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什麼值得閱讀的文學書嘛?

解焱


路遙的小說《人生》,值得一看。《人生》以農村青年高加林從民辦教師到農民,再從農民到幹部,最後從幹部回到農民的身份轉換為主線,其間穿插著他與農村姑娘巧珍和城裡姑娘亞萍的戀愛。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這部小說的創作時間對於90後、00後來說已經顯得頗為久遠,但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與道德關懷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之所以推薦它,也正是出於以上原因。

卷首語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將生活的現實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來,人生即是如此,充滿著各種選擇,身處其中,有時我們也不知道怎麼選擇才是對的,或者說對自己是最好的。但仍然要去作出選擇,因為生活並不會停下,換句俗話說就是劍未配妥,便已進入江湖。

在這種情況下,《人生》用主人公高加林的經歷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去做選擇,選擇做一個有德性的人,選擇過一種有德性的生活。從民辦教師到農民,他有過掙扎,從農民到幹部,他欣喜若狂,以至於在這個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為什麼會到那個本就不屬於他的位置。


在幹部的位置上,他想得到更多,主要線索是,拼命工作取得成績——拋棄巧珍與亞萍結合——在縣城大肆張揚——被舉報走後門進入幹部隊伍——失去城裡的一切回到農村。

《道德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高加林在進城之後的作為,走後門是第一個隱患,走上了自己不應該走上的位置,拋棄巧珍更是無德的體現,仗著有些才華,大肆張揚,高調與亞萍戀愛,引起嫉妒,最終招致禍端。


如果言盡於此,那麼不足以成為名作。在這段沉淪之後,路遙給了所有讀者以希望。《人生》娓娓道來,告訴我們要關注現實生活,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但也應該心懷理想。

呼籲社會也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和你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

既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整篇小說簡潔有力,讀起來酣暢淋漓而有所得,因此向題主推薦。


小小法學僧


在世界文學的閬苑裡,俄羅斯偉大的詩人萊蒙托夫的小說《當代英雄》是值得推薦閱讀的。

萊蒙托夫(1814一1841)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偉大的詩人,他在小說創作上造詣也是非凡的,他出生於莫斯科貴族軍官家庭,幼年喪母,由外祖母撫養長大。他天資聰穎,中學時代開始寫詩,他的成名作《詩人之死》及名篇《帆》,早已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讀書界曾產生深刻印象。他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寫作於1840年,標誌著萊蒙托夫創作的最高成就。

小說由5篇各自獨立而相互聯繫的故事組成,通過對主人公畢巧林的若干生活片斷的描寫,展現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貴族青年的精神風貌及其命運,揭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特徵和矛盾。

畢巧林是個出身於貴族世家的青年軍官,風華正茂,聰明敏感,精力充沛,意志堅定,膽量過人,堪稱是青年貴族中的狡狡者。他蔑視庸俗,空虛的渾噩混日子的生活。對上流社會深感厭倦和不滿,他思考人生的價值意義,渴望有所作為,但卻找不到高尚生活的目標。盤繞在他腦海中的問題是:“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我生來是為了什麼目的呢?"“我猜不透這使命是什麼……,畢巧林儘管有聰明智慧的頭腦和無窮的精力,但找不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他的悲劇就在於此。正因為畢巧林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所以他感到苦悶,無聊,以至於放浪形骸,玩世不恭,把過剩的精力,青春的生命精力空耗在荒唐和冒險上,以尋求刺激,填補心靈上的空虛。在塔曼小城,他在好奇心和冒險慾望的驅使下,去跟蹤一夥走私販,結果是自已的財物被偷竊一空,還險些被推入大海喪命。在溫泉療養地,他挑逗並不愛的梅麗小姐,為的是藉機與舊情人維拉幽會,他刺激自命不凡的小軍官的虛榮心理,使他當眾難堪,他不僅玩弄梅麗公爵小姐的感情,也使真正鍾情於他的維拉陷於深深的痛苦之中。他還在決鬥中打死了格魯希尼茨基,因而被流放到邊遠的高加索地區。

