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平安县城守敌就几百日军,为何李云龙非要用上万人打县城?

木眼


细节决定结论,有没有答友记得,二营长的“TND意大利炮”只有17发炮弹?

日寇在华北之所以采用碉堡+据点的“囚笼政策”,就是欺负八路军由于缺少火炮而缺乏攻坚能力,这些土砖烂瓦修的炮楼不用加农炮、步兵炮足可以一炮轰塌,偏偏八路军就是没有,否则鬼子也不用丢一门九二步炮如丧考妣拼死拼活也要抢回来,因为那确实是攻坚利器。而对于《亮剑》里城墙高大的平安县城而言,更非一二门火炮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况炮弹有限。


所以李大团长能做的,只能是人海战术,即没有主攻方向,四面突击,分散本就不多的守军。从而使日伪军无法确定防御重点,变成局部劣势。如此说来,独立团近万人全体压上是正确的选择,自然,在小鬼子不赖的枪法和轻重机枪火力下,伤亡也一定小不了,何况还有全套自动火器的山本特战队。

李云龙曾有过八比一的兵力判断,那么平安县的日伪军当不低于1000人,之前在其他回答里我曾经根据守军头目的少佐军衔,推断县城里大约是一个加强中队的鬼子,加上宪兵队、伪警备队(一般是大队,营级)、伪警察等七七八八,约计600到700人的样子,现在分析起来似乎不止、因为日军在华北的治安师团里,少佐大队长的衔职也是存在的,所以极有可能是一个三中队制的步兵大队为基干、另附伪军的近千人防守部队。


把伪军垃圾的战斗力抛开,一个简编大队500多日军,守着永备工事的城池,八路军一个主力旅上来,也未必一定拿下,这个事我们可别自欺欺人。“关家垴战斗”的冈崎大队也是500来号鬼子,利用临时构筑的垴顶工事,让整整近万名八路军部队伤亡惨重而吃不掉,那可是129师的主力团、决死一纵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战斗力要甩开李云龙独立团若干条街的。所以李大团长能用17发山炮炮弹和近万人马攻下平安格勒,已经是个奇迹,根本不是什么大材小用。



日军的战术协同可不像国民党军队那么菜,一部被围,周边各部必拼死来援,所以独立团还必须分兵阻击和留足预备队,这是攻击必修课,李云龙不可能不懂,即便独立团发展到了八个营,兵力也是堪堪够用,必须考虑兵员素质的问题,自古兵在于精而不在多。


度度狼gg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李云龙有这么多人啊!

如果没有这么多人,李云龙是无法拿下平安县城的。

一,如果从战术上来说,这个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依托工事、城池的攻守之战,与装备、兵力有极大的关系。双方投入的兵力必然会呈现大比例的差距,才有可能达成战术目标。


根据战后副总指挥与参谋们的对话可知,平安县城是“敌人重兵防守”的,而且装备上占优势。别看李云龙的部队在外发展,纯拼装备,独立团不如县城守军。


二,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李云龙投入的兵力要加上外围才达到一万,纯粹投入攻打县城的兵力没有那么多。按照一比十的比例,这样的兵力投入并不算大。

敌人可以依托有利地形、装备优势防守。


三,此战,最关键的就是时间。太原、路野、水泉方向的援兵,只要能够到达平安,独立团必败。同等兵力下的战斗,八路军不占优势。所以,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平安县城,那就有多大劲、使多大劲,所以李云龙把所有的兵力都押上去了。


四,假如李云龙没有那么多兵力咋办?

两个选择,一是小股精锐兵力采取突袭方式进入县城,内部开花。二是半路设伏拦截。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如直接进攻县城。


脂肪故事


抗战时期,鬼子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一个师团撵着中央军几个军跑。《亮剑》开始的苍云岭阻击战,张大彪就说“对面的鬼子是日本第四旅团的坂田联队,忻口会战一举击溃中央军两个师”。

当时鬼子的一个联队(相当于中国的团)不到4000人,中央军是中国军队里面装备最为精良战斗力最高的部队,一般都是三三编制,那么两个师就有18个团,依然被击溃。可见鬼子的战斗力。


李云龙攻占平安县城,出动1万人,大部分是新扩编的新兵,当时八路军装备又差,所以从不与日军正面阵地战,而是以游击战为主,积小胜为大胜。

平安县城鬼子有1000人,其中100多人是山本特工队,战斗力肯定高于日军普通联队。坂田一个联队4000人能打中央军2师18团,平均下来1000人能打中央军四个半团。那还是外中央军守,鬼子进攻的情况下。


李云龙这1万人肯定没有中央军四个半团的编制,而且还是攻势,又没有攻坚武器,唯一的意大利炮只有四发炮弹。鬼子即是精锐,又据险厮守,所以说李云龙一万人能打下平安县城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创造了不可想象的战争奇迹。所以蒋委员长亲自嘉奖足见此战之经典。

放在同等条件下,中央军需要四个半团,鬼子是守,中央军攻,兵力翻一番,也就是9个团(一个师)才能有与鬼子死磕的本钱。所以说李云龙1万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能攻下平安县,奇迹中的战争奇迹!


