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央视主持人肖晓琳直肠癌去世,什么人群容易得直肠癌?

烟波流云


不难发现,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癌症的发生?

癌症的发生并非突然,而是日积月累,最终爆发。而易得直肠癌的人,大都存在下面三个坏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直肠癌诱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这是因为,高脂肪食物会增加粪便中的甲基胆蒽,导致胆酸分泌增加,再加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增加粪便在肠道内的时间,导致肠道吸收致癌物增多,增加癌变几率。

长期憋大小便

很多人都有这种状况,因工作或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但出现尿意或便意的时候,也无法及时解决,需要憋很长时间。殊不知,大小便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经常憋大小便会导致致癌物质在肠道长时间停留,增加肠道对这些致癌物质的吸收,增加患癌风险。

久坐不动

这个问题,是当下很多上班族面对的问题,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久坐不动,会导致摄入的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分解和排泄较慢,使得肠道代谢产物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增加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激时间,增加患癌风险。

因此,预防直肠癌,我们要做到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多运动。

此外,40岁以上及有直肠癌家族病史的人,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胃镜、肠镜检查。


养娃视频


肖晓琳,央视著名主持人,年仅55岁却惨因直肠癌去世,这不禁令大家感伤,感伤的同时不禁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肖晓琳为什么会得直肠癌,什么样的人群又容易得直肠癌呢?

目前直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考虑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直肠癌的最高危因素,比如经常进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的人发病率明显增加,因为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胆汁酸对肠道粘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而且食物中过多的动物脂肪能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而且这些都增加了患直肠癌的风险,另外,经常食用腌制、油炸食品及精细纤维素食品也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新鲜蔬菜水果则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因为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软化大便、增加肠蠕动、缩短粪便通过大肠时间、稀释肠内致癌物浓度,还可减少基因突变发生率,这些都可大大减少直肠癌的发生。2.不规律、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比如长期过量的饮酒、吸烟以及精神过度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生。3.直肠癌的发生也与年龄、遗传相关,一般认为41到65岁人群为直肠癌的高发年龄,而且有着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患有直肠癌的概率明显增加,4.患有一些肠道疾病的患者直肠癌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比如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预防直肠癌呢?首先,应该做到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腌制、油炸食物,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悦、经常锻炼身体,最后就是要定期筛查,尤其是对于一些41到65岁、有着直肠癌家族史及肠道疾病的患者更应定期对直肠癌筛查。


医语破天机



央视主持人因为癌症去世的确实不少,很多人认为央视是一个癌症的【高发区】,其实不然。因名人效应,所以导致他们因为癌症去世引起更多的关注。

如果从工作性质来分析,媒体工作者的高压力,生活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等等,确实是影响身体素质、降低免疫力的一个不利因素,那么对于普通大众来讲,预防直肠癌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少。

1、直结肠癌,一直以来都普遍认为是欧美地区高发的一种癌症。因为它和高能量饮食是密切相关的,在现在众多肿瘤科室的医生看来,预防直结肠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高油高脂高能量饮食的习惯。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都在增高,很大程度上和这个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有这种饮食习惯的人,就要加以注意,并予改正为好。


2、有慢性肠炎或者常发胃肠疾病的人,是胃肠道癌症的高发人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很多癌症都有癌前病变,而肠道的一些息肉、腺瘤如果被发现一定要予以重视,因为它们是可能诱发癌症的。

3、直肠癌还是一种可能是转移癌,已经患有癌症的人,可能在癌症转移过程中会诱发直肠癌。


4、现在医生普遍建议45岁甚至40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做肠镜来,检查肠道是否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状况。

很多人对肠镜比较陌生,但是越来越多重视健康的人,开始把肠镜纳入日常体检的项目之一,此外还有胃镜。它们可以早期发现一些胃肠道的息肉腺瘤,一些炎症等等,避免这些不良因素导向癌变。

5.出现腹胀,腹痛,便血,大便不成形,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等异常状况时,一定不要马马虎虎,要进行相应的诊查。尤其便血,不能简单认为这是痔疮在发作。

