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米进军白酒市场,对此你怎么看?

翡翠俱乐部


一句话,小米现在缺的已经不是概念,而是利润。之前就有媒体披露过:2016年,小米的收入组成中,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网服务业务。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而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则超过40%。小米正在扩大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比例,2017年,预计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



可见,小米生态链虽然琳琅满目却在盈利方面表现一般,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增长点也会在互联网业务方面。但是要知道,所谓的互联网业务其实是指广告、游戏、增值服务等。这些业务目前因为BAT的存在而异常激烈,小米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天花板近在眼前。这也是为何会有“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的争论。

回到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上,小米的优势在于对新兴市场的快速入侵能力,从手机、电视到什么手环、平衡车,就没有小米做不成的生意。如今小米又有了自己的线下符号,全渠道优势明显。那么接下来,依托于渠道优势进军高利润产品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众所周知,白酒这个行业别的优势没有,就是赚钱。这一点,看看茅台的财务构成就能理解。基本上惯性经营就能覆盖自己的日常开销,俗称现金牛,简单粗暴且有足够的议价权。

然而在茅台五粮液的头部效应下,后面很多品牌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销量问题。我就有一位年长的朋友有自己的酒厂,口感什么的无可挑剔,就是苦于没有品牌建立经验只能依靠代工经营和微商不温不火的出货。

可以想象,小米的渠道优势加上白酒的利润空间,一旦成功运作将为自己的软硬件业务进行强力输血。届时,小米也有了更多进入快消市场的筹码。到了那个时候,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或许都不足以定义小米了。


首席科技官


前几天小米董事长雷军飞临茅台酒厂,对茅台酒厂进行了参观考察。很多人觉得肯定小米有后续动作了,想是不是有更便宜的茅台酒喝,或者说走小米~茅台的网络电商路线,因为小米公司的确是走大众化,物美价廉的路线。小米公司的确从手机入手开始,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的确是因为小米的介入,的确相比同品牌小米的东西的确是价格便宜也很实用。从小米的行业历程来说,我们能用到物美价廉的智能手机,有小米的原因在里面这不能否认。毕竟当年的诺基亚,三星动辄七八千一部手机的价格的确很贵,即使现在苹果手机是在中国代工,价格也没有便宜!


回到主题大家可能觉得雷军访问茅台,可能会带来更便宜的或者说对于茅台酒降价有一定促进作用?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的。首先小米公司不是电商平台,它并不是直接去销售茅台酒的渠道,所以指望小米成电商平台得到便宜茅台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茅台酒本来就是供不应求的,这本来就是常态化的,而且茅台已经在线上天猫超市,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上稳定供货了,线下有物美大卖场等商场还有各大专卖店。而近年来茅台集团就是要把销售慢慢的抓在自己手上,各种管控茅台酒让其处于一种平稳运行的状态,不可能再去非电商平台公司让茅台外放。 其实我觉得雷军访问茅台酒厂应该说是一是取经,学习酱香型白酒的各种知识,也品鉴体会茅台酒的滋味。二是有备而来想以茅台酒为标杆,搞一款酱香酒或者是挖掘茅台酒或者酱香酒的品牌价值。

其实关于小米公司对白酒的传闻挺多的,听说小米也出了款白酒叫谷小酒浓香型白酒,还有就是小米注资某茅台镇白酒企业准备搞自己的酱香型白酒,不过传闻最可信的应该是茅台集团保健酒公司为小米打造了款茅源酱香型53度白酒,听说在网上众筹了不少资金了…………雷军这操作果然会玩啊! 当然了这种属于贴牌定制酒而已,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明智选择,其实就是和普通定制酒贴牌是一回事,只不过这个对象是小米和茅台集团,当然这是目前来说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白酒的模式。不过我个人不太看好这个事,娃哈哈进军酱香型白酒也是铩羽而归了。本来酱香型白酒是非常需要时间适应的,只是为了搞个品牌包装的酱香酒的话,也是和前面的是一样的结局。 你怎么看待雷军访问茅台酒厂的后续?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已逝情殇


小米进军白酒市场,是广大酒民们的希望。理由有三:

⒈小米产品的“货真价实”特性,正是白酒市场的痛点。人们急需白酒也像小米一样,真的粮食酒,真实的价格。20元的酿造成本卖30元就得了,别昧心卖到几百上千了。也别尽搞假的,酒精兑水当好酒卖。

⒉小米的互联网技术,有着结束白酒江湖乱象、导引白酒市场回归正常、一统江湖的能力。当前白酒市场已经到了疯狂的边缘,每个酒民深受其乱。为了一口小酒,被折腾的心烦意乱。

⒊小米进入白酒市场,必定的要秉持白酒文化传统,做真酒,口粮酒,固态法做的酒。还原白酒的本来面目,也还原酒精酒的本来面目。

在小米进入白酒市场之前,已有大嘎强势进入,华润51.6亿购买山西汾酒11.45%股权,走的是名酒路线。传言的小米“谷小酒”上网亮相,走的是平民路线。不管怎么样,这现象给白酒市场带来了希望,让酒民们有了盼头,终于要喝到想喝的酒了。
这才是做市场的意义和目的,相信小米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普济



品涵


谢邀!