睁眼看西安


首先,从战略层面上来谈,地形不占优势。

孙子兵法中提到攻城为下。攻城部队在优势上劣于守城部队,因为攻城的难度取决于地形和攻城武器,地形和武器不占优的情况下只能用优势的兵力来弥补不足。

其次,从兵员素质和战斗力层面上来说,李云龙的部队劣于日军。

日本从小就对孩子注重教育培养,孩子从小就接受军事化的训练,不管是单兵还是团体的军事反应力和军事素养都在国际上数一流水平,绝对的职业军人。平安县城的守城部队既有山本的特种部队又有驻守的常备部队,还有不少保安部队和伪军,这些加起来少说也有上千人。而《亮剑》中八路军的部队人员成分复杂、水平良莠不齐,很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人,和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的日军有差距,攻城必须在人数上占优势。

再次,从武器装备方面来看,李云龙的部队缺乏攻城武器。

守城日军不但以平安县城的高厚城墙为依托,而且武器装备精良,火力配备强悍。而李云龙的攻城部队缺乏攻城的重武器,只有一门缴获的意大利炮,还只有两发炮弹,还不敢上报上级要装备,战机不可失,只能组织优势兵力强攻。

综上所述,攻城战的烈度和残酷度不亚于野战大部队的会战,攻城方在地形、武器装备和兵员战斗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人数占优势也是战略战术上的一个有效手段。所以李云龙用上万人攻打平安县城。


野钓鱼倌


提主这就有所不知了,在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远远不是人数上的对比这么简单,否则就不会有几个日本兵就占领一座县城的故事了。所以,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除了日军,还有伪军协防

还有,当时除了驻守的日军外,肯定还有伪军协防。在我家乡的县城中,抗日时期曾经驻守着五六百日军。除了日军之外,还有几乎相同数量的伪军,所以加在一起,县城的守军大约为一千多人。我认为平安县城应该和我们家乡的那个县城情况差不多,除了有几百日军之外,应该还有几百伪军,加在一起大约千余人。

千余人可以让城防无死角

古代一座县城的范围非常小,方圆不过五六里。所以这一千多人防守起来绰绰有余。防守方凭借着城墙的掩护,能够轻易的阻击攻城的八路军。举个例子,古罗马时期罗马城有一次遭到数万敌军的围攻,当时守军只有2000多人,竟然成功守住了罗马。可见守城方的优势。

里面有数十名精锐特战队员

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打得是逃到这里的特战队员。这些特战队员接受了,德国人的严格军事训练和本国武士道思想的灌输,而且装备了自动武器,在战斗力上远高于普通日军,说是以一敌十也不为过。所以相当于凭空又多了数百日军的加成。

八路军装备落后

最重要的是八路军由于装备比较落后,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没有攻城用的重武器。在战斗的时候非常被动,多次进攻都被日军轻易破解。好在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二营长的意大利炮,要不然他们只能望城兴叹。


在抗战时期,不要说一座拥有上千士兵镇守的县城,哪怕是一座小城镇都是很难攻破的。在我老家的镇上曾经有数十名日军防守,再加上一些伪军,也就100来人,却能控制住周边各村。到抗战后期,抗日武装发展壮大,乡村地区已经被我军牢牢控制住,但仍然没有办法将这座小镇打下来。所以,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不过还好,有二营长的意大利炮。


历史风暴


抗日战争之激烈,就连八路军独立团团部也遭到偷袭,尤见一般。只是这一次,鬼子特种部队遇见了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遭到了独立团的毁灭性打击。

●就是为了救老婆。副团长反对,可是李云龙就这样说,他这样说的目的,为得提振斗志,为得杀鬼子。血里火里滚出来的部队,同志们生死一处,已经是兄弟,兄弟老婆现在生死不明,不救不是兄弟,这与影视中的口号一样的,给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啊,很有感染力。战前动员,就是要简明扼要,其中心意思就是喊一个能鼓舞斗志的杀敌口号。但这样喊,似乎有为了一己之私的嫌疑,并且是不经请示私自动用兵力,搞出这么大的动作来,在总部、师部和旅部交代不了。李云龙是爷们,他就这样喊了,从剧情安排看,也显得有血有肉,富有艺术张力。