在高加索,他又不擇手段地搶劫了契爾克斯姑娘貝拉,在千方百計地贏得了她的愛情後不久,又覺得“一個蠻女的愛情比上流社會的貴婦的愛情並不好多少,這蠻女的的無知和單純跟貴婦人的嫵媚同樣地使人厭倦“,從而對貝拉逐漸冷淡起來,從而導致貝拉的慘死。

此後他又和個信仰宿命論的軍官打賭,用實彈手搶對準腦袋,開動扳機,看是否能將人打死,以證明人的生死是否有定數……。然而,無論是愛情和友誼,還是種種荒唐行為,都無法彌補精神上的空虛,反而使他更加痛苦。他把自已比作夢見美酒佳餚的餓漢,醒來倍感飢餓和失望,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同時也給周圍的人造成痛苦,使自已感到不幸,也是別人不幸的原因!

畢巧林成了一個冷酷的自我中心主義者。他一切從個人出發,一切以我為軸心,從不顧他人的利益,更很少考慮社會問題。他自己也承認“說句老實話,除了自已以外,我對一切都相當冷淡“。“我最大的快樂一一就是要使我周圍的樣樣東西都服從我的意旨。"

他毀了別人的生活,貝拉,梅麗,維拉等人都成了他貴族利己主義的犧牲品。這是當時社會陰暗心理的寫照。畢巧林是一個半是惡魔半是天使的矛盾式人物,具有二重性格的人物:他得天獨厚,聰明機敏,渴望行動,願意迎接風暴,感到自已負有"崇高的使命",但又看不到所追求的目標,在生活中找不到位置,他孤傲,鄙視庸俗,厭惡上流社會種種虛假,但他自已靈魂處卻十分空虛,行為乖戾,到處惹事生非,他內心又熱血沸騰,勇敢剛毅,豪放不羈,卻又冷漠無情,心如鐵石,是個利已主義者和自我中心主義者,他既不滿意別人,又不滿意現實,甚至更不滿意自已。他成了一個“多餘的人"。

畢巧林的性格特點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俄國貴族青年的精神風貌。他在俄國找不到出路,最後客死他鄉。畢巧林的悲劇既是時代和社會的悲劇,也是貴族知識分子脫離人民的悲劇。

《當代英雄》是一部才情橫溢的小流,它一問世,立刻引起文壇的矚目,大批評家別林斯基盛讚道:“深刻的現實感,面向真實的忠實本能,樸素,人物性格的藝術性描繪,內容的豐富,敘述的令人傾倒的魅力,詩意的語言,對於人類心靈和現代社會的深刻的知識,雄渾而又豪放的畫筆……獨特性和獨創性一和敘述的魅力…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

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高加索雄偉綺麗的自然風光,波譎雲詭的冒險故事,蕩氣迴腸的愛恨情仇,主人l公的心海波瀾,充滿浪漫的情調。小說語言精練,優美,那秀麗的文句,絢麗的色彩,濃郁的韻味,處處洋溢著詩情畫意,顯示出作家唯美的藝術情趣。別林斯基曾高度讚賞小說的文體“有時像電光閃閃,有時像寶劍揮舞,有時像珍珠撒在天鵝絨上”!大作家果戈理評價《當代英雄》時說道:“我們中間還沒有人寫過如此準確,美麗和芬芳的散文“。

契訶夫也說:“我不知道還有比萊蒙托夫更優美的語言。"

萊蒙托夫的詩和小說《當代英雄》的藝術是不朽的,是值得後人反覆閱讀的!

訂正:才情橫溢的小流x

應為:才情橫溢的小說。

才情





浙江湖州羅林


推薦一些外國文學書。

《肖申克的救贖》

該作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個讓我永存心底的好故事。每當我失去自己的前進方向時,總會打開來再回味一次。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讓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應該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從而珍惜你現在還擁有它的機會。

《基督山伯爵》

故事講述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法老號大副愛德蒙·鄧蒂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獄友法利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鉅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森巴),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

還記得小學時代,老師為我們講述《基督山伯爵》的故事,那時候太小隻是當做故事來聽,回過頭再來看這本書感覺還是篇幅很長,但是,看得過程非常愉快且一氣呵成。只能說,經典就是經典,任何後來的復仇故事都黯然失色。但是在完成閱讀的時候,還是很遺憾地感覺到,結尾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納尼亞王國》

