奏上、表情上的错误,孩子可能自己不知道,你最好能及时指出。有些家长说,我不会听怎么办?你可以找来钢琴家弹的同一首曲子给孩子听。还有,我说的反馈可不是只是挑错。孩子在哪些地方表现得好,你也得表达出来,让孩子在这方面保持。

不要被一万小时定律误导,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帮倒忙!

请大家记住两点,一个是要及时另一个是具体,越具体越好。如果你只会骂“你怎么这么笨”,孩子永远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你只会夸“孩子你弹得真好”,孩子也不知道哪些优点应该保持。如果孩子从学习区突破了,记得要及时给他正面反馈,培养他喜欢挑战、享受挑战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