●李云龙也是血肉之躯。抗战虽需血气之勇,但作为指挥员首先要考虑实力,一座日军重兵守护的平安县城,就凭独立团那千把人,那几条破枪,李云龙知道,肯定不行,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去打了,为什么?平安县城是深入我游击区腹心的一颗钉子,不拔不快,八路军总部机关早有心拔之,怎奈实力不济,因此一直没有敢动它,这次山本特种部队残部,作为日军精锐,成为八路军腹心大患,如果不能趁此机会把它给灭喽,它还会卷土重来;一年来通过广泛的游击战,八路军壮大了,独立团一下子拥有五千之众,再加上县大队、区小队这些民兵武装,就有上万人之多,就是一个独立团也能把它给灭了,何况周围还有丁伟的新一团,孔捷的新二团支持,国民党楚云飞团也不会无动于衷,这样加在一起,总兵力至少也有两万多,打掉一个平安城,绰绰有余。不及请示主要就是怕山本遛掉。李云龙是好乍乍乎乎,但绝不是没脑子,他这人粗中有细,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指挥人才,他后来成为将军即为明证。

●创新战法。只驱敌人腹心,勇猛攻击,打掉了就撤,既不留恋战斗,亦不贪图占领平安城,只以消灭山本残敌为目的,战术上以主力部队四面攻击,拿他的话讲,都是主攻,而以民兵武装配合新一团、新二团和楚云飞部断敌增援。我军多年没有开展攻坚战斗,李云龙一身是胆,勇气可嘉,正是大胆创新战法的表现,一举攻破日军坚城,应该说取得了重大成功,并在战区造成了重大影响,极大地鼓舞了战区军民抗战志气与斗气。他能有效捕捉住战机,给日寇精锐部队一毁灭性打击,并勇于担负责任,的确忠勇可嘉,总部首长对他深为欣赏,但八路军毕竟有严明的纪律,因此给他弄了个功过相抵,并说明原因,既有关心爱护,也有批评帮助,就是不能让他翘尾巴。


魂舞大漠


平安县城就几百日军,为何李云龙要用上万人打县城呢?窃以为理由有二。

首先平安虽小,却牵一发而动全身。

平安城的确只有几百日军,但是被围在城内可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的爱将山本一木,山本是日军特种战专家,大佐军衔,日军花费巨资送他去德国学习特种战,可以说是日军“明日之花”。所以平安城被围,日军一定会从周围据点调兵,日军的机动速度很快,所以李云龙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兵力去“围点打援”。事实上,剧中也提到老李这么一打,日军驻阳谷,水泉等地的联队都拼命向平安方向靠拢,“连太原的小鬼子的出动了”,实际上要不是各部队的支援,老李这一万人还真不一定能啃得动平安城。

再者,八路军与日军装备悬殊

战争的胜败因素中,武器的好坏还是很重要的。八路军的战斗意识很顽强,但是装备实在太差了,面对敌人工事完备的县城,老李没有重武器,只有一门射程不远,炮弹只有十七发的“意大利炮”(实际上后来也是多亏了此炮才干掉山本),毕竟太原会战,装备远胜于八路军的国军在6:1的优势兵力下还是丢了太原城。所以老李不敢大意,倾全部兵力与山本决战。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个人觉得,主要是装备上的差距。

共产党一直都是非常缺枪支、火炮、弹药的。民国时,我国军工落后,装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八路军自然没钱、没途径从国外买装备。蒋介石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装备。所以共军就只能靠缴获了。但这种补充方式肯定是不靠谱的。

国军中央军装备较好,但共军歼灭中央军的次数很少,通常消灭的都是国军杂牌部队,或者是伪军部队。这些敌人本身装备就极差,很多还在使用清末的枪械,共军的装备情况可想而知。

八路军缺乏枪支、弹药、重武器的情况很严重。看上去派了一万人,可能近半数的人都没有枪。在缺乏重武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攻城是很困难的。只能是靠人数优势了。

以优势兵力围歼敌人,也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要求。后来解放战争时,毛主席也是要求解放军至少要集中三四倍的兵力,打围歼战。这也是因为我军缺乏枪支、弹药,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打败敌人,需要速战速决、全部消灭敌人,以获得补给。如果打成消耗战,我军根本玩不起。每个战士放几枪,子弹就打完了,接下来还怎么打?

而日军那边装备条件远强于八路军。就好像吃鸡游戏中,敌人三级头、三级甲、满配awm、满配416,我们这边则只有手枪和冲锋枪。这还怎么打?只能是依靠人数优势了。


国史拾遗


《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在古代攻击有五米以上的城墙的城池将帅都需要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做决定。而且攻城还需要重型攻坚武器。因为守城的一方占据有利地位居高临下。光是用弓箭石头、油以及重物都能守得住城墙。更何况是在用枪的时代。


强弩,抛石器,云梯等攻城设备攻城战役中是必不可少的攻坚武器。

在电视剧中,我们能看到李云龙部刚开始攻城是用最原始的搭梯子的方法攻城,说实在,这样的攻坚战法根本不可能攻下那一座城。在剧中,正因为有前几次的冲锋,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最后李云龙也不得不拿出自己的大杀器。也就是各位现在所熟悉的那门意大利炮。到最后也只是炸死了城楼上的山本以及秀芹。最后怎么攻下城剧中没有体现。