痔疮的很多症状和肠癌的症状是类似的,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去排查。


辽沈名医


近几年的确有不少名人因癌症去世,央视主持人和制片人在我们医院就有几位,并且有的还诊治过。有胃癌患者、有淋巴瘤患者,当然也会有结直肠肿瘤患者,多数发现时就是偏晚期。按道理说,作为文化名人应该很注重体检和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但是很遗憾,几乎没有是早期发现的。

直肠癌就是起源于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癌变,几乎都是腺癌,当然也包括极少数的鳞癌,主要是肛管鳞癌(肛管粘膜上皮被覆的是鳞状上皮)。直肠是人体消化道最末段,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度大概约12-15cm。

国内直肠癌与西方国家直肠癌有所不同,中国人直肠癌多数是中低位直肠癌,其中绝大部分是可以通过肛门指诊触及。这是非常简便经济的检查手段,患者侧卧位或胸膝位,医生通过指诊可以触及直肠内肿物,感知硬度、大小、位置,多数可以区分是痔疮还是肿物,当然,明确最终性质,是必须通过肠镜检查取病理活检明确的。但是通过指诊是可以明确直肠内是否有异物。现在不少单位的体检都增加了防癌筛查项目,直肠指诊是其中一项。近几年我参加了医院的给各单位职工体检活动,有大学教职工,也有公交司机,每年都能查到1-2例的直肠癌患者。很多人一看是这个体检项目,都掩面而去,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正常的体检活动,一般的体检单位是没有这一项的。

直肠癌的发病率是不断攀升,一定要重视身体健康。直肠癌早期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般很难早期发现。如果知道自己是否是患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那么,哪些人群是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呢?

1、 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尤其是有多人罹患胃癌、结直肠癌。与自己血缘关系越近的人,患癌风险就越高。另外,家族中有发病率年龄在40岁之前的,更应该引起注意。如果明确的家族史,那么建议如果有胃肠道不适,要及时就诊。另外,即使没有不适,也建议行胃肠镜检查,了解是否有胃肠道异常情况。一般来说,如果胃肠镜检查没有问题的话,至少3-5年可以不用复查,结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症。

2、 既往有结直肠息肉或腺瘤病史。即使切除了,因为有可能再次生长新的息肉。因为多数的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息肉逐渐癌变形成。息肉----腺瘤---早期癌---进展期癌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因此,我们说结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症。

3、 有家族性息肉病史(FAP):这是典型的遗传疾病。这类息肉可以有几百枚或几千枚,整个结直肠密密麻麻,像鹅卵石路一样。这种癌变是百分百的。如果知道有这种家族史,一定在十几岁时就要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有息肉形成,就有及时切除。并且以后每1-2年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发现结直肠息肉太多的话,可以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

4、 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纤维素饮食。通俗讲就是肉类等高脂肪食物多,精细食物多粗粮少,典型的西方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何结直肠癌是欧美国家的高发癌症。这类饮食容易导致结肠蠕动较慢,结肠因缺乏有效的刺激蠕动就慢,大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5、 肥胖、超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明显肥胖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因此适当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整体来讲,了解自己的近亲患病情况,就是明确是否自己有典型的家族史,同时注重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的调整,要荤素搭配,不能顿顿无肉不欢,平时多一些粗茶淡饭、多一些蔬菜水果,就会离结直肠癌远一点。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早些年,家财万贯,父母早亡是很多傻姑娘私下对择偶的要求、希望。 目的就是为了达到逃避赡养及避免和公婆相处的尴尬。

这是愚蠢且对后代不利的短视行为,因为基因是否强大是后代能否更健康长寿的条件之一,和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同为要素。

1、基因,德国科学家发现,有些直肠癌患者不论如何使用抗生素其肠壁粘膜总难恢复,情况特别怪异。在多宗联合探究后发现,是基因导致了家族问题,这就是医学界常讲的家族遗传因素。

2、饮食,什么在胃肠里停留最久呢?一般情况下除了脂肪块, 很多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往往也就2、3个小时,而脂肪却可以长达6个小时之久,这就是肥甘的禁忌。而生活中最容易把胃肠粘膜清理干净(破坏)的就是盐了,外加蠕动能力较其他十二官差,直肠装填废弃物的时间也最久,按一天排便一次来计最少达到24小时。

