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酸?苦?甜?一張圖,洞見儒道佛三家智慧

酸?苦?甜?一張圖,洞見儒道佛三家智慧

“明心見性”,出自《西遊記》三藏禪坐時的情景,意指禪宗中摒棄世俗執念的修行方式,也指率真的表現心性。

酸?苦?甜?一張圖,洞見儒道佛三家智慧

三酸圖

《三酸圖》是中國古代繪畫經典題材,最初畫的是蘇東坡、佛印和尚與黃庭堅,三人圍著一大醋缸,每人嚐了一點醋,但三人表情迥異。

三位大家後來被引申為儒家、佛家、道家三種文化代表。

儒家認為醋是酸的,佛家認為醋是苦的,道家認為醋是甜的。

其實醋只是一個參照,潛意識映射出三種文化對人、對社會、對世界的不同看法,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妙趣之處。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品咂出什麼樣的味道。

酸?苦?甜?一張圖,洞見儒道佛三家智慧

儒家說:醋是酸的

儒家認為這個世界是酸的!儒學是一門入世的學說,認為世界是不完善的,要通過儒家學說進行治理和改造。

即所謂宣揚教化,克己復禮,才能達到理想的“大同社會”。所以儒者經常會著眼事物的缺陷,通過糾正錯誤來進行個人和組織的完善。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在得意時要讀儒家,儒家志在治國平天下,得意時施展抱負,利國利民,這也是儒者的社會使命。

為什麼失意時不讀儒家,虎落平陽難以展現才華,龍游淺水更是束手束腳。

滿腔壯志擰著,滿腹熱血憋著,對於社會的改進意見難免變成負能量,即所謂的——牢騷。

酸?苦?甜?一張圖,洞見儒道佛三家智慧

佛家說:醋是苦的

因為佛家認為這個世界是苦的!佛家認為人生一切經歷皆是苦難,父母會離去;夫妻會別離;朋友會分開;金錢會散盡……所謂“四大皆空”,早晚都會“人空法空”。

佛家為了減輕得失的痛楚,害怕失去,所以拒絕擁有。所以佛家告誡眾生一切都是苦難,清心寡慾的修行才是正道,沒有擁有,自然也無法失去,無慾無求的人才沒有煩惱。

所以很多人失意時讀佛,洗滌心胸,超脫世俗。佛諦像一杯苦茶,雖不順口,卻能淡忘那些中傷傾軋,勾心鬥角。

功名富貴,誰曾見了。成敗得失,自尋煩惱。唯有青燈古佛,長夜渺渺。

道家說:醋是甜的

因為道家認為這個世界是甜的!道家和佛家一樣都是出世的學說,同樣認為塵世繁華只不過是曇花一現,類似《金剛經》中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但道家並沒有因為轉瞬即逝而拒絕這一切,他們精心的領略過程,即使幻滅也不痛苦,再去追尋下一個快樂。

道家認為生活本身是甜的,人一天到晚只不過是自尋煩惱,認為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從道教的角度去看都只是庸人自擾。

所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為什麼要將生命拿來懷疑生命,青春用來檢討青春,快意恩仇才是正道。

在現代社交媒體中,佛學容易被片面為心靈雞湯,那道家就是伸縮自如的當代成功學——拿得起放得下。

得到時能夠享受樂趣,超出自己能力時也會調整期望,無需掛念。

酸?苦?甜?一張圖,洞見儒道佛三家智慧

喜歡本文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 ,你也可以在評論區寫下你的評論。您的支持是常微會不斷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