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既然游击战术不易被打败,为什么很多国家不采用游击战术呢?

郭-小-妖


游击战和游击战是有区别的。

战术意义上的游击战,和战略上的游击战有区别,单纯的目的性游击战和结合指导思想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游击战是不同的。

毛泽东是现代游击战之父,但很遗憾截至目前没人能在这种战略与哲学的思辨以及操作上再现毛泽东当年的风范。我们如今看到的所谓游击战,大部分都是基于战术层面上的,只是一种武装渗透的方法罢了,大致相当于八路军一个连级指导单位,再大点也不过一个晋察冀的下属军分区标准。



但这种战术级的游击战仍然把占领军打得头痛欲裂。

另一种概念上的游击战,例如法国,打起了城市游击战,硬生生拖住了大批德军,发动了法国人民的抵抗凝聚力。如果不是盟军拼着抢着要在政治上优先解放巴黎,可能最后游击队自己都能把这事儿做成了。



南斯拉夫的铁托也是个极好的例子,他们更成功,自己就通过游击战壮大了自己,干跑了德国人。



所谓的游击战不易被打败,其实是说游击战的构成是建立在抵抗者的决心上的,毛氏游击战理论,正是给了决死一战的抵抗者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例如《论持久战》,才从根本上提升了游击战的地位。



只是游击战固然也有其弱点——它本质是一种弱者对抗强者的理论思想,战术上也处于极难操作的局面。如果到了全民大规模发展游击战的地步,那必然也是对方大军压境的地步,离亡国也不远了。



所以后面那句“为什么很多国家不采用游击战术”就问的很奇怪。你哪个眼睛看到哪个国家不用游击战了?大部分国家都会对武装渗透人员进行游击队化训练下,美国也不例外。只是侵略方在战术上实在难以分辨是不是游击战术。游击概念本就模糊,战术层面上涉界的东西太多了。


王司徒军武百科


游击战发动的前提是国土沦陷,同时游击战的难度和考验非常大,要取得游击战的成功是很不容易的。

题主的这个说法就是错的,什么叫“游击战术不易被打败”?游击战术只是因为其分散性,不容易被彻底扑灭。其他来说,游击战并不是一种“万能战法”,相反是一种“不得已采用”的战法。下面简单说说为什么一般国家都不用游击战术。

首先,游击战术的先期条件就是国土被敌人占领。

一般战争的防御方,总是想保全国土。大片国土被敌人侵占,会削弱本国的人力物力,挫败军心民心,甚至可能导致国际上墙倒众人推。一般来说,只有确实面临强敌入侵,难以招架时,才会步步后退,让出大片国土。然后在这些沦陷的国土中,才可能组织游击战。可见。游击战的先决条件就是我军的大败退。这是一般国家要避免的。而且对很多国家来说,领土本来就不大,被敌人一占就全灭了,那时候游击战更是一种无奈的挣扎。

其次,游击战意味着在强敌环绕下的分散作战、无后方作战,是违背普通作战思想的特种战法,非常艰苦,对指挥官和士兵考验很大。

通常作战的思路,是尽可能集中我方的兵力,背靠根据地和补给线进行打击。而游击战位于敌人占领区,大多数情况下,我军没有完整的根据地和补给线,只能依托零碎的据点,而兵力不能过于集中(否则会遭到优势敌人歼灭)而是要分散。这首先非常考验部队的组织性和基层官兵的忠诚度与勇气,而且风险极大。可以说每次战斗用常规战争的视角看都是在冒险。所以,一般人玩游击战,往往都会在短时间内被歼灭。二战后的美洲游击战专家切格瓦拉跑到刚果去指挥游击战,发现非洲人太懒没法玩。抗战时期国军派出了数十万军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结果在日军的打击下也纷纷败亡,很多甚至接受日军或汪伪政权的番号军饷,当了汉奸。

最后,游击战单次战果有限,需要持之以很地坚持,也很考验毅力。

游击战本身是以小部队进行的奇袭为主,每次针对的敌人规模小,而歼灭的敌人数量更小。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击溃敌军主力,而是要滴水穿石般地慢慢磨。例如八路军曾下令每个县每天歼灭一名日军,这样几个月就能耗尽日军一个旅团的兵力。然而对参战者来说,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时间处于这种战斗状态,比一般战役短时间就结束是要考验耐力得多的。

这也是造成世界上大部分的所谓游击战,都是在敌军入侵后,国土沦陷,然后被打散的散兵游勇,或者当地不甘心被侵略者蹂躏的武装民众起来,骚扰反抗一阵。如果正面战场不能改善,多数很快就被优势敌军扑灭,或者不死不活地坚持下去。

能够真正使得游击战逐渐壮大,取得重大战果的,往往要么是国家本身环境特别适宜游击战(如俄罗斯),要么是得到了强力的外援(如阿富汗、西班牙),要么自身的组织能力、军事素质特别过硬,并且能够军政结合,有效发动群众(如抗战根据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