故事中的“納尼亞王國”是一個神秘奇幻的世界,在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們或憑藉一枚魔法戒指,或通過一扇衣櫃大門等各種奇妙方法進入奇幻世界納尼亞王國。故事以正義與邪惡的鬥爭為線索展開,他們在偉大的獅王阿斯蘭幫助下,通過英勇的冒險和戰鬥,一次次戰勝邪惡,拯救納尼亞的人們並保衛了這個神奇而充滿歡樂的國度。每個故事獨立成冊,但形散神不散,七個主題構成一部史詩般的整體。

《納尼亞傳奇》是我的童年,是我認字一來第一次認真讀完的故事。童話,在這個年代真的不知道還剩下多少魅力。至少每次見到相關納尼亞的東西,書或者是電影,我依然會默唸下劉易斯的名字,這個喜歡在字裡行間都透出無限的寓意的老孩子。

《生命如歌》

《生命如歌》是一部真實的記錄。普利策獎得主特雷西·基德爾耗費七年的時間,跟蹤採訪了從兩次大屠殺中死裡逃生的非洲男孩德奧。

《生命如歌》是一部震撼人類心靈的好書。書中沒有過多的傷感與矯情,有的是對人類殘忍無度的抨擊、對種族屠殺的指控、對自由與和平的讚揚,和對人性善美的追求。

德奧是一個擁有通透靈魂的人。雖然記憶因為屠殺而被烙上了仇恨的醜陋印記,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地詮釋著自己的反抗與堅持,迴歸人性中那份不可磨滅的真誠。

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只是很膚淺地理解“生存”或者“人性”,如納博科夫那句:“我們的生存不過是兩個永恆的黑暗瞬間即逝的一線光明”於我也只是一種美得讓人心疼的話而已。

《夏洛的網》

《夏洛的網》是一部描寫關於友情的童話,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裡,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威爾伯的生命有危險時,看似渺小的夏洛用自己的力量救了威爾伯,但,這時,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的盡頭……

作者用童話的敘事風格表現出一分對生命本身的讚美與眷戀,給了我們關於生命的深沉的思索。

讀過很多的小說,有好有壞,其中包含這很多原因,而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純粹,就是“友誼”一頭小豬和一隻蜘蛛的友誼,一本內容幼稚的兒童讀物,居然讓我看一次落一次淚,因為那感人到不真實的友誼,那看書時純淨的內心體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該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後的生活,後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生涯。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動等等。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海倫的書裡,她的心中只有對別人的愛與感激。這是她的人生主題。 她通過努力與知識,達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 比之泰戈爾,她的見識與能力顯然還是很有限,也有許多疏漏偏頗之處。但做這樣的比較很不道德。 所以,我最喜歡的是她的那句話:假如你有一雙好眼睛,就好好地利用它...

《雪國》

故事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小說就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駒子的三絃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乘火車返回湯澤,正好坐在第二次去會駒子的島村對面。小說最終以葉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終。

川端康成清麗的文風。駒子是雪,葉子是火,島村面對平淡的安靜的生活,渴盼蛻變和掙脫,卻最終無奈地去愛,無奈地去選擇,徒勞地面對著一切變化。兩個女人的夢想和現實,在雪國裡出生和死亡,最終歸於平靜。

《麥田裡的守望者》

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傳統的美學觀念認為美是文藝作品固有的屬性,是人的審美體驗凝聚的表現形式。藝術作品作為美的形式的創造既包含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也包含藝術家對現實的審美意向和審美評價。

關於小說的主人公兼敘述者霍爾頓的語言,評論家們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些意見還是針鋒相對、截然相反的。小說一面世就引來眾怒,一些評論家認為其語言“猥褻”、“瀆神”。但也不乏有人高度讚賞霍爾頓的語言,國外某些評論家把霍爾頓的語言與馬克·吐溫筆下人物哈克的語言相提並論,加以讚美。