3、情绪,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会让患者产生一种奇特的“自愈力”,这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腿脚不再发冷(骨髓生长让免疫力加强),完全符合《黄帝内经》所讲“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可见,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作用巨大。

4、运动,要让人体有自愈力除免疫调节、饮食禁忌、情绪控制外运动往往功不可没;这里讲一个真实故事,某患癌(中晚期)公职人员在得知自己只有半年的生命后,决定上山养蜂(避世)。一段时间后竟然一切指标正常,癌肿消失。很多人会以为是其吃了好蜂蜜甚至蜂皇浆的原因,其实,综合来说应该概括为:空气、忙碌(心情不再忧郁)、蜂蜜(山蜂蜜如同服中药)、运动(特别是上上下下山的动作〈提拉脚消血栓血液流淌更顺畅白红血细胞增加)和流汗(排毒)〉,而总体骨髓的强化让其免疫力大幅度增长才是其自愈的原因。

综上看来,遗传性、久坐不动、压力、忧郁,多甘、多脂、多盐(及化学泡制品在肠胃里的继续发作和腐蚀)饮食、无规律排便,病毒性传染病都有可能引发直肠癌风险,亦应是主因。


战略与战术


自央视主持人肖晓琳去世至今,已经不止一个主持人因癌去世了,还有方静、罗京、王欢以及李咏等。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主持人得了癌症,其实除了因本身主持人的名人效应,有啥事众人皆知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但凡工作压力比较大,精神高度紧张的应激性比较强的职业,相对容易得癌,而并非天妒英才!

而且已经有研究统计显示会不会患癌症,其实和我们人的性格情绪有很大关系,甚至有的人天生就有“癌症性格”,患癌症的几率相对大于正常人。其中发现,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肺癌、胃癌以及肠癌是相对比较典型的“性格癌”!


但除了本身性格,情绪等因素,有以下因素的人也容易得直肠癌!

第一,你本来就位于欧美等直肠癌高危地区,因为肠癌跟高脂高热饮食是有很大关系的。长期摄入一些对肠道刺激性比较强的,难以消化的食物,相对容易引起直肠病变;

第二,你已经45岁了,从未做过肠镜体检,也可以说是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因为我国的直肠癌高发年龄就是在45岁左右;

第三,以前就得过结直肠癌的人,可再患风险高;

第四,血吸虫病患者;

第五,长期患有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病变的患者;

第六,盆腔位置曾经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的患者;

第七,像从事石棉等高危职业的;

第八,一级家庭亲属有患直肠癌病史的人,其患直肠癌的风险要比其他人高3倍左右。这相关一家几口查出患有肠癌的病例并不少见,我在临床上,就遇到过三次,父亲被查出肠癌,没多多久儿子或者母亲也被查出早期肠癌。


医学小侦探


肖晓琳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央视美女主持。曾主持过《新闻联播》、《今日说法》、《半边天》等栏目。她那聪慧而沉稳的主持风格,赢得了万千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可惜,这样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却于去年罹患直肠癌,英年早逝,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的美好年华,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能得到早期的诊断与治疗。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的癌症病患,在发现时已处于病程的中晚期,最终无力回天。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防患于未然。对于疾病,更应如此。关于直肠癌,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发生原因,但据研究,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不良饮食习惯者。

所谓“病从口入”,直肠癌的发生,也有很大一部分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类以及腌制、油炸的食物,却缺乏膳食纤维者,实在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年过五旬的老张就是个无肉不欢的老饕,他的口头禅就是“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

一日不吃肉,便觉得少了什么似的不自在。而且他特爱那种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整上几口小酒,吃的那叫一个香呀。

他是个性格豪爽的人,时常爱呼朋引伴的叫上一堆朋友,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此种生活于他来说,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他也经常去吃宵夜,兴之所至,更是不醉不归。

其实,他是个“三高”患者。虽然医生一再叮嘱他要均衡膳食,少吃肉、多吃蔬菜。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作为一个乐天派,他甚至觉得医生是有些小题大做。