巴山夜雨涮锅


对于一个战术问题,其实就是只要能打赢就行。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说不采用游击战。但是也不是说游击战就适合所有的国家的。

首先来说游击战一般是劣势方,而且一般是劣势要比较大的一方,比如说抗日时期的中国八路军,除了人,什么都没有,要枪没枪,要子弹没子弹的。至于游击战才适合,骚然一下就跑。还有比如说越南战争的时候,越南人采用游击战把美国拖垮了。这些都是典型的游击战。

像美国进攻越南,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美国日本都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他们肯定是不需要采用游击战的。直接一拳就能解决的事也没必要用游击战这么拖沓。而且游击战只能是拖,而很难取胜,因为游击战比较是一些小打小闹,或者是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敌人小规模的部队,这样的话对于敌人的精锐部队是很难伤筋动骨的,所以只适合劣势方采用。而不适合优势方。

再就说地形,游击战对于地形的要求比较高,游击战的精髓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所以说地形很重要,比如说平原就不适合,没地方躲,一开枪敌人就知道了。没地方跑。只有山地山区最适合,能躲能藏能打能退。

而且对于时代的发展以及越来越不适合游击战了,以前都是靠士兵,现在呢各种先进的武器或者一些高科技的产品,就说美国海湾战争的时候,直接飞机全部把你的军事基地轰炸完,而且山地比较少。敌人也是没地方躲。伊拉克战争萨达姆两个月就没有坚持到,数十万军队就没有了,而且萨达姆也被捕,也就没人反抗了。

还有就是一般来说游击战适合被攻击,被入侵的一方,因为游击战需要人员能够吃苦,能够坚持下去,因为游击战一般都是比较艰难的,很可能就是有去无回的。所以说最好是别的国家进攻自己的时候就比较适合。但是现在像美国,俄罗斯这些军事强国,对于他们而言游击战已经是不适合了,因为自己的军事力量太强大了,打一些小国家,还有他们打游击战的机会吗?几天就全部占领,根本没有机会。


中国历史研究所


既然游击战术不易被打败,为什么很多国家不采用游击战术呢?首先说这个游击战术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适用,如现代化战争,军事化武器不是飞机导弹就是坦克战车,如果打游击简直就是蛤蟆撩逗赶车的,自找死。但不管什么样的战争,有时也是需要游击的,如特种兵完结特殊任务,摧毁某个隐秘重要场所等。

在一二战时期,常规武器都是以枪弹为主,部队可以隐蔽起来打伏击,在那个时期游击战确实有其长处,如果是现代化战争,游击战术基本就不适用了,就和二战时期的马队骑兵,根本不占优势,现代化的武器有追踪器,夜视仪,打伏击和游击基本上来说算是淘汰了,偶尔用一下也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怎么能说游击战术不易打败了,之所以许多国家不采用游击战术是在现代化新型武器下避免更大的伤亡。


夏有凉风61


游击战要想获胜是有条件的!不是什么情况都能游击!

首先、必须有人提供援助和掩护。就拿抗日游击战而言,中国人会主动掩护游击队,提供补给品、轻薄,放假消息等为游击队掩护。缺少这些,你无法游击。

第二、必须熟悉地理环境。环境不熟悉,游也游不开,分分钟给你堵在死胡同打死。

第三、必须存在一股力量,拖住敌方主力部队。这种力量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没有人拖住地方力量,地方开始坚壁清野,游击队要饿死的。

游击战本身存在问题!

第一、游击战能够拖住敌人精力,破坏一些设施却不能有效杀伤敌人人员。现在影视作品对于游击战吹捧很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地雷战故乡海阳县为例,看看下面数据。

1940年3月之前,日军没有进入海阳。

1940年3月到1941年1月,日军只有70人在海阳驻扎,随后撤退。

1941年4月到1942年1月,日军没有进入海阳。

1942年2月到1944年4月,日军40多人在海阳驻扎,直到1944年9月由于战略收缩,放弃海阳撤退。

“地雷战”这种游击方式确实能够骚扰日军,但是这种骚扰非常有限,基本没几个日军死于“地雷战”。要知道海阳有二十万人,驻扎的日军就没上百过。

第二、游击战不能守卫领土,保护民众,只是守无可守之时的无可奈何之举!这种战法对于长期驻守的日军有效,对于抢完就走的八国联军无效。

每一个在抗战中付出鲜血的革命先烈都值得我们给予最崇高的敬意,不论他们是敌后游击,还是正面作战,我们都会永远铭记他们为我民族自由做出的伟大贡献!