《聖誕頌歌》

該小說主要講的是一個吝嗇鬼的故事。 一個吝嗇鬼積攢了很多錢,然而他卻不捨得為職員的爐火加一塊兒煤,他的侄子好意的邀請他參加聖誕夜的晚會,他卻認為侄子是為了沾他的便宜而推辭,社會活動者請他為窮人施捨一點聖誕的飯菜,也被他無情地斷然拒絕。他晚上回到了家,夜幕裡他看見了一張鬼臉,然而,鬼的出現卻使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狄更斯從不刻意去撫慰人的心靈。當然他更不擔當起審視人類靈魂這一職責,他的小說甚至總是遠離人類的精神領域,多麼高貴的探索,他卻從不涉足。跟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雨果比起來,他的主人公從沒有片暇的功夫被神困住,他們從不掙扎,不在宗教前搖擺;跟福樓拜和巴爾扎克比起來,他麾下的人物,雖經歷困苦,卻沒有被捲入命運巨,他們從不掙扎,不在宗教前搖擺;跟福樓拜和巴爾扎克比起來,他麾下的人物,雖經歷困苦,卻沒有被捲入命運巨大的洪流而不能自制。

《羅生門》

作品講述了:藤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家奴正在等侯著雨停,當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於生死未決時,偶遇以拔死人頭髮為生的一老嫗,走投無路的家奴邪惡大發,決心棄苦從惡,剝下老嫗的衣服逃離了羅生門。該作情節簡單,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場面。時間、地點、人物、結局全都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有人說芥川是“人生的失敗者”。對於這句話我絕不苟同。芥川雖然死於自殺,但將自殺等同於人生的失敗,未免太馬克思了一點。

“直到這時我才聊以忘卻那無法形容的疲勞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議的、庸碌而無聊的人生。”只有讀芥川的時候,我才聊以忘卻我那庸碌而無聊的人生。


天下敦煌


1、2《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作者:荷馬,公元前1194年-1184年

這兩部書是世界上最早並且現在看來也仍屬最驚險之列的以醜聞和戰爭為主題的史詩巨著(這裡指的是敘事詩,而不是柯克·道格拉斯和羅素克羅式的故事)。它將漫畫元素融入到半虛半實的希臘歷史中,講述了特洛伊戰爭和英勇的奧德修斯10年漫漫回家路上的故事。

3、《哈姆雷特》

“生存還是毀滅?”這部書不用想也會出現在這個書單上。《哈姆雷特》可能是有史以來人們讀得最多、也是最具標誌性的小說。從這部莎士比亞戲劇中可以看到殘暴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影子,同時又在各個時代和各種文化中引起了讀者的共鳴。

4、《弗蘭肯斯坦》

這部怪物故事的開山之作引發了這樣的道德困局:科學和瘋狂的野心是否應該踐踏上帝的私人領地,同時催生了數百萬部同一題材的故事、電影和電視劇。

5、《基督山伯爵》

有仇必報!一個蒙冤入獄的男子在監獄裡待了12年後重見天日,搖身變成一位神秘富有的紳士,對搶走他的生活、家庭和尊嚴的卑鄙小人展開復仇行動。圖為本書作者大仲馬。

6、《大衛·科波菲爾》

《大衛·科波菲爾》或許是有史以來的首部“創意回憶錄”。據說狄更斯曾說,這部書是對他童年生活的再創作,是他最喜歡的小說,包括卡夫卡、托爾斯泰和詹姆斯在內的其他很多文學巨匠都持和他同樣的看法,更不用說無數忠實的書迷了。圖為克拉克(Joseph Clayton Clarke) 1889年繪製的黑普(Uriah Heep)。

7、《白鯨》

無論你在看到開篇第一句“叫我以實瑪利”後繼續看下去了沒有,都有必要對這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捕魚故事瞭解一二。這本書講的是一名瘋狂的船長亞哈(Ahab)不顧自己船員的性命,拋棄了自己的人性,為報復咬掉自己一條腿的鯨魚而盲目捕魚的善惡相鬥的故事。地圖中描繪的是“裴廓德號之旅”,這是根據英美文學於1953年至1964年製作的12張文學地圖之一。

8、《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被公認為19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這部帶有法國元素的狄更斯式小說講述了一個蒙冤的正直男子被一名心理扭曲的獄警追捕的遭遇,折射出後大革命時期的高盧司法體系。

9、《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1869年

這部書是長篇敘事體的先驅,故事的背景設定為拿破崙入侵俄國時期,既是一部精彩的歷史小說,也是一部感人的愛情小說。

10、《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這是樸素敘事風格的絕佳代表作,講述了一個白人男孩認識到一個黑人不僅是人,而且是正派的、品行端正的,是他一輩子交到的最好的朋友,批判了奴隸時代美國南方令人質疑的道德標準。