或许是他经常大鱼大肉,却极少吃蔬菜的习惯,他患有习惯性便秘,有时好几天都不解大便。直到不舒服了,才借助开塞露等帮助排便。

后来,有好几次,他无意中发现大便中混有血迹,心里也有些疑惑。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医院做了个肠镜检查。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竟患了直肠癌。幸亏发现得早,立即进行了手术。如今五年过去了,复查的各项指标显示都还不错。

而今,老张也早已改变了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再随心所欲地照顾自己的口味,而是更注重合理健康的饮食。至于酒,他当然是早已戒掉了。他时常半开玩笑的说:“我这条命是拣回来的,当然得好好珍惜了。”

2.肠道有原发性疾病者。

肠道有慢性疾患者,应该早期进行治疗。比如慢性非特异性肠炎、直肠息肉、腺瘤等等,会让肠粘膜长期处于水肿状态,进而诱发癌变。

另外,痔疮、肛裂等虽然是小毛病,但若炎症长期刺激肛门皮肤,也有癌变可能。

3.有家族遗传史者。

直肠癌的遗传倾向,相比其他消化道癌更明显。直肠癌患者,血缘亲属中该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所以这一人群,更应对该疾病予以重视。

小林的爷爷就是在60多岁时因为肠癌去世的。而才过而立之年的小林,不幸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小林是一家大型公司的部门经理。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努力打拼是分不开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经常要加班,熬夜也是生活中的常态。他总是觉得:年轻时不奋斗,更待何时呢?

有一段日子,他经常无缘无故的出现腹部不适症状:腹痛,腹胀,大便也不规律,有时便秘,有时又会莫名其妙地腹泻。

对于这些,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肠炎表现,也并不以为意,自己去药店胡乱买些药吃。终于有一天,他在上班时忽然腹痛难忍,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才去医院看病。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被确诊患了直肠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虽然经过医生一系列的治疗,手术、化疗等等,依然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最终还是遗憾离世。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宝宝,让人无限心酸。

所以,有家族遗传史者,一定要重视。或许及早的干预,疾病有望得到治愈。

4.不规律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的机体和外在的病魔,总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之中。

在抵抗力足够强大的时候,病魔无处入侵,而一旦机体处于弱势状态,各种疾病便会趁机找上门来。

癌症也是如此。据临床观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更容易诱发直肠癌。

比如长期熬夜、抽烟、酗酒等等,还有心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中,癌症的发生率相比普通人要高得多。

5.其他方面的因素。

因子宫、卵巢等癌变,腹腔接受过放疗的病人;以及曾经患过肠癌,经治疗后的病人;还有血吸虫病患者,均是直肠癌的高发人群。

以前,直肠癌的发生多为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或许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目前该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虽然,目前的医疗条件,让人们在面对某些疾病时仍然束手无策。

但如果我们能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高发人群将肠镜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及时根治原发疾病等措施。或许更能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术后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也会大大提高。

生命之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愿我们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好好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谈谈我的看法。

仰视著和人肖晓琳的去世,挺让人扼腕惊叹的。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和社会精英被疾病夺取了生命,英年早逝。

篮国手陈鹭芸与结肠癌斗争了三年后仍去世,年仅38岁;著名斯诺克球员丁俊晖的母亲陈习娟患直肠癌去世,当月还进行了手术、化疗,享年55岁;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宰相刘罗锅》里的六王爷,李丁老师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2岁。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我的家人也有得直肠癌去世的。我觉得直肠癌首先是发病时候不容易发现,其实早起发现后的治愈率或者存活率还是很高的。这种情况中国人容易出现,因为中国人的整体健康体检意识和水平还不高,一般是单位组织,而且有些单位组织的还不完善,再加上一些江湖医院只顾发财,根本没有意识提前预防或者发现疾病对人健康的意义,所以造成即使体检了有的也没有发现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人对这种隐私疾病不重视,或者不好意思看,以为是上火了,喝水少了,直到中晚期才发现。

另外,就是和饮食有关。油腻肉类食物居多,烟酒等刺激性和辣椒等辛辣性食物摄取过多。有人说了,四川人怎么没有事吃辣椒,那是和当地的气候有关系,北方的天气吃多了肯定会造成影响。