强哥好高兴


有网友问:既然游击战术不易被打败,为什么很多国家不采用游击战术呢? 游击战没有那么容易,首先要得到周围居民的全力支持,如果周围的群众都是反对自己,那么游击战根本无法维持下去。塔利班可以在阿富汗那么多年,那也是因为塔利班在阿富汗乡村拥有很高的支持率。

游击队第2个难点就是武器弹药的补充,阿富汗战争的阿富汗圣战者有美国提供武器援助和资金援助,铁托游击队也有盟国的武器弹药,资金和物资支援。越战,越南可以坚持10年游击战,那是因为我国和苏联数百亿的援助。

我国在抗战时期,山西,河北,山东游击区的背后,还有我军陕甘宁边区作为大后方,提供训练,培训和休息等等工作,我国华北游击战,不仅仅是游击战,也有很多正规战。也有我军主力发动大战役牵制和打击日军,并不光是游击战。

所以游击战是有前提的,必须占有其中一项。或者有外部全力援助,各种武器弹药,资金和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进来。或者,是大兵团进行正规战牵制对方主力,让敌军暴露出弱点,才能展开游击战,比如二战的苏德战场。

或者,自己本身有正规军和后方根据地,到1945年,我军有91万正规军和200万游击队。当然,如果对方正规军不是太差,比如北苏丹正规军对南苏丹游击队。如果没有以上条件,失败率就会非常高。

比如在东北被数十万日军包围,失去与外界几乎一切联系的东北义勇军和抗联。比如70年代的缅甸游击队,40年代的希腊游击队等等。

在东北抗联情况最危急的时候,就是日军开始建设所谓的集团部落,实行坚壁清野战术。百万日本人大量组织武装殖民开拓团在东北经营、掠夺,成为一种准军事组织,日军的帮凶。并且驻扎在东北的日军数量越来越多,还成立了很多所谓的讨伐队,进行追尾战术。导致游击队的活动空间也日益缩小。

特别是从1940年开始为了对苏战备,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达到了70万。在日军这种兵力密度下和上百万武装移民驻扎各地的情况下,3万抗联进行大规模游击战的空间,确实已经非常困难了。

就是在越战,有一段时间,吴庭艳搞战略村,也就是坚壁清野战术,并且配备村庄,县镇民团武装,并且成立机动部队和空军应急部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压制住了南越游击队的攻势。


深度军事


在古代战争中,游击战术确实有很多好处,但也有致命的弱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采用游击战术有什么好处?

(古代游击战)

一是游击战术通常以暗打明,让敌人防不胜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古代战争中的基本法则之一,而游击战术就符合这种法则。总会在敌人不注意的时候,给予打击。就算不能给致命,也可以扰乱敌人的心神,制造混乱。

二是游击战术通常以活打死,战术安排丰富。游击战术可以根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了以后,又可以调整方略。重新安排布置新的战术。

三是游击战术是以点打面,敌人顾此失彼。游击战术通常是分成小股,多点袭扰,遍地开花。这种感觉就相当于一群蚊子攻打狮子,狮子有力也使不上劲儿,也不可能把所有蚊子全部消灭。

四是游击战术是以动打静,随时制造战机。游击战术可以通过不断跑动,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寻找到战机。如果不动,则永远不会找到机会。而一旦找到机会,就可以趁虚而入。

但是游击战术有致命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对敌人的打击,只能伤其枝叶,不可能动其根本。原因主要还在于其人数较少,装备落后,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运动战战术)

如果打仗无法动摇对方根本,自己也不能取得胜利。就如同我们前面说的蚊子和狮子的比喻,蚊子可以让狮子心神不宁,让狮子生气,让狮子愤怒。但是它能杀死狮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果军队的人数变多,可以采用游击战术的方式来打仗吗?当然是可以的。不过这种战术,一般不称为游击战,而称为运动战。

当军队人数又多,装备又好,粮草又丰富的情况下,同时还采用游击战术的方式来打仗,这种打仗就称为运动战,它可能称得上是战争中的最佳方式。

但是这种运动战要打好,非常不容易,必须同时做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战争各方必须协调配合,绝对不能互相扯皮指责,甚至互相攻击。很多军队在战场上打运动战,之所以失败,就是这些军队有个人保护主义,怕自己兵打光了,因此常常拖延不前。或者是与其他友军有矛盾,不愿意帮助对方。这样调动不起来,运动战就没办法起到以前游击战的效果。

二是指挥官必须有非常敏锐的大局观,和强大的协调能力。指挥运动战的最高统帅如同下棋,整个战场都必须在他心中。该在哪里落子,该怎么布局,他必须要非常清楚。而且他还要能够判断出战争的走向,根据变化重新安排战术。也就是说,要提前有安排,又要随时有改变。

(宋辽之战)