翁子涵


值得閱讀的文學書一定就是經典的書籍,是讀完蕩氣迴腸的書,是我們在人生至暗時刻忽然想起了某本書中的某句話,讓自己有力量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我相信這就是一本值得我們反覆去閱讀和探索的書籍。

以下三本書首先符合經典的要求,其次一定是讀完對你的人生有一定啟發和幫助,讀過的不妨再讀一遍,用心去感受書中作者所傳遞的精神思想,好書值得我們常常去翻閱。


第一本書《追風箏的人》

一部關於探討人性弱點的書籍,通過這本書讓你瞭解關於父和子,罪與罰相關的人生話題。“為你,千千萬萬遍”曾打動了無數的讀者。



第二本書《美麗新世界》

這本書讀來發人深省,我們以為的享樂世界其實是對我們的一種禁錮。看似美麗的世界外表下,藏著人們所不願意面對的另一面。讀完此書,一定會讓你對這個世界有不一樣的認識。



第三本書《人生算法》

現代科技發展越來越迅速,究竟應該用什麼的思想去迎接未來呢?高科技的改變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會對我們造成哪些衝擊?想要了解這些問題,不得不閱讀這本書。



高科技一直圍繞在我們的周圍,只是我們平時並不太在意而已,它們正在悄然的改變著你我的思想,面對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們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總結

我推薦的這三本書,一本是關於討論人性的書,另一本是關於對整個社會的洞察,最後一本是關於未來高科技對我們的影響。
未來如何變化,人性是一定不會變的。無論現在的生活多麼艱辛,未來的生活多麼的迷茫,我們依然活在當下。不在過去中自責,也不在未來中迷茫,趁現在做好自己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綜合以上,就是我認為的三本值得閱讀的文學書。

成長伴書行


關於這個問題,我推薦的書是最近在讀的《詩經》。

《詩經》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的發源地,其中國風部分是整本書的精華,裡面有許多很優美的句子,放到如今也讓人覺得讀了唇齒留香,詩意盎然。

比如下面這幾段詩:

“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讀起來有一種獨特的古典韻味,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這裡面的《詩》就是《詩經》了。不僅如此,讀《詩經》還可以幫你自己成為一個說話很有內涵的人。

當別人說“好帥”的時候,你可以慢悠悠地來一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當別人只會說“這個人長得真漂亮”時,你可以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或者可以說:“”

當別人說“我會永遠愛你”,你可以很有格調地來一句:“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說話是一門藝術,如果你想提高自己說話的水平和內涵,那麼這本《詩經》是很值得一讀的。

讀《詩經》的時候,你會感受到漢字那古老而強勁的生命力,感受到古人說話的詩意盎然,找尋中華文化的根源。


知宛文苑


我是愛讀書的【十二十頁】,對於文學這個概念,實在是太大了,文學有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等,本人特別喜歡讀書,最近疫情期間,也是重讀了幾本書,既然是推薦,那下面我鄭重推薦一本散文,相信這本書就夠看一段時間的了。並且我認為在疫情期間,這本書也特別有意義,能深深的給人留下特別的思考。

關於散文推薦

開宗明義,我推薦的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該書講述了一個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作者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在現在的特殊時期,很多醫務工作者“逆行”向前,值得我們敬畏的同時,更是家人們的在這段時間聚少離多的時候,前幾天看到山東第一批支援護士回故鄉整頓,故鄉以最高接待的方式接待了這些英雄們。這是他們應該享有的榮譽。

下面,我們在說回這本書,楊絳(錢鍾書的夫人)於92歲的時候以敘事的形式將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1]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令讀者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內含大量錢鍾書與楊絳的生活照片還有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以及書信圖片等。

《我們仨》書中內容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

  • 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書中寫到楊絳先生的一個夢境,也是本書的第一個夢境——她夢見錢鍾書先生丟下她自己先走了,越走越遠,怎麼喊都沒回應。後來,楊絳把這個夢境告訴了錢鍾書,錢老安慰她說:這是個老人的夢,我也常做。楊絳在書中寫道: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