还有就是作息不规律。现代人的社会压力大,其安逸的幸福指数我认为不高,因此造成身体功能紊乱,按照中医五行说,五行已经打破自然规律,必然有问题。

其他,就是食品健康和安全。现在食品很多已经没有原来天然的一些营养和平衡,再加上添加剂等,估计会有现代人不可评估的影响。

最后一个就是基因。很多时候,这种基因与遗传有关,也可能环境变化污染造成基因突变有关,这个就有待专家研究和整理了,毕竟我们的科技还没有到达那么高深的地步。


想听我就说007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癌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高达600,000人,发病率在男性中排位第4,在女性中排位第三,死亡率达50%,而且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这里索性全面科普一下直肠癌这个病吧,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

1.\t直肠癌是什么样的疾病?

如果医生在疾病早期发现了病情,那么直肠癌的治愈率是很高的。当病变的细胞在大肠内部(也被称为结肠)或是直肠生长起来时,疾病就会发生。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是美国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

2. 息肉与直肠癌

息肉一般生长在肠内侧。大部分息肉组织是无害的,然而如果不尽早除去,这其中的一部分就会转变成直肠癌。最常见的两种肠息肉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当结肠内部的细胞生长和修复的方式出现问题时,息肉就会形成。

3. 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有一些风险因素是难以人为避免的,例如以下一些情况:

  • 年龄的增长——大多数患者都在50岁以上;

  • 肠息肉或肠炎疾病;

  • 家族直肠癌病史、乳腺癌病史或卵巢癌病史。

4.\t可以控制的风险因素

努力避免那些会使患病几率增高的情况,例如以下的情况会增加癌变风险:

  • 食用大量的红肉或是加工肉制品,亦或那些高温烹煮的肉品;

  • 肥胖(腰部周围的脂肪过多);

  • 运动不足;

  • 吸烟;
  • 过度饮用酒精类饮品。

5.\t直肠癌有哪些症状?

直肠癌并不存在早期的警示症状,因此注意预防十分重要。及早发现就意味着更高的治愈率。直肠癌的预兆包括便血或是腹痛症状,便秘或腹泻一类的如厕问题,并且毫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或是感到疲劳。当这些症状随时间逐渐出现,肿瘤也会越来越大,并更加难以治疗。

6.\t直肠癌的检测项目

筛选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关键。五十岁以后,大部分人都应当每十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这项检查使用一根末端装有微型摄像机的管子对整个结肠和直肠组织进行观察。这种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肿瘤,从而预防直肠癌。医生会将检查中发现的肠息肉移除。

7.\t粪便潜血检测

粪便潜血检测和粪便免疫化学测试能显示出你是否有便血情况,而便血又是癌症的征兆之一。你应当给医生提供三份粪便样本用于检测。在你进行过结肠镜检查的当年,你可能不需要再进行这种检测。医生建议每三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检测。

8. 癌症的确诊

如果一项检测显示出有患肿瘤的可能性,那么接下来的检测步骤就是活组织切片检测。在结肠镜检查期间,医生会取出息肉组织,并且取一些可能有问题的结肠其他部分的组织样本。专家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这些组织,从而确认这是否为癌组织。

9.\t直肠癌的病程阶段

专家会将他们发现的所有癌症进行“分级”—— 这是一种了解病症发展到何种程度的过程。较高的症状等级代表着癌症的状况比较严重。肿瘤的大小并不总是有所差异。这种分级也有助于医生确定你应当接受何种治疗方案。

  • 第0阶段——癌症还在结肠或直肠的内侧最里面的位置。

  • 第I阶段——癌症已经蔓延到结肠或直肠的肌肉层。

  • 第II阶段——癌症生长到或是已经穿过直肠或结肠的最外层。

  • 第III阶段——癌症蔓延到了直肠或结肠区域的一个或多个淋巴结。

  • 第IV阶段——癌症蔓延至了身体的其他部分,例如肝部、肺部或是骨骼。

10.\t存活率

病情恢复的情况取决于癌症发展的阶段。你可能会听医生说到过“5年生存率”这一概念。这表示着患者在确诊后存活达到五年或更久的概率。如果癌症还处在第I阶段,那么其5年生存率为74%,然而当癌症达到第IV阶段,那么存活率就只剩下了6%。

