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老南京”:南京公交六七十年发展再回顾

老南京把乘公交习惯说成坐公共汽车,阿是啊?可以这么说,公交是所处城市发展变迁的“晴雨表”。它的生存状况,折射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局外人很难体会,只有亲历者感受最深。我坐过老式公交,也搭乘过老款地铁——“小火车”,无轨电车通车时曾经赶赴尝鲜……南京公交细微变化都深深铭记在脑海中。

“老南京”:南京公交六七十年发展再回顾

南京城20年前的老公交

  “振翅高飞”的南京公交

  记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那会儿,南京公交车真的老掉牙,多为美、德式卡车,什么雪佛兰啦、奔驰啦等底盘所改装,笨拙木质车壳,车头均是“大鼻子”,有些还像“猪八戒”,颜值极差。车尾处的外面还挂了个炉子,以烧木炭或白煤勉强输送动力。座椅安置多呈“U”字形,乘客背靠车窗顺序落座。现在的80后、90后肯定想不到,那时的汽车转弯标志实在有意思,在原本就局促的前车窗上,装一个箭头形方向灯,上绿、下红,尾部还拖根电线,由司机手动操控,虽显土气却很实用。车门则是整体手动推拉门。我尤其关注车门的开和关,瞅着售票员用专门小扳手来操作,趣味盎然。到后来逐步削平“鼻子”,换成“扁鼻子”车,率先换型的好像是1路车,棱角分明,方头方脑。

“老南京”:南京公交六七十年发展再回顾

  进入上世纪60年代车况有了改善,车座也改为面向前方。这期间,进口一批捷克车,最先配置的也是1路。有点流线型颇为洋气,但依旧小车窗,虽如此还是令人侧目。有轨电车的加盟,使南京公交增添了生力军。街头竖起根根水泥杆拉起电车线,但免不了会掉“辫子”,这时售票员往往义不容辞,跳下车帮着搭“辫子”,辫子顶端与电线接触的一刹那,闪出一团火花,那样的场景令我记忆犹新。

  到后来,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南京公交犹如长上腾飞的翅膀,车况越来越好,乘坐愈加舒适,正点率也大幅提升,投入了双层大巴,还实现无人售票。线路也不断增加、延伸,四通八达,通畅且快捷,又相继开通人们翘首以待的有轨电车。

  心生愧疚的“逃票”经历

  伴随城市的腾飞,南京公交得以迅猛发展,您知道吗,截至2016年底,运营线路总计达705条,运营车数共8395辆。说来寒碜,改革开放以前,市区公交线路仅汽车线路15条,电车3条,始终维持低水平运营。我清楚记得,家门口的公交14路,长乐路拓宽后开通,仅一辆车自市立医院至节制闸之间,往返运行,一度还换成那种东欧产的车型呢。以后线路改为市立医院至打(养)虎巷,车辆才有所增加。

“老南京”:南京公交六七十年发展再回顾

  如若提起上世纪50年代老10路公共汽车,恐怕不少人早已淡忘,与现今10路车大相径庭,它曾经是南京城东部,南北方向一条重要线路。

  公交老10路也只有几辆老旧车,座椅呈“马蹄形”设置,起点是三山街建康路,今悦华大酒店附近马路边,运营路线是:往东驶上太平南路,至大行宫西拐,折进碑亭巷,进成贤街,沿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围墙,向北行驶至鸡鸣寺止。返程:沿原线向南,行至白下路时,西拐至内桥,向南至三山街,再回到起点。

  其时这一带的人南北往返,除可选择贯穿市区的“小火车”外,就只能依托老10路了。那时随母亲去城北姑母家,我时常乘坐10路车。当车子经过南京工学院蜿蜒的围墙时,由于车速较慢,通行时间较长,我不由得感叹,乖乖!这所高等学府多么大啊!

“老南京”:南京公交六七十年发展再回顾

大辫子

  随着1958年小火车撤除,太平北路和北京东路相继开通,功勋卓著的公交老10路,便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回想起来,我与老10路还有个未了情结。那是儿时夏天一个晚上,门口几个小伙伴相约去鸡鸣寺看香火,巧遇邻居、一个中年男子同行。人多车挤,邻居便教唆我们逃票,我们都照着做了,侥幸逃过那位在车厢人群中挤得满头是汗的售票员。直到今天,哥儿几个聚一块的时候,仍然心存愧疚之感,觉得很对不起那位售票员。我始终不解,那个口口声声念叨“人是一口气,佛是一炉香”、要“积德行善”的念佛之人,何故怂恿不谙世事的孩童投机取巧呢?

  “乘车族”尴尬总也难忘

  说到坐公共汽车,我不由得想起这件事。那天,我送姨妈回家,公交车十分拥挤,上车后,老人家紧紧抓住车门口扶手站着。此时又上来一位抱着病孩的妇女。因为拥挤不堪,售票员也懒得招呼让座了。此刻心直口快的姨妈终于开了腔:“唉,这昝子听说雷锋去了新加坡唠,80岁老人没得人让没关系,人家抱小孩的你不能让让吗?”紧靠姨妈的两位中年妇女向她投来惊异目光。“大妈您有80岁啦?”“是的。”我插嘴道,“她84岁了”。“哦,好福气,我们不晓得阿能活到你这么大年纪哟?”“能,能!”姨妈斩钉截铁地说:“现在生活好了,人的寿命不断增长,多行善事,你们活100岁没得问题!”风趣的答语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这下坐在车窗旁的一位中年男子坐不住了,他对姨妈说:“大妈,来,我让你坐。”“不,我能站,站着比坐着舒服,还是哥哥你坐。”此时那人更坐不住了,很快往车门口挤去。姨妈便接口说:“谢谢,谢谢!”姨妈并没有坐,转身对抱小孩妇女说,“来,你坐,抱小孩挤车真难啊!”那位妇女推辞再三,勉强坐下并连声道谢。姨妈对她说:“嫑谢,以后看到别人有难处的时候,主动相帮就是了。”

  参加工作以后,我也跻身“乘车族”,乘车难的问题始终伴随着我们,上下班时间更是难上加难。那时候扒车现象司空见惯,人吊车门外跟着车子滑行的也不鲜见。车子要么久等不来,一旦来了人们都拼了命往上挤,下车时乘客也要用力往下冲,乘车犹如打战呢。常常下辆车子不来,这辆车就走不了。售票员可了得,还多是女同志,有时她竟也跳下车帮助乘客挤,自己最后才扒上车,真不愧巾帼英雄。有时,就连司机也坐不住了,跳下车来帮着往车上推乘客,眼下,这样的挤公交画面再看不到啦。

  今日南京公交领潮全国,车型愈加先进、现代,发车频率也很高,说句老实话,高峰时段还是有点儿挤。平峰时乘车倒是一种享受,不是吗?那天与小孙女外出游玩,上车时就没有几个人,偌大车厢,没过多久就只剩孤零零的爷孙俩,有点空落落的感觉,就这样一直坐到目的地。孙女不由得跟我打趣道,“爷爷,今天我俩坐的可是专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