这样的火力配置能保证前面500米内没有活物



这个视角能说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下面的人就是活靶子。

而且城中除了驻守的几百甚至一千个日军以外。还有大量的伪军。这些伪军虽然在单兵战斗力没有日军强,但是在守城上面他们他们也能够给予攻城的部队造成重大伤亡,毕竟扣下扳机就能击倒人。也许他们也知道,等城被攻下之后,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死亡,那只是他们的求生欲是最强的。所以战斗力也会比往常更强。
八路军用的是爬楼梯攻城,这样的效率几乎为零,没有攻坚武器打县城真的是巧妇无为难米之炊。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先给大家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1940年10月,日本冈崎大队500多人误打误撞的闯入了八路军兵工厂“黄崖洞”。鉴于以往日军几次扫荡,对八路军造成的巨大损失,彭德怀决定消灭掉这支孤军深入的敌军,以打击一下日军的嚣张气焰。

八路军总部调集一个师加总部特务团,合并1万多人,对日军进行合围,并发动进攻。最后却因武器差距太大,加上双方战术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在连续攻击了几天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八路军付出了2000多人的伤亡不得不退出战斗。

在抗战中,除了在印度训练并用美械装备起来的远征军将士能和日本人1:1打个平手外,其它就算是美械装备的军队也要3:1对日军才有胜算。至于其它装备的军队,大概要5:1或10:1才能打得过日本人。

至于八路军,我只能非常遗憾的说,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平型关战役中,林彪手下的是最精锐的红军老底子,和日本运输兵打了一仗,并且还是提前伏击,之后是突然袭击,才和日本人勉强打了个1:1.

正式战斗中,基本上就是上百日本兵把上千的八路军打的满山跑,双方的实力和训练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这也是后来八路军退出和日本人的正面对决,把部队划整为零撤退到敌后去发展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县城日军的防守部队。

正常一个县城通常是日军一个步兵中队(也就是连),大概有 194人,各种枪174枝,掷弹筒6门 ,再加上差不多数量(也可能多一些)的伪军。除非是重要枢纽据点,所以一个县城很少直接驻防多于一个大队的日军兵力。

这样算下来,大概就是500多人,再加上山本特攻队30多人,也就是说,这个县城大约有600多人。 再加上城墙和其它防守工事,攻打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李云龙这时的部队大概有6000人到7000人左右。每个连队有600人到700人,参照三三制原则,李云龙有9个连,再加上特务连,团直属部队什么的。这个数据是相对靠谱的。


李云龙的独立团是有亮剑精神的部队,这支部队虽然平时被以班组为单位分散开来,但没有闲下来,而是到处活动寻找战机。好家伙,这几年下来,装备不少,从日本人那搞到了不少装备,38大盖太多了,九二式机枪哪个连队都有十几挺。就连山炮、迫击炮还有不少,甚至二营还有门意大利重炮,不知道是怎么来搞来的。

这样对比下来,李云龙的部队和守城的日军达到10:1的比例。




按照这个比例,再对比下双方的装备。以李云龙训练军队的作风和方式,这一仗是可以打的。李云龙的特点,就是从来不吃亏,喜欢多拿多占,他说打,基本上都是有点把握的。

有人说,那也没有必要出去这么多军队。你要搞明白了,李云龙是要消灭这伙日本兵,为赵家峪的乡亲们报仇,争取救回自己的老婆秀芹。 那就要把日本人死死围住,绝对不能让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日本人给突围出去,尤其是山本的特战队,那战斗力实在是太强悍。


还要考虑另外一个因素,日本兵会沿着铁路线增援过来的,周边打援的部队虽然多,但只能拖延时间,根本就打不过日本人。

那么李云龙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反正自己的装备也不差,人数上又有明显优势。那么全部压上,四面围攻,不分主攻和助攻,这下城里的兵力虽强,但太少,根本就扛不住这样的进攻,必然要达成速见速决的效果。

当增援的日军快要杀过来的时候,李云龙已突击进了内城,面对日军的坚决不投降,为了尽快解决战斗和减少伤亡,二营长的意大利重炮推了上来,直接把没有死的日本兵,包括山本送上了西天,让他们回家见他们的日本天皇去了。


各路增援的日军,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全面围攻中,八路军和晋绥军都出动了,再加上民兵和游击队,甚至土匪,日本人倒了大霉,道路也被破坏了,日本人的推进速度太慢。当时华北军部听到平安县城已被攻下的消息时,只好命令撤兵。

整个战役结束,李云龙的平安格勒战役就这样胜利了,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扭转了整个战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