在直肠癌的早期阶段,手术是一种治愈率很高的治疗手段。对待除了最后一个阶段的癌症,医生都是将肿瘤以及其周围的组织移除。如果肿瘤及组织很大,医生可能需要将整段结肠或直肠组织切除。如果疾病影响到了你的肝脏、肺部或是其他器官,那么手术可能就无法治愈你了。不过仍然可能有助于缓解你的症状。

12.\t与晚期癌症斗争

即使直肠癌已经蔓延到你的淋巴结系统(第III阶段),它也依然还是有可能被治愈的。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如图所示)以及化疗。如果疾病反复了,或者蔓延到了其他器官,那么可能会更加难以治愈。但是放疗和化疗可能仍旧会缓解你的症状,同时有助于延长寿命。

13. 化疗会不会使我感到很难受呢?

较先进的化学疗法药物更不容易让你感到恶心不适。而且,还有一些药物是有助于控制恶心症状的。除了化疗还有射频消融术(RFA),这种治疗是利用高温加热来将肿瘤烧掉。参照CT扫描结果,医生会将一种像注射器一样的装置插进肿瘤及其周围的区域。这种治疗过程能毁坏一些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例如肝脏中的肿瘤。化疗手段可以与射频消融术相辅助进行。

14.\t健康的习惯能够预防直肠癌

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显著降低患病几率,包括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同时控制身体脂肪。这些习惯能够预防45%的直肠癌发生。

美国癌症学会建议的饮食为,富含大量的水果蔬菜,减少加工食品和红肉,用全谷物食品来代替精制谷物。这将帮助你保持健康的体重。

20.\t通过体育锻炼预防癌症

坚持锻炼的成年人相当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对抗直肠癌的强力武器。一项研究中,锻炼最多的人比起锻炼最少的人群,患病的几率要减小24%。而不论他们是在工作或是游戏,这种锻炼都是有效的。

美国癌症学会建议每周进行5天或5天以上的体育锻炼,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高强度运动会在短时间内带来更多的益处——每周进行3或4天,每天20分钟即可。


康品君


2017年7月12日,著名央视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而不幸离世,在美国治了很久以后也不见好转,最近溘然长逝,终年55岁。

肖晓琳生前主持过《新闻联播》,《今日说法》、《半边天》等脍炙人口的多档央视节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这么多年她矜矜业业,也走进了中国社会的漩涡中,报道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新闻,这些新闻让她也笑不出来,也让她被观众称为“铁面美人”。


她的一生恪尽职守,吃了太多苦,有时候整日奔波在偏僻的农村,有时候饿到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就是这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她的身体垮了下来。

后来她也因直肠癌去世,令人唏嘘。

这些年因癌症逝世的主持人不在少数,前央视主持人罗京在2009年因患癌症去世,终年48岁。


《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节目主持人方静因患癌症,于2015年逝世。终年44岁。



一个人一生患癌症的几率高达36%,在现在看来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每个人身边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太不健康,不注重养生,加上环境问题,致使恶性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发病年龄却越来越低。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 数据显示,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36%,肺癌为发病率、死亡率双率第一,甲状腺癌呈快速上涨趋势。


我们常听到的看到的三大癌症,肝癌,肺癌,胃癌,这么多年已经让人“谈癌色变”,基本上确诊了是晚期癌症,就没有活路了。

而直肠癌近年也颇受关注,早期直肠癌多数没有什么症状,因此不容易被检查出来。而到了严重时刻便会改变排便习惯,便血,便秘之类的症状也明显起来。

而直肠癌的病因却一直不清楚,我们也只知道这病大多由生活习惯,环境等息息相关。

有时候看看这些新闻,也能够让我们警醒自己,要时刻提防自己的健康问题,更要多关心家人,每年的体检也必不可少,更加重要的是要众人合力保护环境,别等到因受病痛折磨才想起来自己没做过什么,那样真的就无济于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