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为何有条路叫九都路?

belisow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到底是哪“十三朝”呢?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时期)、后梁、后唐和后晋。这其中,有人对西周、隋朝和唐朝是否定都洛阳有疑问。

有人说西周的都城不是镐京吗?其实,镐京只是西周的都城之一,西周实行两都制,镐京是西都,洛阳是东都。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宗室的祭器何尊。何尊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洛邑之事,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翻译过来就是:“我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隋朝、唐朝和西周一样,也是实行两都制,长安是西都,洛阳是东都。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人营建东京(后改为东都),东都建成后,隋炀帝入洛,并长期在洛阳主政。唐朝时仍以洛阳为东都,唐高宗、唐玄宗均长期在洛阳处理政务。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更是将洛阳改为“神都”并长期在此执政,洛阳取代长安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至于九都路,《当代洛阳城市建设》(1990年出版)记载:1965年,为兴建洛阳单晶硅厂的需要,从王城路到单晶硅厂西大门修了一条路,即最早的九都路。该路1971年扩修了单晶硅厂至涧河桥段,1973年扩修了王城路至定鼎南路段,1979年王城路至单晶硅厂段进行了拓宽改造。至此,全长4805米的九都路在洛阳成为与中州中路、凯旋路并行的东西主干道。此后,九都路几经修葺,长度和宽度也有所增加,愈发成为洛阳市区的交通要道。

在九都路修建命名时,囿于考古发现,洛阳还没有“十三朝古都”的称号。也有人说,洛阳当时的“九朝古都”称号中的“九”并不是实指,“九朝古都”的称号因清朝乾隆皇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九”泛指多次或多数。(洛阳晚报 山军伟)


洛阳晚报


洛阳亦有“九朝古都”之说。“九朝古都“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 大门对联 中的“九朝都会”而得名,同时在中国 传统文化 中,“九”也有虚指“多”、“最多”之意。

洛阳修了一条马路,唤作“九都路”,在进入老城区的路口有一个标志性建筑,叫做“九龙鼎”,也就是历史上“定鼎中原”之意。

现在定论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如果你说是九朝的话,洛阳人一定会得意地纠正你。现有定论的建都朝代有13个,分别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又有15朝、105位帝王之说。


黛尽青丝618


明明九朝陪都还要来个什么九为大死的能变成活的,掐指一算变十三朝,老不羞,真河南人。


verygoOd


这“九都路”名字的尤来要从洛阳方言和武则天的母亲谈起。

咸亨元年(670年),杨牡丹生命垂危,武则天赶到洛阳也没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武则天很敬重她的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十分伤心,用洛阳方言哭着喊着“母亲啊,你这一去,女儿再也听不见你的唠叨和嘟喽了呀,女儿多咱才能再听见你的嘟喽啊...”

几天后,武则天为母亲送葬经过洛河北岸一条路,路上洒满了纸钱,武则天看到一片片飞舞的纸钱,好像又听到了母亲的“嘟喽”。

从此以后,武则天下令命名此路为“久嘟喽”,底下官员听了也犯难,感觉也不像是个路名,突然灵机一动,反正她下的也是口谕,就按照这个音定下了“九都路”这个名字。此路名一直沿用至今。

  



洛阳网报


因为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指代最多最大的意思,如皇帝被称为九五至尊等,所以,洛阳被乾隆皇帝亲笔御封为九都,更是从国家层面认定洛阳是中国建都历史最久,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最早的城市,这是全国其他城市都没有的殊荣,任何城市再自称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等也都是不被认可的。请记住,九都代表的是国家层面对一个城市在中国历史中居首地位的肯定。洛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九五至尊!











冬夜里的暖


简单回答一下,十三朝古都是近几年来对历史的重新认知,也是政府为了旅游等的需要,(以前政府对外宣传也一直依九朝古都自居),而九都路的命名在此之前,故此而已。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