在大众的眼中与认知中,小米只是一家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靠着小米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那搅得是「乱七八糟」,以其低价、高价值而著称。

然而,最近有同学爆料道:小米要进军白酒行业,上线了雪荞·小荞酒,短短时间就成为了一款热销品。相信很多同学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一脸懵逼。什么,小米卖白酒?然而等许多人去查询真相的时候,还真的是被雷到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米这样一家数码科技公司,开始卖白酒了?

如果我们深挖这件事儿,其实就很好理解了。

不错,小米是靠着小米手机起家,也靠着小米手机积累了超多的用户群,虽然国内经常听到有人嘲讽小米手机:屌丝机。但正因为是「屌丝机」,也凸显了小米手机的便宜以及用户多。既然用户这么多了,流量自然也就巨大了,如果不用这部分流量那就对不起自己的用户了。

所以,「小米生态」就出现了大众眼中,我们也就发现了小米除了手机之外,跟数码产品沾边都有了,什么电视、路由器、移动电源、平衡车都有了。也就在国人的眼皮底下,小米生态就被建立起来了。其实,在这些生态链中的产品,基本不是小米本家参与的,多是投资与控股的关系,也相当于小米自家人。

在整个世界中,小米生态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还剩下一大部分优质的第三方产品,自然小米就着手建立了属于第三方优质产品的平台,也就是我们的本篇文章的主人翁「雪荞·小荞酒」所在的平台:有品。

所以,整个事件也就是小米生态链下的第三方优质商家的产品,卖酒这事儿很大可能是一种营销,至于这商家与小米有直接关系吗?目前,吉普还没有找到。

至于小米自家有没有酒呢?当然有啦,只是没拿出来卖而已。


我的保险人生abc


小米进军白酒市场的结局一定和史玉柱的黄金酒的结局一样!还有一个不提名了:做市场真的是高手:不过酒质不好:早晚一定会败下阵来!

不管是谁?想在白酒行业中突然进来跨界打劫想异军突起都是徒劳的!因为白酒行业是有文化传承的,必须要有时间积淀检验的。

白酒行业不接受高科技的短平快!白酒行业不论你打多少钱广告最后都没有用!

想进入白酒行业的人太多了!因为白酒附加值太高!

想做白酒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来:以自己的酒厂为中心:每年划半径逐渐增加半径长度,一点儿一点儿让知道你的酒民喜欢、热爱你的白酒!前提是你的白酒质量一定是绝对高粱大曲子优级白酒还必须要在酒罐中贮存10年以上的!白酒贮存时间长而产生的香味是你用什么香精都调制不出来的味道!沁人心扉、妙不可言!

总而言之白酒行业没有时间和文化积淀:想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做市场的人才优势,都没有下笨功夫通过时间积淀一点儿一点儿的磨练来的实惠。



千里马250251229


喜的是:小米白酒一旦做好,一定是个“王炸”级的项目:

  1. 小米的品牌调性与白酒天然吻合,与小米芯片的硬拗相比,小米白酒更易于为消费者喜闻乐见,平民化的品牌名称更接地气,在营销上不需要做过多的传播就可以进入消费者的心智。

  2. 目前白酒行业普遍产能过剩,营销模式老化,行业景气度偏低。小米自带互联网基因,小米进入白酒行业有助于为中国白酒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中国白酒业的一股“清流”,并有助于促进白酒行业转型升级,带动行业景气度回升。

  3. 白酒属于快消品,民间消费基础厚实,品牌溢价空间大。小米若能在中国白酒市场站稳脚跟,不仅在销售额和利润方面全面赶超格力应不在话下,与董明珠的“十亿赌约”应可稳赢;而且,可利用小米的品牌效应可轻松收割白酒消费中最大的民间消费市场,并在整合目前市场上数量众多、销量停滞不前的中小白酒品牌时可“传檄而定”。

忧的是:纵观国内外,很少有企业在多元化方面是成功的,陷进多元化“泥潭”的倒不少。

  1. 小米品牌虽然与白酒的调性高度吻合,但与手机等电子行业相比,毕竟跨度太大。小米过度的、盲目的多元化会稀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拖累核心主业的发展,使企业陷入盲目多元化发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2012年以后,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之所以会陷入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许多民营企业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后,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纷纷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布局,结果经济降速后,不仅新投资的业务迟迟没有起色,原来的传统核心主业也元气大伤,自此一蹶不振。

  2. 小米进入白酒领域,与手机等电子领域相比,需要的人才结构不一样,市场操作的手法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都要在前期交学费、走弯路。但如果小米白酒不能“一炮而红”,在营销及品牌策略上出现较大偏差,以消费者记忆只有七秒的“尿性”,小米白酒将会很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变得寂寂无名。