  • 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楊絳用夢境之說回憶著女兒與錢老相繼離世的變故,書中寫到: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願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一陣旋風把我捲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轉,暈眩的閉上眼睛。我睜開眼睛,我正落在往常變了夢歇宿的三里河臥房的床頭。不過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從夢中驚醒,回到現實中來。這種抽離的痛楚,大概猶如從懸崖上墜落一般吧,楊絳在書中寫得雖說是落在了床頭,而我分明能清楚地感受到這股粉身碎骨,撕心裂分的痛。每每讀到這裡我總有一陣清冷的悲涼湧上心頭,淚肆意的揮灑。

  • 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回憶著她與錢老的美好愛情,從青澀到遲暮。錢鍾書先生生前工作輾轉各地,反覆無常之後他發願說:“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這簡潔的一句話蘊含著他們之間無比深厚的情。臨死之前也不忘囑咐楊絳:“好好活”。她還回憶著與愛女圓圓相處的美好時光,愛意,暖意溢出了文字。後來,愛女圓圓因病逝世。白髮人送黑髮人之苦,想必,這世間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事了。直感嘆,命運多舛,造化弄人。

結尾部分楊絳寫到: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歲末,鍾書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在楊絳的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之後的那許多年裡,她一個人思念著他們仨。

【結語】

人世間本無永恆。能與愛人攜手相伴、不離不棄、此生珍惜彼此地走過人生的每一個時刻即是永恆的幸福。

我願比我愛之人活的更長久一些,並非為留戀這世間芸芸。

而惟願這陰陽相隔的別離之痛,這夜不能寐的思念之苦,我一人承受便好。

猶如楊絳一樣:我一人思念著我們仨。

於我而言,這便是我所理解的愛的真諦。


囊螢映雪,韋編三絕;耽書成癮,篤信好學。

我是【十二十頁】,志向是成為一名女作家,歡迎【關注】、點贊、轉發,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謝謝!


十二十頁


/ 01 /

《親密關係》羅蘭·米勒

豆瓣評分:9.0分

這是一本學術論著,引用了無數嚴密的科學實驗數據,全面剖析親密關係的方方面面,有很多很多打破常識、令人耳目一新的東西。

以極其科學的態度去認識自己、認識親密關係,從而擁有更美好的關係。

真的是非常推薦這本書,無論你是未曾擁有過親密關係,還是身處關係之中,又或者已經結束關係。都一定會對你有很多啟發。

/ 02 /

《人生的智慧》 叔本華

豆瓣評分:9.4分

一本哲學書!但是不枯燥不難懂。

我直接用豆瓣最有用(類似點贊數)的短評,來安利你們這本書到底有多好:

豆友@商夏:把我們這個世上所有的成功學心靈雞湯文作者加在一起,都不配給叔本華提鞋。

@Ai-Lain:突然覺得自己可以把什麼都看淡了,因為這本書把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帶著走了遍,所有的所有在這一生都是必然的,看透了就不糾結了,儘自己的努力去生活著就好。

/ 03 /

《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豆瓣評分:8.8分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哲學書,用文學的、講故事的方式,把哲學史串了一遍。適合於哲學入門,很推薦對哲學感興趣的胖友,這本書一點都不枯燥,非常有趣。

豆友@我做導演不為藝術只為潛規則:這種怪蜀黍教小蘿莉學哲學的方式真的沒問題嗎?

哈哈哈哈哈。

/ 04 /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

豆瓣評分:9.2分

這是一本小說。引用豆友@卡特曼的評論:一輩子寫一部這樣的作品確實可以不寫其他的了。

它的主題詞包括這些:正義 教養 勇敢 尊嚴 善良。

再次甩出書中我最喜歡的那段話:

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錯誤地認為一個人手握槍支就是勇敢。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同名電影也是非常非常好看。我是先看的電影,後看的書。電影中的父親,真是太理想的父親和丈夫了。


臺灣小城大事


有什麼值得閱讀的文學書嗎?有以下四部推薦:

  1. 《朦朧詩選》
  2. 《紅樓夢》
  3. 《道德經》
  4. 《曾國藩》

央視名嘴白巖松在一期節目中曝光自己的人生書單,他說這幾本書改變了他的一生,裡面就有這三本書,不同的人生階段讀的書也不一樣,白巖松說自己20~30歲讀的是朦朧詩選,30~40讀的是曾國藩,40~50讀的是道德經,所以適合自己很重要!