历史上宋太宗派军队攻打辽国的时候,曾在攻打之前,给各支部队安排了不同的任务。这其实也不错。但是在战场上却不能随机应变,将领们也不敢随便改变,因此最后打得大败。

除此外,将领还需要有强大的指挥能力,所有的军队必须要能听他指挥。要是有人不服从他的指挥,那战争是没法打下去的。所以历史上常常会出现御驾亲征的情况,就是皇帝的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显然高于一切。

三是君臣之间,指挥官和部下之间,必须高度信任。有句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果将领死守军令,那必然会被打败。但是,这句话也有可能是将领不服从指挥。将领不服从指挥,他自己却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之间,应该如何来区别呢?所以说,君臣之间,将领和部下之间,必须要有高度的信任。只有高度信任,才会解决这个矛盾。


张生全精彩历史


游击战的基本要素,应该说就是:

1,让军事人员隐藏在平民之中,以平民为盾牌,用平民的巨大数量来增加对手甄别、消灭的成本,再以平民的伤亡作为仇恨的燃料,增加自己的兵员基础;

2,拥有对手难以切断的军事资源的输入渠道,并且有对手难以消灭的后勤、训练基地。

而以上两条,想同时获得,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现实是,别以为是一个民族的人,钻到人民中打“人民战争”就很容易,对人民的组织是一个大课题。

而后者,更是对于国际形势要求极其严格。

如果这两个条件不具备,或者说对手愿意付出足够的成本,原本看似成功的游击战也一样能被砸得粉碎。

不说别的,就说五一大扫荡,日军采取的拉网扫荡,就是单纯的挤压策略,2万多日军,就可以织成一张难以突破的大网,把欣欣向荣的冀中根据地吃干抹净。

在这个成本付出之后,日军再辅以建立新的伪政权组织和以点带面的据点辐射,原本政权稳固、物资充裕的根据地,就被对手抢到了手里。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马来亚共产党的身上,丛林游击战在有外界物资支持的情况下,碰上了合村并寨的安全村体系,人力资源仍是越打越少。

对了,合村并寨在抗战期间,东北的伪满围剿抗联的过程中也是一大杀器,本身就缺少攻坚能力,往往只能通过游击战打击伪警察的抗联队伍,没有了群众的物资支持,还要在冰天雪地里面临讨伐队的拉网式进攻,就会不断被压缩生存空间。

在生存问题严峻的情况下,内部的问题终究会爆发,一个又一个存放物资的密营和集结地被叛徒出卖,整个队伍最后就到了想打打不动,想跑跑不了的地步。

所以说,别觉得有什么低成本的灵丹妙药包治百病被你发明了,要是真那么好,能就一个人吃了管用吗?


刘三解


游击战只能是正面战场的有效补充。不能仅仅把决胜权放在游击战身上。

举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日寇进攻我们的时候,日军中大量的朝鲜人和台湾人,而且作战很勇敢,为什么?!


他们都已经被日本洗脑和奴化了,教育是很可怕的,一名小学生从端起课本时,就以为自己已经是日本天皇的臣民了,而没有人敢告诉他,他是朝鲜人和中国人。

即使有反抗的游击队又怎么样?不宣传不报道,甚至丑化你,把你描述成杀害平民的恐怖分子,久而久之,你作为非主流就会失去民意基础,而游击战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群众支持。


而且不要过于乐观于游击战的战耗比,最近的土耳其军队的“橄榄枝行动”显示,库尔德人武装的游击队是在美国的军事补充下,和土耳其正规军的损耗比是7:1,每打死一名土耳其军人,要死7名库尔德人武装人员。何况土耳其要真的发起狂来,平民的死亡率会直线上升。

我是“天下会会天下”,为您解读不同角度的时事新闻,欢迎您的关注!


天下会会天下


游击战术固然有自己独岛的优势,但是其效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大,而且一旦运用不好,会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


首先一点,游击战的效果。游击战通常只用于防守,尤其是被侵略国在正面战场无力抵抗,或者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才会实施游击战。可是从各个战场来看,真正能够阻挡敌军攻势的,只有正面战场,还没有哪个国家单纯依靠游击战打赢过战争。

二战期间,南斯拉夫和法国的地下抵抗都很出名,尤其是南斯拉夫,游击战的火焰几乎燃遍了整个国家。但是拯救南斯拉夫的是来自正面战场的苏联红军,击败在法国的德军也是从诺曼底登陆的英美联军,游击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远远不能与正面战场相比。


如果太热衷游击战,会导致原本不足的兵力进一步分散,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

游击战需要正面战场,如果敌军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后方,用来打击游击队,游击队的处境会相当艰难,例如东北抗联,在日本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抵抗活动进行的很艰难,在日军的进攻下,抗联甚至一度退到苏联领土。

游击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不是敌军,而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游击队打完就走,敌军为了泄愤只能去找百姓的麻烦,尤其是身着便装,混杂在百姓当中的游击队,敌军不会愿意花时间区分,索性全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