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代戰爭轟炸機還有優勢嗎?

鄭道慶


轟炸機上裝的東西日新月異,而轟炸機最大的優勢還是可以帶著比其他機種更多的炸彈突破敵軍防空網並扔到他們頭上,而戰略轟炸機還可以輕鬆的攜帶核武器。這種龐大的載彈量帶來的威懾力是其他可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機種都無法辦到的,能攜帶數十噸炸彈的“海盜旗”絕對是冷戰時最能讓西方為之顫慄的武器之一,尤其是在誰都不知道哪一架圖160是不是攜帶著核武器出現的時候。

除去戰略轟炸機外,轟炸機家族裡的活大多都被搶走了。所謂的戰術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有的乾脆被整合到戰鬥機身上並稱之為戰鬥轟炸機。此外由於導彈的興起和現代戰鬥機載彈量的大大提升,戰鬥機和對地攻擊機實際上也都能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波斯灣戰爭時掛載著AGM65空地導彈的F16戰機和A10攻擊機就充分證明了這點。

現在各國仍保有的轟炸機多是作為在載彈量上不可替代的戰略轟炸機存在,畢竟對一些國家還需要戰略轟炸機作為核三位一體的重要支柱多活些時日,預計在幾十年內戰略轟炸機不會像家族裡其他機種一樣淡出人們的視野,其較之其他機種更龐大的載彈量也使得戰略轟炸機可以在現代戰爭中行使海軍武庫艦的職能,也是“武庫機”的最佳選項。

在這方面美軍的B1B可以說是最佳選擇,擁有可以快速抵達目標區域的高速度和超過戰術運輸機的載彈量,而且對跑道的要求和維護要求都比B2之流容易滿足的多,不出意外的話戰略轟炸機在載彈量上的優勢可以使他們在世界戰爭中再閃耀上數十年。


雙馬尾班長


在現在的作戰環境下轟炸機還有優勢麼?這個問題首先明確什麼是轟炸機,由於科技的進步,戰機任務間的界限已經開始變得模糊。越來越多的戰鬥轟炸機進入戰鬥序列。中國的飛豹JH7意思是殲轟7,殲擊轟炸機。殲擊是一個定語,主語還是轟炸機。而我們一向認為是炸彈卡車的J16卻也在新聞中更多的出現在對空作戰的位置上。

戰機更加追求多功能。而追求大載荷和航程的轟炸機越來越少反而開始追求防區外打擊能力和生存能力。中國現在的專職轟炸機有且僅有H6系列。如果稍微關注一下軍事新聞,我們不難發現H6系列很少出現掛載著炸彈去洗地了。而是各種對地對海的導彈在敵人防空火力外投放後開始撤離。轟炸機因為其較遠的航程和巨大載彈量依舊會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繼續存在於各國軍隊的裝備序列中。

因為科技的不斷進步,打擊精度的不斷提高。現在的轟炸機可以做到一劍封喉。很少需要大機群編隊轟炸。同樣,隨著發動機和飛機設計水平的提升。航程的兼顧也不需要轟炸機保持太大的體格來保證燃油的攜帶。所以諸如SU34鴨嘴獸這樣的炸彈卡車體格也沒有太大。隨著激光制導炸彈,和衛星定位/慣性制導炸彈的普及。以前需要大量轟炸機護航戰機編隊多次出動的任務現在可能多功能戰機或者戰鬥轟炸機幾個架次就能搞定。

另一方面美國這個巨無霸現在還有B1B,B2,B52這樣的專業轟炸力量。中國的H20應該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而美國最近炒得火熱的廉價版幽靈B21似乎也是呼之欲出。不難發現雖然技術兵器在進步在改變。但是對於有能力有技術的國家,一支專業的點穴力量還是不可或缺的。設想在以後的作戰中由五代機撕破了敵人的防空力量網造成了一個幾個小時持續,幾十公里寬度的防空缺口,這個時候一架能載彈十幾噸的隱身轟炸機隨之突入。這樣的場景基本可以宣佈這個防空缺口會被無限放大。進而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勢。

雖然越來越多的戰機開始幹起了千里之外一劍封喉的活計。不過轟炸機這個能夠給敵人帶去大量溫暖的角色依舊會留在軍隊很久很久。


區域拒止


【普京有句名言:“抗議一萬次,不如轟炸機煽動翅膀一次”。它說明了1>10000的道理】

轟炸機的發展在二戰前後達到了頂峰,但從60年代開始,由於戰略導彈的發展,加上轟炸機戰場生存率的考慮,轟炸機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質疑,發展一度受阻。