朦朧詩群星璀璨,其中不少經典作品,正在成為新詩傳統的一個部分。《朦朧詩選》收錄了當時的代表詩作。包含了北島、舒婷、顧城、芒克、梁小斌、王小妮等知名朦朧詩人的多首詩。所以這是一本匯聚了“大家”精華的文學書,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被譽為四大名著之首,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緻,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也是一本文學成就極高的書。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其中的文學語言極為凝練深厚。

謝謝您的提問!


素袂薄衫


【夜讀《浮生六記》:金風玉露一相逢,無限情深化春泥】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唐朝大詩人李白這樣感嘆。而在這短暫如一場大夢般的人生中,千千萬萬的人湮沒無聞,消逝在這人世間,沈復這個名字卻被我們牢牢記住,因為他的《浮生六記》。

在家裡讀《浮生六記》,感動於他們的真情和經歷,帶給我許多的清涼和思考。他們的故事,發生在200多年前乾隆年間的蘇州城。那年,13歲的沈復跟著母親去外婆家,在那裡,他第一次見到了表姐芸娘,芸娘眉清目秀、嬌弱動人。二人情竇初開,一見傾心。五年之後再重逢時,兩人結婚。這對青年夫妻的相處很有意思。芸娘嫁入沈家,“初甚緘默,事上以敬”,而沈復生性爽快,不拘小節。他常與芸娘開玩笑,包括“吃粥事件”和“白字典故”,慢慢地芸娘性格也開朗起來,也逐漸敢表達自己的見解了。

新婚小別,夫妻情深。沈復到外地學做幕僚三個月,如有十年之隔,相見之時,“握手未通片語,而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不知更有此身矣”。

他們倆在愛好興趣上也相輔相成琴瑟和諧。沈復讀詩喜歡杜甫,而芸娘喜歡李白,她說: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沈復愛收集破畫,芸娘愛收集舊書,還把舊書匯訂成冊,統稱“斷簡殘編”,破舊字畫她也要粘補成幅。可見芸娘不是一般的封建社會舊女人形象,是一個鮮活的有見識的女子。

在生活裡,他們朋友般平等相處,秋暑灼人之際,一起租住田間陋室,紙窗竹榻,頗有幽趣;在精神上,他們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布衣菜飯不足慮,詩酒歌謠樂吾身。這樣的愛情才最美,才最有趣,也最長久,也最令人擊節讚歎。

《浮生六記》中的芸娘形象,在以往各種文學作品中實在少見,我們所熟識的是虞姬、貂蟬、楊貴妃、王昭君、武則天、孫二孃、祥林嫂、白毛女等等,這些都不是那種有生活中喜怒哀樂、可愛迷人的形象。而正是沈復這個比較開明、充滿愛心和情趣的男人,才給芸娘提供了這樣的舞臺,並記錄下來,我們才看到,清代中後期普通人家的生活真實。既不是《紅樓夢》中驕奢淫逸的榮國府,也不是蘭陵笑笑生筆下的酒池肉林。他們夫妻間的體貼默契到何等地步呢?

有一年沈復逛完太湖廟會回家,繪聲繪色講述給妻子聽,芸娘輕聲嘆息:惜妾非男子,不能往。是的,那時候女子出門被視為破敗綱常,而為了讓妻子也欣賞到廟會熱鬧繁華,沈復心生妙計,他找來自己的衣服給芸娘穿上,給她頭髮編成辮子,帶著她溜出了家門,兩個人自由自在逛廟會去了。遇到熟人相問,沈復笑稱芸娘是“表弟”,芸娘也學著男人的樣子拱手還禮。感覺像不像電視劇?這是一種驚世駭俗,這也是一種何其偉大的成全。芸娘渴望閨房之外另一個無法觸摸的世界,渴望愛與自由,丈夫沈復就帶她去看花光燈影,笙簫歌唱,就帶她去看滿天繁星,月上柳梢。兩個人彼此相愛,走過此生,一定有心心相印的地方,一定會有撞擊出火花的時候,也一定會有相似的人生態度。沈復和芸娘是這樣,而且活出了藝術,活出真趣,活出人的樣子。難能,所以可貴。春天梅子泛青,芸娘就摘下釀成青梅酒,三五之夜兩人慢慢喝,安靜睡去;芸娘有心,她走在路上見到斑駁帶紋路的精巧石子,就撿回家,一塊一塊地壘,在小院子裡壘出一個小假山,這讓沈復對妻子讚歎不已。