  3. 小米进入白酒领域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思考的结果,还是仅仅因为看到了白酒行业巨大的抄底机会而进入,如果是后者,则要三思而后行;如果是前者,则需要有长达十年的战略布局的思想准备,如果秉持短线思维,不仅会对行业产生破坏作用,而且对小米自身来说,“馅饼”也会变“陷阱”。



部落酋长刘飞洲


我会站在产业链的角度来表达看法:不论小米是否进军白酒市场,是对其他企业家的一种强烈提醒,不在时代中前进,你可能就会在安逸圈中被淘汰。

这个时代早已不是某个个体或者同行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

银联万万没想到与他竞争的是支付宝,

酒店万万没想到被民宿民居逼着转型,

出租车万没想到被滴滴网约车抢生意,

如果雷军进军白酒市场,

酒业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与他竞争的会是小米手机。

如果你做早餐店,在未来打败你的,会是同行业的早餐店吗?我想不是的。

打败你的可能是,健身房、麻将馆、网吧等跨行业的产业。

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

你来我这消费,我送你早餐。你在我这是会员,我送你早餐。这会是什么概念?

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做早餐的,被做麻将馆的打败了。

不升级转型,那终将在时代中慢慢消失。

站在产业链的角度来讲:小米目前有许多核心产品,如MIUI系统、小米手机最初的火爆就离不开口碑营销。这些肯定也是可以复制到白酒行业,就如前段时间疯起的江小白,花式营销,占领了很多年轻人的心智模式。除此之外,小米的资金链、现金流和渠道是非常充裕的,如果进军白酒行业,那必定也会卷起一场腥风血雨。如果进军,也必定在生态链总获得一份巨大的羹。


连锁运营大亨


雷军说:我不想卖酒!可是、米粉要喝,你说怎么办?


小米进军白酒?我不确定。如果是真的话,我看好,但原因和所谓的品牌调性没一毛钱关系,只跟小米年青的发烧友需要一壶酒来泄愤有关。

前一阵子,作为一名屌丝创业者、写了一篇正襟危坐、一脸端庄的作品——《企业增长战略漫谈》,核心思想就是:不要总抱着竞争战略(差异化|成本领先,尤其是什么聚焦战略)的狭隘眼光左顾右盼,再强调一遍,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策略(我一直不认为聚焦算什么战略,它只是你初始阶段资源有限被迫选择的做事态度而已,记住:而已),它的功能的确有限。我经常说的话就是:时代变了,你还要固步自封多久?


但企业增长战略(或成长战略)则完全不同,是真正的企业高层应该而且必须干的事。具体包括:集中化、一体化及多元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解一下)。

言及至此、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规模,在行业周期进入成熟后期时,你没得选、你必须多元化(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那现在有的公司玩聚焦的不是好好的吗?我想说的是它的历史沉淀比较丰厚、它所处的行业还没有进入我说的成熟后期,不信、咱坐看历史风云500年?印证一下!)

现在是什么时代?毕恭毕敬看用户脸色时代。你生产什么、怎么来卖、定价多少、甚至利润多少?在用户潜移默化的意识中已有了定数。划一个圈,圈定你的用户,和用户互动,粘性够了,想卖啥卖啥!不过、你要真诚,怱悠用户——一定会让你死的很难看,而且很快。

回归正题,基于以上逻辑,小米基于超高的认知度、庞大的粉丝量、富有韧性的生态链,给狂热的发烧友再灌一壶老酒——又有何问题?

——END——


拼命三狼的创业脑洞


这主要源于“江小白”的成功。

“江小白”的成功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

1、白酒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至少远没有那些“老名牌”们想的那么高。看看周围喝酒的人就知道了,几年来换了多少个品牌,还有酒桌上的随机性。

2、传统品牌在人群市场定位上,大都定位在了四、五十岁及以上,而忽略了年轻人这支生力军,至少从产品宣传上看是这样的,这给“江小白”只主打年轻人市场留出了巨大机会。同时,也觉醒了一些有识之士,本届糖酒会就已现端倪,开始出现了新的定位的切分市场,并初获成功。

3、市场巨大,但地方割据严重,非常混乱。国内注册酒厂有上万家,品牌琳琅满目,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小销售半径的强势品牌,但大多采用夜总会式的营销思路,子品牌一批换一批,尝试性迎合消费者。

4、只要品控管理严、市场营销强,新来者在任何时候都能成功切出一大块市场来,市场壁垒没有想像的那么坚实。尤其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许多过去“神秘”的东西也都被逐渐揭去了面纱。法国“灰雁伏特加”更是鲜明的案例:如同白酒一样,在有几百年历史的伏特加酒领域,传统伏特加酒生产国内品牌林立,上百年的强势品牌也很多,但“灰雁伏特加”却在非传统伏特加国的法国,只用了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在全球伏特加酒市场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并一跃成为一线品牌。其他领域类似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

因此,作为品控管理和市场营销都较强的企业,进入白酒领域,“小米”来的正是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