比如說: XB-70轟炸機 (女武神)

但隨著最近十幾年遠程巡航導彈的發展,防區外打擊成了一個新的戰場打擊方式。以前以臨空轟炸為主的轟炸機,乘著防區外遠程巡航導彈打擊的春風,被重要喚發了青春。比較典型的就是美國的B-52和中國的H-6K

戰鬥轟炸機

在之前相當一段時間裡,各國都份份退役了轟炸機,取而代之的是戰鬥轟炸機,它們即有戰鬥機的突防和自衛能力,又有對地,對海目標攻擊能力。

比較典型的機型有:美國的F-15E和F/A-18,俄羅斯的蘇-34,歐洲的狂風戰鬥轟炸機,中國的飛豹和殲-16等。

但戰鬥轟炸機由於其航程與戰鬥機相似,所以只能稱作為戰術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Strategic Bomber)是一種進行遠程投彈以削弱敵方戰爭能力的大型轟炸機。與戰術轟炸機被用於在某個戰區內轟炸軍隊和軍事設備不同的是,戰略轟炸機的作用是進行戰略轟炸,即飛入敵方心臟地區對戰略目標例如主要軍事設施、工廠和城市等進行打擊。當然,戰略轟炸機也可以用於戰術轟炸。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三家在玩戰略轟炸機。(如:B-2 隱形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在現代戰爭中是否有用?

當然有用!

在戰爭中,戰略轟炸機可對敵後方,甚至本土基地進入戰略打擊。這樣就給對方的後方和本土帶來現實的軍事威脅,讓對方的攻擊部署極其謹慎和保守,這無形中就削弱了對方的軍事打擊能力。

在和平時期,戰略轟炸機的作用就是顯示一個國家的實力和尊嚴。如定期到周邊海域進行戰略巡航;對於那些玩弄權術耍賴的流氓國家,且口頭勸說或外交上抗議視而不見的國家,用戰略轟炸機去它們家巡航一次,是最有效的方式。俄羅斯總統普京有句名言:“抗議一萬次,不如轟炸機煽動翅膀一次”,這充分說明戰略轟炸機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為什麼世界上只有美,俄,中三國在發展和服役戰略轟炸機?

錢是導致這一結果的最主要原因。

以美國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來說,它的造價高達: 24億美元,若以重量計,B-2的重量單位價格比黃金還要貴兩至三倍(最初裝備時)。

俄羅斯,也因為資金原因,而放棄發展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轉而求其次發展升級版的圖-160。

中國的殲-20隱形戰鬥機的造價約1億美元,正在發展的轟-20,其航程和載彈量都數倍於殲-20,它的造價也是不菲的。

【謝謝閱讀】


華榮行


俄製圖160戰略轟炸機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來看,現代戰爭最大的區別是不以人員的殺傷數量來確定戰損效果,並且若產生較大的人員傷亡,還容易扣上人道主義的帽子,各國在此方面就是美軍都在極力避免出現,這也是為什麼精確制導武器如今大行其道的原因,但從戰爭層面上來講,這些武器都是戰術層面的,都是點對點的具體到個人的武器。但真正的戰略轟炸機,雖然還是負擔著大規模殺傷,令敵方承受不可承受的毀滅能力,這就必須要提到的一個詞叫做戰略威懾,我打不打是一回事,但我有沒有又是另一回事了,兩者差別很大。

美製B52戰略轟炸機

再說優勢有無的問題,轟炸機的效費比目前看,當然不如兼具大載量戰鬥轟炸機的效能,但這也是相對而言的,轟炸機造價高昂,一般情況下,它負擔的都是戰役層面的任務,起決定性作用的武器,從戰場態勢走向的控制而言,它是有絕對性優勢的,但對於具體打擊的戰術目標來說,採用轟炸機出動進行打擊,當然得不償失,太貴了,畢竟打仗還是打錢。所以代表戰略威懾力量的轟炸機隊,都是陸域大國之間的必備武器,都是大國之間做戰略平衡之用的,真正用的最多的還是戰術層面的武器,如戰鬥轟炸機等兼具多功能的對地、對艦武器。所以未來戰爭中,轟炸機還是一定會出現的,或者說這一層級的武器就是再變還是會有的,不會消失。

即將現身的中國轟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