讀此書時,我驚訝地看到芸娘完美組織了一次郊遊。當時人們去蘇州郊外遊玩時,無不是帶著食盒過去對著花兒吃冷飯喝冷酒,很無聊。於是芸娘對眾人說:各位只管出錢,我負責爐火。眾人說好。原來,芸娘早已想好僱一個賣混沌的,這樣鍋灶火都齊備,自己帶砂罐過去,用鐵叉子架在爐灶上煮茶,沈復聽了鼓掌稱善。第二天果然按部就班,做菜喝酒烹茶一樣不耽誤。這一天風和日麗,遍地金黃,青衫紅袖,蜂蝶亂飛,令人不飲自醉,感覺蘭亭盛會一般。眾人坐臥陶然,或歌或嘯,遊玩之樂,羨煞遊人。想一想,這場景令人神往。林語堂觀之都會說,他們是中國生活藝術的典範。他們把日子過成了詩。今天再豐盛的筵席,再貴的啤酒白酒,再胡吹亂泡的賓客,也比不上他們郊外的對花暢飲。相愛的人在一起,是要用心的。用心就是真誠,就是淳樸,用心就會顯示出美。同樣,你用心流淌出一些文字,別人也會看出文字後面的赤誠。

然而,親愛的朋友,你以為書裡只寫了這些風花雪月的內容嗎?你以為此書真的像有人所說的只寫了“200多年前,人世間最美的愛情?”答案是否定的。生活從來不是那麼簡單。遠方不僅有春天和花朵,還有冷風和冰雪。大部分時間沈復這個小文人為了生計,都在周邊城市做幕僚,東奔西走境遇可悲。比如靠朋友幫助,才在鹽署執掌筆墨,剛工作幾個月就被裁員;生計困難,畫畫謀生;外出辦事,幾乎無錢渡江,還曾經露宿土地廟;替人擔保朋友跑路,自己上當受騙還得還錢;更多次因家庭關係失和而搬家,可謂嚐盡心酸顛沛流離。芸娘身體較差,年輕時留下咳血癥狀,因自己母親去世悲傷過度所致。芸娘敏感多情,自是情痴,辦事稍有偏執,也多有意外之想。無論是給沈復置辦小妾,還是在公婆前辦事,世事無常造化弄人,沒有順心如意的,反倒有許多誤會和錯誤,致使家庭失和,到了搬家外住的地步。好不容易有好姐妹幫忙,有了安穩之處,可後來僕人居然捲鋪蓋跑了。可憐啊可惜。一個情緒化嚴重的女子。要說是封建禮教和家長制摧殘了她,是不對的。她自身的性格及為人處世的缺陷給自己敲響了喪鐘。芸娘1803年離世,沈家家道中落,沈復遊蕩於南中國。1806年10月,最慘的事情發生了,沈復接到女兒的信,知道自己唯一的兒子在4月就死了。人的這一生究竟是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怎麼有這麼多痛苦?沈復,一個顯得懦弱的男人,一個科舉上沒有成就、一輩子沒做官的文人,在顛沛流離中,在孤燈古卷陪伴下,在生活的窘迫下,寫下《浮生六記》,記下兩人一起走過的或甜蜜或痛苦的日子。

關於沈復,我也有不能寫在這裡的內容。然後,他並沒有把這書稿看得很重,他一個人去了山東,繼續幹老本行幕僚,之後杳無音訊,消瘦憔悴的面容消失在茫茫人海。六十年後,光緒年間,殘破的書稿出現在地攤上,被另一個落魄的文人發現,驚為天書,於是才有了今天。 一切都是天意。

翻閱此書,有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之感,多可喜,亦多可悲。

於是大刁太刁嘆曰:金風玉露一相逢,人間自是有情痴。渡盡劫波掩不住,無限情深化春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